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江西中醫藥大學 臨床醫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4;2.九江市中醫醫院 糖尿病科,江西 九江 332000)
糖耐量損傷(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形成過程中的過渡階段,在此期間餐后血糖明顯升高為其特征。因其帶來的危害性遠超空腹血糖,同時也是影響心血管事件發生的獨立因素[1]。餐后血糖越高,伴隨發生心血管病變危險性概率也就越大。據調查研究顯示,目前我國約有1.5億糖尿病前期患者,面對如此龐大且呈增長趨勢的IGT人群,防治尤為重要。臨床常用空腹血糖(FPG)與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島素(FINS)與糖負荷2h胰島素(2hINS)、血脂水平、體質量(BMI)指數、脂蛋白等[2-3]評價糖耐量是否減低。并且采用西藥聯合中成藥治療IGT取得了較為不錯的臨床療效[4]。本研究選用阿卡波糖聯合我院自制太平糖克濃縮丸治療糖耐量損傷,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選自2017年10月-2018年3月,經江西省九江市中醫院內分泌科確診,并符合世界衛生組織1999年頒布IGT診斷指南, 以75 g葡萄糖水口服測糖耐量來篩取實驗病例,空腹血糖低于126 mg/dL,糖負荷2 h血糖140~200 mg/dL之間。依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和省內部分權威專家共同擬定IGT中醫氣陰兩虛證診斷標準:①主證:乏力倦怠、口燥咽干;②次證: 饑餐多食、手足心熱、便溏或結;③舌、脈:舌紅少津液,苔薄干,脈細弦或數。且具備①肝腎功能無異常者;②近4周未曾有任何感染者;③無造血系統疾病及心臟病患者;④患者知情同意。篩選出的84例患者中男45例,女39例,年齡36~71歲,平均(47.83±8.21)歲,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2例。實驗組男21例,女21例,年齡 37~71歲,平均年齡(48.12±8.31)歲;對照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36~70歲,平均年齡(47.63±8.3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口服阿卡波糖片(北京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05),同第一口飯嚼服,50 mg,3次 /天;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基礎上,飯后服用太平糖克濃縮丸(九江市中醫院自制,每10丸重1.54g),25丸,2次 /天。自制太平糖克濃縮丸以古方六味地黃丸為基礎進行化裁,組成:山萸肉10 g、黃芪20 g、山藥20 g、地黃10 g、僵蠶10 g、首烏(制)20 g、女貞子10 g、茯苓10 g、黃連7 g、桑白皮10 g,其中生地黃、山萸肉、首烏(制)、女貞子煎煮取汁,余藥焙干打粉,混合制取濃縮丸。
以30 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觀察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各項實驗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前FPG、2hPG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PG、2hPG水平均降低,且實驗組血糖改善效果更明顯(P<0.05) 。詳見表1。


組別例數(n)FPG治療前治療后2hPG治療前治療后實驗組426.58±0.485.42±0.329.54±0.596.52±0.41對照組426.57±0.466.10±0.289.58±0.567.89±0.52
治療前兩組患者FINS、2hINS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兩組患者FINS、2hINS指標均升高,且實驗組患者胰島分泌改善更明顯(P<0.05)。詳見表2。


組別例數(n)時間FINS2hINS對照組42治療前13.41±1.2552.36±5.27治療后14.31±1.1256.12±4.13實驗組42治療前 13.27±1.52 52.43±4.16治療后 15.86±1.27 58.62±3.21
治療前兩組患者TC、TG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TC、TG水平均降低,實驗組血脂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組別例數(n)TC治療前治療后TG治療前治療后實驗組425.7±1.3 4.5±1.42.7±0.64 1.8±0.51對照組425.6±1.75.0±1.32.8±0.69 2.2±0.72
兩組患者體質量指數治療后均較治療前降低,且實驗組較對照組體質量指數下降更明顯(P<0.05)。詳見表4。
表4兩組患者治治療前后體重指數變化比較

組別時間體質量指數(BMI)實驗組(n=42)治療前26.5±1.2治療后21.4±1.5對照組(n=42)治療前26.3±1.4治療后23.5±2.9
兩組患者治療后HDL-C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上升(P<0.05)、LDL-C明顯降低(P<0.05),且實驗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5。


組別例數(n)時間 HDL-C LDL-C實驗組42治療前1.36±0.762.74±1.45治療后1.51±0.542.11±1.18對照組42治療前1.35±0.722.78±1.47治療后1.42±0.612.42±1.23
治療期間實驗組患者出現 6例胃腸脹氣,觀察2周后患者癥狀逐漸自行消失;對照組患者出現4例腹瀉、腹脹,西藥減量后患者癥狀自行消失。
IGT經現代醫學證實為胰島功能不全所致,但此時胰島功能尚處在代償期。據報道糖代謝異常患者中維持現狀占1/3,最終形成DM1/3,另有1/3恢復正常[5]。可見IGT階段并非不能逆轉,及時采用有效的治療措施能使胰島功能得到改善,進而逆轉糖尿病進程降低并發癥。阿卡波糖其不僅能改善患者血脂,高、低密度脂蛋白,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同時還能增強胰島素敏感性[6]。且不損肝腎,極少引起低血糖。
《靈樞·本臟篇》曰:“脾脆……善病消渴。”闡明了脾損氣虛,無力運化水谷精微,以致實邪內生,積久生熱,燒灼陰液,發為本病,故應采用益氣養陰、生津潤燥治療該病。本院自制太平糖克濃縮丸組方中,生地養陰清熱,益精充髓;山萸肉補肝腎,主收澀;山藥補益脾腎,益氣攝精,三藥合為君藥;何首烏(制)與黃芪(生)益氣養陰合為臣藥;茯苓健脾滲濕,黃連、僵蠶、桑白皮泄內熱。全方以滋補腎陰,佐以健脾,益氣清熱。脾健則氣血津液生化有源運化有助,津液充足故而內熱亦除。現代中藥藥理研究發現, 山萸肉、黃芪、生地黃、山藥、桑白皮、茯苓、何首烏等均有降脂、降糖作用,改善胰島功能,增強其敏感性,提高機體免疫力[7]。
綜上所述,阿卡波糖聯合自制太平糖克濃縮丸治療糖耐量損傷,療效明顯,可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糖耐量損傷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