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國際貿易發展迅速,由此也帶動了國際物流的發展。廣東省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早已走在了產業升級的前沿。通過研究產業升級背景下廣東省國際物流發展遇到的機遇和挑戰,為我國國際物流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產業升級;國際物流;問題;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F752.68[文獻標識碼]A
產業結構升級就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與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軌。從宏觀來看,產業結構升級指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如從勞動密集型增長方式向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增長方式轉變,資源運營增長方式向產品運營、資產運營、資本運營、知識運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增長動力由要素驅動向投資驅動、創新驅動轉變等。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轉變,國際物流行業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 產業結構升級背景下廣東省國際物流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廣東省是我國經濟的第一大省,其經濟總量多年來穩居全國第一,因其地處粵港澳大灣區,進出口額連續33年位居全國首位。海量的國際貿易,帶動了國際物流的快速發展,當地政府為此配套了鹽田港、廣州港、虎門港等12個大型港口,以及大量的機場、公路等重要交通設施。東方海外、中遠物流、UPS等各類大小型國際貨運公司也在此扎根。
早在三十多年前,廣東省便率先開展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工作,經過多年努力,其第二產業的主導地位不斷得到加強,產業結構呈現出“三二一”的合理布局,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產值結構和就業結構也開始按照產業結構升級的規律演進。作為服務行業,與此配套的國際物流雖然發展迅速,但仍然存在著服務水平低、規模企業少、體系不完善、人才資源匱乏等問題。
1.1 服務水平低、規模企業少
開展國際物流的必要條件是倉儲和物流。倉儲指的是存放國際物流產品所需的普通倉庫、冷庫以及特種倉庫,而物流指的是通過海運、空運、陸運以及其他運輸方式來完成的貨品在空間的移動。
在海運方面,廣東省內活躍的規模性企業有中遠、中海、中外運、東方海外等,這些企業均是國有背景,占有先天的資源優勢,其雖然規模較大,但靈活性不足,服務種類較為單一;在空運方面,中國郵政、順豐、四通一達具備一定的優勢,但與UPS、DHL等知名外企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其他運輸方式在國際物流方面占比較小,因此不做研究。
在普通倉庫方面,因城市發展問題,廣東省出現了倉庫資源供需不平衡的現象,在珠三角地區倉庫供不應求,但是在粵西、粵北等欠發達地區,倉庫卻無人問津;因天氣炎熱,冷庫資源在廣東比較緊缺,無法滿足所有進出口生鮮產品、冷凍產品的需求。至于特種倉庫因需求量較小,不做研究。
1.2 體系不完善
廣東省的國際物流行業雖然一片紅火,但仍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在國家政策、行業規劃、協會引導、企業協作方面均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使得企業發展較為盲目,行業布局凌亂無序。
近年來,雖然先后針對國際物流行業出臺了一定的支持政策,但尚未形成體系,缺乏對行業的整體規劃和新進企業的資質要求。同時,也缺少對企業發展起到重要引導作用的行業協會,使得企業間的協作無法形成,相關企業各自為政,惡性競爭嚴重。
1.3 人才資源匱乏
一方面,物流行業本身就是專業性極高的行業,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才能夠培養出合適的人才,高校直接培養出的應屆畢業生是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管理崗位的要求的。另一方面,國際物流隸屬于物流行業內的一個分支,大部分高校在培養人才時僅將其作為一門課程或一個專業方向,使得我國國際物流領域的人才基礎極其匱乏。同時,我國國際物流剛剛興起,企業發展迅速,對人才的需求極其旺盛,供不應求的人才市場是多數企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2 產業結構升級背景下廣東省國際物流的發展策略
2.1 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
國際物流的發展與基礎設施的條件息息相關,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沿地帶,廣東省應當利用好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優勢,合理布局及規劃灣區城市的功能定位,針對性的設立國際物流城市群,并配套充足的港口、碼頭、機場、橋梁、公路等資源,為國際物流的發展提供有效助力。同時政府也需要在保稅物流、貨物通關等方面給予流程簡化,提升國際物流的運作效率,促進產品和技術的引進來以及走出去。
2.2 配套相應政策、鼓勵新興企業發展
廣東省應當針對我國國際物流方面的薄弱環節出臺相應的政策,鼓勵新興企業進入并發展。由于國際物流行業投入巨大,因此我國在此領域的企業多為國企,相比于民營企業,國企靈活性較低,創新性較差。為了更好的發展國際物流,未來政府應當將政策向具備實力的民營企業傾斜,鼓勵順豐、阿里、騰訊等上市企業進入,為行業注入新的血液。
2.3 發展行業協會、引導企業發展
優秀的行業協會對一個行業的發展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協助政府開展調研工作,幫助政府更好的制定相關政策,另一方面還可以收集企業的意見,協助企業向政府反映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同時給予企業發展方向及思路方面的正確引導。因此,未來廣東省應當在國際物流行業協會發展方面加大力度。
2.4 調整發展結構,促進產業的合理化發展
物流發展不僅要注重居民日常出行以及貨物基本運輸,還要努力發展具有特殊功能的運輸工具,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政府要合理調控整個物流產業的合理發展,作為企業要拓寬自身的業務,開展冷藏車輛等特殊的運輸方式,盡量能夠為顧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2.5 鼓勵校企合作、定向培養人才
教育部門應當鼓勵高等院校開展校企合作項目,利用學校及企業的雙重資源開展教學工作,對有強烈人才需求的企業開展定向培養工作,使得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可以快速適應企業要求,滿足企業用人需要。
產業結構升級帶動了廣東省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物流業的不斷進步,未來廣東省可以針對現存的問題,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配套相關政策、發展行業協會、鼓勵校企合作等策略進一步完善現有體系,促進國際物流業更好更快發展。
3 結語
目前的物流行業發展狀況良好,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更應利用物流行業發展的大好勢頭,加快全省物流產業供應鏈的細分、升級改造和資源整合,使產業結構升級帶動現代物流服務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參考文獻]
[1] 祁雁凌.“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國際物流發展策略探究[J].財訊,2018(22):37.
[2] 符蓉.“一帶一路”國際物流績效對中國中間產品出口影響分析[J].經貿實踐,2018(1):69.
[3] 本刊編輯部.中國物流發展歷程[J].物流科技,2003(06):75-76.
[4] 程倫.河北省物流發展水平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物流科技,2009,32(02):24-27.
[5] 崔永福,劉建清,陶佩君.我國省際物流發展水平的空間差異分析[J].物流技術,2013,32(23):247-249+252.
[6] 王曉姝,費威.物流發展水平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J].大連大學學報,2010,31(02):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