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永龍
【摘要】構建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師的人生追求。文章從建立良好師生關系,認真做好教學設計,合理運用教學媒體,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五個方面入手,對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效課堂;構建;高中化學;教學方法
高效課堂是我們的追求目標。多年來,我們對構建化學高效課堂進行了探討和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談談筆者的一些經驗探索。
一、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是構建化學高效課堂的起點
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教師要相信并尊重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認同課堂教學,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應有的基礎。在平時,教師與學生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多采用激勵性教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情境中高效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例如,本班有一個學生叫羅浩,筆者剛開始接手該班時他很調皮,逆反心理很強,上課不跟老師的進度走,而是看課外讀物,上課效率很低,成績一直上不去。筆者發現他這種情況后,主動接近他,與他交朋友,鼓勵他多看課外讀物,但不是在上課期間看,上課要緊跟老師的進度和要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一段時間后,他的成績終于趕上來,后來高考考上了廣東醫科大學。
二、認真做好教學設計是構建化學高效課堂的基礎
(一)課前準備工作要充分
低效的課堂往往歸咎為沒有做好課前準備,只有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才能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新課標根據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 針對學生不同年齡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做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因此備課時對學科的核心素養要有所體現。
例如在備“鈉的性質”一課時,我聯想到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化學危險品倉庫爆炸事件,在鈉爆炸燃燒時用水滅火就等于火上澆油。于是筆者搜索了這一事件的視頻,進行認真的整理,再結合新課標中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掌握化學必備知識,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精心設計課堂的各個環節
課堂教學設計應能讓學生在課堂上能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不斷進行思索,使他們將新知識轉變成能力。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時刻謹記課堂的教學主體是學生,導學案要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目的,為學生提供問題與解決方法。實踐證明,學生最佳的學習途徑是通過親身領悟和實踐去獲取知識。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徹底改變強行灌入式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學會從“演講者”逐漸變成“編劇”與“導演”,為學生營造一種 “做中學”的情境,讓其學會在思考問題中自覺地學習新知識。
(三)提供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引
陶行知先生曾說:“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而且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讓學生科學地掌握認知方法。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又能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保障。
三、合理運用教學媒體是構建化學高效課堂的標志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課堂變得形象直觀。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平臺進行課堂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從而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化學課堂教學也得到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分子、原子、電子的運動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模擬,從而使學生得到感性認識。更直觀、更形象和更生動的課堂教學可以調動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合理使用模型,使學生容易理解。模型可以實現宏觀縮小和微觀放大的功能,因此在講述微觀和宏觀上的相關概念時,可以使用模型教學。這樣便于學生獲取信息,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從感性認識進一步形成概念,進而為提升到理性認識打好堅定的基礎。例如用好氯化鈉、氯化銫、金剛石、石墨、干冰等晶體結構模型,水、氯化氫、氨、甲烷、乙烯、乙炔、苯、乙醇、乙醛、富勒烯等分子結構模型,沸騰爐、接觸室、吸收塔、熱交換器等工業生產設備模型,從而幫助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些都是構建化學優質高效課堂的標志。
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是構建化學高效課堂的關鍵
(一)教學方式要創新
創新的教學方法可以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具體可靈活采用下面各種教學方式。
1.學案導學。學案是依據化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參考資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為指導學生主動學習、鞏固知識、提高學習能力而編制的學習方案。學案導學是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認識知識、理解知識、感悟知識、運用知識的學習路線圖,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
2.興趣引導發現。學生最活潑和最現實的學習動機是興趣。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才會有學習的欲望。興趣越強,學習的效率就越高。一旦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便可很順利地引導他們在原有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思考去發現新內容,總結新規律,創造新方法,積累新知識,從而達到高效的課堂教育的目的。
3.質疑交流。要提倡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對教師的觀點進行質疑,然后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讓學生逐漸獲得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就會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進而提高學習效率。例如高中化學課本里關于銅和濃硫酸加熱反應的實驗,產生的黑色固體一般認為是氧化銅,有個學生提出該黑色固體可能是硫化銅,筆者鼓勵學生大膽去檢驗求證,結果確實含有硫化銅。該學生經過思考探究,解決問題,嘗到了發現的樂趣,成功帶來的興奮和鼓舞力量是巨大的,這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增強了,課堂學習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二)靈活運用教法
化學教學要以學生實際和學科的特點為出發點。
在學習化學時,學生反映最多的是化學學習內容多,記憶量大,難以整理出有條理的記憶方法。同時,很多學生對化學實驗現象有很濃的興趣,但并不會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去思考問題,更不會在思考問題時和自己熟知的現象和事物進行關聯。只有對重要的化學術語、名詞和原理加以理解和記憶,才不會導致在知識上的分化和脫節。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特點要熟練把握,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適時進行引導、啟發、討論、探究、歸納、練習。例如,氨氣的噴泉實驗是一個典型的演示實驗,這個實驗現象明顯,充滿奇趣,學生興趣盎然,情緒高亢。但通常的教學只是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學生缺乏理性思考,缺乏創新思維的訓練。此時教師就要抓住機會,解釋原因,設置問題,練習鞏固,探究拓展,才能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通常學生的化學知識比較薄弱,掌握也不夠牢固,這是造成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難以進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并且,化學課本中描述性的概念知識多且集中,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用正確的記憶方法去記憶相應的內容,要多聯系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和常識,做到化難為易,多設計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和學習的生動又形象的教學情景。很多學生不注意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從課堂開始就要用典型實例來進行教學,要借助具體實驗或具體實物來幫助學生記住物質的變化、性質和反應產物,要注意聯系對比,從個別中概括出一般,從個性中分析出共性。
五、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是構建化學高效課堂的保證
把握課堂結構,要求教師具備豐厚的專業知識,有計劃和節奏去把握一節課。這種課堂結構既包括微觀的,又包括宏觀的。微觀結構即教學過程中如何去實施教學內容的每一部分,在每個具體內容和細節上怎樣去分配時間;宏觀結構指的是教學大綱的總體構想,比如教學大綱由幾大部分組成,時間應該怎樣分配等。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就是要從宏觀和微觀各個方面對教學內容、過程、環節、時間分配等進行精心設計和組織。每個環節既要環環相扣,又要疏密結合,在結構上一張一弛,節奏上快慢結合,時間上分配恰當,避免教學中出現頭重腳輕或虎頭蛇尾的現象。當一節課的每個環節都是高效時,那么這堂課必然就是優質高效的。
總之,構建化學優質高效課堂,教師應當對教學進行精心設計,提高學生主動參加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去完成各項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4.
[2]郭力眾,冉小琴.打造高效課堂:教師的宣言[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124-125.
[3]李炳享.高效課堂22條[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175-179.
[4]吳振強.新課程化學課堂教學中激趣的探究[J].化學教學,2010(8) :28-30.
[5]侯耀先.中小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2017)[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76.
[6]王后雄.新理念化學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79-182.
[7]孫天山,王良洪.簡約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7(03)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