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衛國
【摘要】文章主要從高中班級管理工作的特征角度出發,闡述了優化高中班級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并從不同角度進行詳細分析,從而找準高中班級管理工作的重點所在,為高中班級管理工作優化路徑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班級管理;高中學生;優化路徑
作為學校的基本組成單位,班級以集體的形式存在于學校當中,因此,班級管理工作的效果對學生發展以及學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有著重要的作用。高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關鍵性時期,要積極發揮班級管理的作用,及時了解班級學生的心理狀態,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從而為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和質量提供有效保障。
一、高中班級管理工作的特征分析
(一)高中班級管理工作具有復雜性、全面性以及示范性特征
首先,在開展高中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從學校和管理人員角度來分析,高中班級管理工作具有復雜性和全面性。其中,管理人員要對整個學校、不同年級的學生實施管理,班主任要對自己負責的班級實施管理,不同學科的任課教師在做好某一學科知識傳授工作的同時要對整個班級實施有效管理。由此可見,高中班級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
其次,班級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示范性特點。教師作為教學的主要參與人員,要以身作則,以教科書式的行動來影響學生,從而潛移默化地實施班級管理。通過與學生的長期接觸,教師的專業學識、價值觀念以及習慣都會對學生起到示范性作用,其一言一行都會受到學生的關注,隨時隨地都對學生產生影響。
(二)高中班級管理工作的預見性、創造性特征分析
首先,在實施高中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依照具體的工作目標來實施,因此,整個管理過程具有一定的預見性、計劃性以及時代性等特點。管理人員在心理素質、人生閱歷以及學歷方面都要優于學生,并且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素養,要在長期的管理工作當中積極把握時代特征,積極做好日常的管理計劃,通過相應的活動和課程來落實管理措施,從而體現出高中班級管理工作的預見性和計劃性的特點。
其次,從工作方法角度來分析,高中班級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創造性、靈活性以及科學性等特點。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學管理人員和工作者要依照相應的規律和辦法來有效處理學校、家長以及學生之間的關系,并且要確保整個過程具有創造性和靈活性,從而有效實現班級管理目標,為班級管理質量和教學質量提供有效保障。
二、高中班級管理工作優化路徑分析
(一)分工明確,有效落實管理崗位職責
高中班級管理的主體人員是班主任,但是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過程中很難做到親力親為。因此,要依照班級管理實際情況來積極完善班級管理結構,在實施班級管理過程中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并有效遵循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班級學生自我管理、職能小組協助管理、班干部直接管理的作用,明確不同主體人員的管理職責,從而有效提高整個班級管理的執行能力。同時,要積極組建合理化的班級管理結構,其中主要涉及職能小組、學生會成員、黨團成員、班委等,在實際組織過程中要認真篩選,積極獲取學生的意見,確保有責任心、有主見的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當中,要積極利用不同的活動和機會來開展班級管理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促進學生主動管理意識的提升[1]。在必要的情況下,班主任要積極參與到學生活動中,通過談心、詢問等方式來培養管理人員的責任心,從而為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和效率提供有效保障。
(二)加大管理監督力度,促進管理執行效果提升
在實施高中班級管理過程中要設置相應的檢查機制,為提升班級管理執行力奠定基礎,合理規劃班級管理檢查評價、檢查時機以及檢查方式,從而促進班級管理執行力的提升。其中,監督形式要多樣化和豐富化,包括隨時抽查、不定期檢查以及定期檢查等。在定期檢查的過程中要落實相應的責任人,針對班級管理過程中的不同崗位要實施量化性檢查和分析,并積極總結和進行效果統計與分析,最終獲取有效的檢查結論。
例如,在實施班級衛生檢查過程中,要做好評估性檢查工作,并依照實際的檢查效果來實施相應的教育,從而有效增強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在實施不定期檢查過程中,要積極組織相關學生實施突擊性檢查,從而獲取實際的管理情況,確保管理責任人具有一定的管理自覺性和意識。學生如果難以掌握教師的檢查節奏,必定會減少僥幸心理,從而督促自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同時,班主任要深入到班級當中,擔負起整個班級管理的重任,發揮班級核心和靈魂人物的作用,及時發現班級中存在的違規行為和不良現象,從而營造良好的班風,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
(三)科學化評估管理效果,進一步激發班級管理動力
在實施高中班級管理工作時,要將其作為一項系統性工作來實施,確保管理過程有措施、有分工、有檢查、有評估以及有驗收,從而有效完善班級管理體系。
對此,首先要確保班級管理獲得合理化的評價,通過有效的監督與檢查來給予科學化的評價結果,其中主要涉及階段性評價、教師點評、分量化評價等。
其次,積極引入獎懲機制,通過有效的獎懲制度來有效激發學生參與到班級建設、班級管理工作當中,以現代化管理模式來優化班級管理路徑[2]。同時要注重精神層面上的獎勵,盡可能減少物質激勵的比重,避免過多實施榜樣性示范,多選擇責任性獎懲方式。
再次,要積極進行補償和矯正,針對班級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發現,及時解決,依照班級管理實際狀況來選擇合理的管理方法,從而以學生為主體來落實管理辦法,有效優化班級環境,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班級環境和學習環境。
(四)開展不同形式的班級活動,促進班級凝集力提升
高中班級管理要充分發揮班級活動的作用,積極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來開展不同形式的班級活動[3],在活動當中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加深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理解,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
首先,要組織班級學生積極參與到學校集體活動當中,比如演講比賽、科技活動周、文藝表演、運動會等,積極做好活動服務工作,從而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意識和團隊意識,促進班級戰斗力和凝聚力的提升。
其次,適當開展班級文體活動,比如班級聯歡會、紅色旅游活動以及春游等,進一步加深學生之間的友誼,并有效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
再次,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動,及時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狀態,分析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壓力,及時進行干預,有效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為班級管理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礎。
(五)密切家校聯系,提升班級管理的效率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三個系統:家庭、學校和社會。不同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背景、社會背景,從而導致學生形成不同的生活習性和學習態度、目標、動機等。因此,班級管理措施的落實,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和諧、高效和富于進取精神的班級氛圍的形成、提升,都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密切配合。
家長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他們的工作經歷、社會經驗、人生感悟都是很豐富的,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不可多得的資源。做好每個家長的工作,把家長的力量變成豐厚的教育資源,發揮好、調動好家長資源,成為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家長的愛心和責任感使他們愿意接受教師的邀請,為學生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為班主任,要善加利用、巧借家長之力,讓他們在班級管理、幫助學生成長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對于極個別教育方法失當的家長,班主任要悉心引導,使家長意識到家教的誤區和盲點,把家長的阻力變為推動力,同心協力去影響和教育學生。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高中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作為班級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班主任必須用班級制度、條例、規范把學生的行為定向管理起來,使每個學生都為實現班級管理目標而積極行動。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認真傾聽,適時交流,不斷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充分發揮班級學生自我管理、職能小組協助管理、班干部直接管理的作用,合理規劃班級管理檢查評價、檢查時機以及檢查方式,及時解決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時常反思、優化班級管理措施,不斷提高班級管理效率[4]。
【參考文獻】
[1]顏俊儒,唐瑾,趙景云.社會資本理論視角下高校輔導員提升班級管理績效的路徑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11):68-70.
[2]韋尚興.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優化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08):204.
[3]蘭蘭.優化班級活動,創班級特色文化——高中中澳班班級活動實踐探索[J].新校園(中旬),2017(05):182.
[4]包兵兵.行為科學管理視域下中小學班級管理路徑探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 31(08):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