顏紅
[摘 要]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校企合作形態下的人才培養模式,將現代職業教育與傳統學徒教學充分結合,是有效培養應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新途徑。而對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來說,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在各個行業領域的應用和涉及范圍十分廣泛,社會和企業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標準也逐步趨向于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因此,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必須要改革和創新,將培養技能型計算機人才作為教學的基礎標準。在此淺談現代學徒制在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關鍵詞] 現代學徒制;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
校企合作是實行現代學徒制的基礎,其打破了職業教育與工作就業之間的障礙,學生可以一邊在學校進行理論化、知識化的課程學習,一邊進入企業,跟隨師傅掌握實際操作的流程和技術。而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造就了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級人才,既滿足了相關專業企業的需求,又保證了學校教育的高效性和完整度,同時還會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持續不斷的動力,這就是現代學徒制的積極效果。所以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施行現代學徒制,是當前社會背景下的迫切需求,是高職學校和教師革新教學的必然途徑。
一、課程設計——實現現代學徒制與實踐課程結合
(一)建立學徒班級制
要實現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現代學徒制,首先要求院校能深化與企業的合作模式,從而建立專業化的學徒班級,然后根據現代企業對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的技能需求,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IT運維技能的專向輸出,將桌面控制、網絡安全、機房管理以及服務器運維等多項任務進行模塊化、分離化,開展綜合擴展專項研究的學習形態,保證學生的技能完整性和專精度,培養網絡運維工程師、服務器工程師、計算機網絡安全工程師等具有職業方向的高素質人才。
(二)開啟證書必修制
如今企業對學生證書的要求越來越明顯,因此必須要將ITSS工程師的認證考試內容加入課程中,一方面擴展學生的實踐技能,幫助學生具備最新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另一方面能通過考試和認證書,為學生的上崗資質擴展深度和廣度,保證學生有能力迅速適應以后的工作。
(三)課程與實訓結合
課程內容是為學生就業服務,而實訓內容則是模擬就業的工作狀態,所以課程內容必須要充分結合實訓內容,保證學生學到的知識,能真實有效地適用于工作,同時還應擴展學習一些職場能力,比如,在社交、合作、管理、應對等方面,能讓學生在工作中如魚得水,進一步提高工作的實效性。另外還應控制課堂教學的課時數,至少有一半課時要讓學生接受師傅的實際指導。
二、教學環境——創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一)線上線下結合
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徒制會縮短正常授課課時,所以通過增加網絡課程,可以補充學生在知識性內容學習中的不足,擴展學生的自學時間和能力;而在企業實訓的過程中,通過信息平臺,學生能與師傅產生更多的交流,可以實時解決學生的疑惑和問題,促進師徒之間的關系。
(二)課程實訓同步
學生所學習的課程要依據實訓內容開展,而實訓也要根據學生的課程而設計方案,在計算機應用專業,就要以《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課程內容為核心,進而設計由淺入深的實訓步驟,完成理論與實踐的完美銜接。
(二)校企合作深化
就目前來看,校企合作仍處于淺層階段,學校借助企業的實訓,幫助企業輸送應用型實踐人才,但在現代企業中,對人才的需求不僅限于此,所以企業應與學校深化合作,建立專門的人才孵化基地,通過選拔人才加入創新實驗室或管理培訓基地,為企業提供創新型技術人才和素質型管理人才,徹底滿足企業對各種人才的需求。
三、測試評價——改變學生考量標準以及審視方式
(一)修正考量標準
傳統的學生考量主要以考試為主,但是學習成績并不能完全代表學生的能力,尤其在現代學徒制開展的情況下,應加入學生師傅的考察和評定,通過學??荚嚺c實訓考察的雙重考量,總結學生的不足,進而做出相應的彌補和專項培訓,幫助學生完善能力,成為符合工作要求和學校標準的學生。
(二)調整審視方式
傳統的學生考查以學期為單位,長期間隔的考核往往會讓學生懈怠,從而放松學習的認真度和緊張感,所以學校應該將審視學生的時間間隔縮短,改為每個工作周期考量一次,以不斷激勵學生努力進步。
綜上所述,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施行現代學徒制,教師就必須要從以上三個方向做出教學改革,由此實現現代學徒制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楊美濃.現代學徒制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20).
[2]朱玉鳳.計算機應用專業現代學徒制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農業網絡信息,2015(12).
[作者單位]
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