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秀
[摘 要] 在當前時期,虛擬技術被廣泛應用在教育領域。在中職院校機械基礎課程中,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抽象化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提高學生技術操作能力。因此,基于中職機械基礎一體化教學現狀,對機械設計基礎教學輔助系統的設計與實現進行簡單分析,以此提高院校機械基礎一體化教學水平,滿足社會人才需求。
[關鍵詞] 機械基礎;一體化教學;輔助系統
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教師所應用的一體化教學模式還需要配以教學輔助系統,發揮現代虛擬技術對專業實例的模擬與展現作用,進而幫助學生全面掌握專業技能知識。因此,本文對機械設計基礎教學輔助系統的設計與實現的研究與分析,對提高學生專業技能,促進學生綜合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一、機械設計基礎教學輔助系統設計概述
傳統教育已經難以適應社會對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基本需求。因此,在現階段,一體化教學模式被應用于中職各專業教學中。機械設計輔助教學系統設計是基于一體化教學現狀,同時以中職機械基礎教材為參考所進行的一次教學改革。此外,在機械化基礎教學輔助系統中,其技術路線是Flagh、3Ds Max、Soildoworks等虛擬軟件和先進技術的融合與發展。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虛擬界面、機械運轉模擬等功能,輔助一體化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課堂。比如,教師在課堂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時,教師可以應用輔助系統模擬礦石破碎、牛頭刨床橫向進給、鶴式起重等機構的運作場景,幫助學生融入課堂,為一體化教學正式開展打好基礎。
基于機械基礎一體化教學,以及機械基礎課程特征,該輔助教學系統的功能設計主要包含主體功能設計、附加功能設計。其中主體功能包括教學資源管理、師生互動平臺、作業發布、自主檢測、實訓教學、輔助教學等。而附加功能有機械基礎學科常用軟件、成績管理、機械基礎課程概述、系統留言板等內容。結合輔助教學系統功能設計,中職教師在針對機械基礎課程開展一體化教學時,可以通過系統功能的聯系性以及功能設計運行的獨立性,選擇學生更感興趣的教學模塊。從而用更直觀、更形象的方式落實機械基礎一體化教學,并在實際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保障教學效果[1]。
二、機械設計基礎教學輔助系統的實現
1.教學輔助系統實施方案
教學輔助系統在具體實施時,系統設計內容應符合國家對中職院校機械基礎的教學要求,同時應在中職院校機械基礎一體化教學中,對教學環境、實訓項目進行改進與創設。最終實現對機械基礎教學、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教學輔助系統在Flagh、3Ds Max、Soildoworks等軟件集成應用的基礎上,對機械基礎課程所進行的開發,該系統可以滿足一體化教學中教學環節模塊化、課堂操作仿真化、實訓過程自動化等基本要求。同時,在教學輔助系統實施后期,家屬可以通過對學生院校信息、教學資源的掌握,應用局域網實現機械基礎教學資源的共享、儲存,從而優化教學模式,保障教學質量。
2.教學輔助系統實施原則
教學輔助系統是機械基礎一體化教學載體,所以應該以明確教學目標為實施原則。中職院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科學合理地維護、使用機械設備,為技術革新提供理論支撐。輔助系統通過對教學主體、教學設備、虛擬技術的集成應用,使學生在機械基礎課程一體化教學中掌握機械工作原理分析方法、計算相關參數等理論知識。此外,教學輔助系統在實施時,應對教學主體進行定位,并且在系統設計中結合課程實際,以及學生能力特征,對系統功能進行優化與升級。從而保障教師可以應用其模擬技術引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理實結合能力[2]。
3.輔助系統在一體化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在機械基礎一體化教學中,教學輔助系統的實際應用主要可以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在理論教學中的應用。例如在鉸鏈四桿機構的類型和應用中,教師可以應用系統實例,引導學生觀察鉆床連桿式快速夾具的基本原理,分析鉸鏈四桿機構特征,同時啟發學生在判斷四桿機構死點位置時,應以兩連架桿為主動件,并在動件位于極限位置后,觀察連桿、主動件是否存在共線情況,再根據動件能動、運動判斷死點個數、死點位置。其次,輔助系統在實訓任務中的應用。輔助系統可以為學生提供三維動態模型,而動態模型不僅包含教材實例,還包括現實中的實例整合。例如,學生可以通過攪拌、雷達天線俯仰、自動送料等機構運作的實例,為機構模型的制作與設計中給予學生創作靈感。最后,輔助系統可以應用于教學評價中。在教師進行教學評價時,能夠以系統模型為參考,對學生制作的實體模型展開分析與評價,從而算作學生整體成績,并將學生成果作為教學資源存儲在輔助系統內,以豐富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實例。
總而言之,在中職院校的機械基礎一體化教學模式中,教學輔助系統是對當前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進和創新。教學輔助系統可以通過應用虛擬技術、模擬教學案例,讓學生在理實結合中掌握專業知識,提高操作技能,為現代經濟建設提供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新義,蔣薇.《機械基礎》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探索[J].內燃機與配件,2019(15):256-257.
[2]王桂超.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探討與實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7):10-11.
[作者單位]
無錫技師學院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