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思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任教的每一個班級里都會面臨如何轉化后進生的問題。教師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要給予后進生更多的關心和幫助,使他們的學習狀態和行為活動適應于各種學習環境的變化,努力使他們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后進生;學習能力;心理特點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全面了解本班不同層面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個體差異,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有效引導孩子調整好學習上的各種心理狀態,幫助他們排除不利心理因素,特別是班上學習成績比較落后的孩子,通過努力使他們也能輕松、快樂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一、建立情感橋梁,加強心理交往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后進生普遍缺乏自信,大多不愿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致使我們的課堂不能發揮真正的合作、相互作用的良好效果。此時,教師要努力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和他們是在共同學習和解決問題,主動與孩子建立一種友好平等的合作關系和相互信賴的情感,師生間融洽的感情建立有利于良好學習氣氛的形成。另外,對于一些個性比較強的孩子,教師在與他們面對面交談時的表情、語氣、動作等要注意度的把握,使他們排除拘束感的同時,愿意與老師建立情感橋梁,進行心靈的溝通,努力營造亦師亦友的學習氛圍,可有效消除他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自卑心理,從而主動參與到班級學習大家庭中來。
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后進生為基礎,在保證他們了解知識內涵之后,方可進行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不要只是一味地去關注優等生以及中等生,忽視后進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心理狀態。這一狀況的存在將會導致他們越來越跟不上教師的進度,從而產生放棄學習的心理。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很多教師會習慣性地進行綜合講解,就是先把所有的數學知識講解完,然后回過頭重新進行復習,但這一種方式僅適用于優等生,因為他們在學習之余會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會主動進行知識總結,但對于一些后進生來說,他們就會由于學習速度過快而產生學習脫節的狀態,從而導致學生形成較為明顯的極端性分化。倘若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整體的教學節奏過快,那么后進生就會產生似懂非懂的現象,對于數學知識也只能夠停留在見其門不得入的階段。因此在現代化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就應該注重與后進生構建情感上的橋梁,深入后進生的群體中,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態、學習特點以及學習習慣,穩扎穩打,逐步深入。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及時訓練的方式輔助后進生進行學習。比如,教師在講解“加減乘除混合運算”這一部分的知識時,就可以將其劃分成多種不同的教學階段,比如先引導后進生練習加法運算,然后再組織其練習乘除運算,最后將所有知識點整合到一起進行綜合性訓練,以此既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基礎,同時又不會使其產生過于緊張的學習狀態;其次,教師可以通過“雙基礎復習”的方式對后進生進行輔助。比如教師講解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章節后,可以輔助后進生對知識點進行總結歸類,將相同的知識內容與概念整合到一起,比如“小數的讀法”和“小數的寫法”,組成一張完整的練習試卷,引導后進生進行單一訓練,強化其對小數點的掌握熟練程度。另外,教師可以開展地毯式的復習,逐一進行知識點回顧,比如先回憶“小數點的定義與概念”“小數點的讀法寫法”以及“小數點的大小比較”,當學生了解了這一部分知識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復習“小數點的計算”以及“小數點的移動”等等,使學生能夠在綜合的狀態下對其進行掌握,夯實學生的每一步學習,以此強化后進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主動性。
二、注意先入為主,樹立第一印象
對于小學生來說,感知是他們有效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如果孩子們對所學的知識點感到模糊不清,那么要求他們進行學習上的思維和想象是不現實的。學生準確認識和理解學習內容是他們正確掌握和靈活運用知識的關鍵。在教學÷3時,很多學生會直接考慮用分子除以整數的方法:結果算不出來,因為他們在開始學習了了后形成了第一印象,他們沒有發現分數的分子能被整數整除的計算方法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又如教9,先讓學生細心觀察,抓住關鍵:整數是一個分母為1的假分數,并且要牢牢記住,不可含糊。為了讓學生細心觀察,并動腦、動手,把容易被忽視而又是知識本質的地方,多提問、多思考、多質疑,借以引起注意和警覺。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時應重視把握知識體系中的先入為主,有效樹立知識建模的第一印象,這對后進生的后續學習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另外,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發現,針對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來說,雖然他們接觸到的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方式都是一樣的,但所有的學生仍舊不會達到一樣的教學狀態。而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就應該注重貫徹“兩頭兼顧”的教學原則,對學生進行分層教育,強化學生的學習印象。首先,在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將班級內的學生分成A、B兩組,A組學生為班級中的優等生以及中等生,B組學生為班級中的后進生。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時,針對兩組不同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以及學習計劃。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這一部分的知識時,針對優等生以及中等生,教師可以要求其通過已經學習過的內容,例如“正方形面積計算”以及“長方形面積計算”,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式進行假設。而針對后進生,教師可以輔助其對平行四邊形進行輔助線制作,加深其第一印象,使其能夠意識到在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第一步就是制作輔助線,從而緩解后進生的學習壓力以及學習難度,有效強化整體的教學效率;其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過程板演”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輔助,通過直觀地將知識展示在黑板上,給予后進生視覺沖擊,使其能夠對教學過程產生深度認知,從而能夠有效地強化自己的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數與數的運算”這一部分的知識時,就可以在黑板上寫出一些練習題,然后要求優等生逐步把解題步驟寫出來,使得后進生能夠清楚每一步產生的因果,以此強化其自身的學習基礎以及學習能力。同時,在此期間,教師也可以鼓勵后進生自主進行運算,平等地看待其與優等生,強化學生的學習信心以及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