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
[摘 要]實現許多可持續發展目標(SDG)取決于提高服務部門的績效和改善發展中國家獲得特定服務的機會。當經濟發展水平或機構質量足夠高時,對服務貿易和投資的開放與獲得金融、信息通信技術和運輸服務正相關。這意味著促進服務貿易和投資可能有助于實現依賴服務部門績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關鍵詞]服務貿易;可持續發展;政策
[中圖分類號]F755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可持續發展目標(SDG)是促進未來十年全球福利增長的一大焦點。SDGs跨越17個大目標,從減少貧困到改善公眾健康和保護環境。國際貿易和貿易政策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種手段。一些目標明確將與貿易有關的措施作為有助于實現有關目標的工具。在實踐中,低收入經濟體可能在運輸、旅行和旅游相關活動或業務流程外包等服務中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由于技術變革,所有服務的類型變得更容易交易,為發展中國家的公司創造機會,擴大非傳統產品、服務和商品的貿易。所有最不發達國家中約有四分之一是服務業的凈出口國。對于最不發達國家而言,在2000年期間,服務出口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整個世界。最不發達國家在全球服務貿易中的份額從2005年的0.4%增加到2015年的0.8%,商業服務出口在此期間增長了14%,是其他國家的兩倍多,整個服務出口占20%左右。
服務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不僅因為它們是出口和相關就業和家庭收入的潛在來源,而且因為實現許多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條件是提高發展中國家一系列特定服務部門的績效。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項服務議程。消除貧困和饑餓,改善健康和教育成果,或減少區域不平等,將需要提高服務能力和一系列服務活動的生產力,包括運輸、分配、后勤、信息和通信技術、職業培訓、醫療服務等。
服務貿易政策可能直接影響對一個或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的特定服務的績效。在服務業績效影響經濟增長和實際收入的情況下,它們也可能間接影響可持續發展目標。假設服務貿易政策可能與通過增加服務的獲取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努力相關。某些服務是某些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投入”——例如,更高質量的金融服務或改善連通性的服務(物流或ICT服務)。
2 服務和可持續發展目標
一個經濟體中服務部門的表現可能會影響通過兩種渠道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前景。第一個是直接的:改善對一些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的特定類型服務的訪問和質量。第二個是間接的:更好的服務業績可能會影響人均收入,因為更有效率和生產力的服務部門可以提高總體生產力績效(經濟增長),而這反過來可以預期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整體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2.1 直接渠道
對于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許多方面及其相關的具體目標,服務部門的表現非常突出。一些可持續發展目標直接取決于特定服務部門的績效(例如,可持續發展目標3中的衛生服務或可持續發展目標4中的教育服務)。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有11項明確提及(或暗示)至少一個不同的服務部門,以此作為實現有關目標的手段。這通常跨越以下一個或多個元素:獲得服務——擴大訪問范圍或提高特定服務活動,產出或產品的可負擔性;服務質量——提高服務部門的質量、效率、能力或復原力; 環境服務——減少經濟活動的環境足跡(負溢出效應)。
基于文本的繪圖工作表明,可持續發展目標與服務部門業績之間的交叉是巨大的。除了在衛生、教育、水和能源領域獲得基本服務之外,五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服務分部門中最常見的參考)確定了獲得金融服務的機會。提到的其他服務包括ICT 服務,提高研發服務的質量,效率,能力和復原力、旅游、運輸、建筑和廢物管理服務。旨在減少經濟活動的負面環境影響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也確定了具體的服務部門,包括衛生,水和能源相關的分配服務,運輸,建筑和廢物管理服務。
就可持續發展目標 5(性別平等)或解決環境可持續性的可持續發展目標(13,14和15)而言,服務可能非常重要。Ngai和Petrongolo(2017)記錄了他們所謂的服務業女性比較優勢的演變。服務涉及更安全、更清潔的工作條件,以及可能比工廠工作更短,更靈活的工作時間。服務通常不是非常耗能的,除了運輸之外。這使得服務活動與發展戰略的可持續性相關——服務份額或服務的增加——經濟活動的強度可能與較小的碳足跡相關聯。服務還有助于改善環境可持續性,作為減少碳密集型生產設計的投入:確定更可持續生產技術所需的基礎研究,工程和研發包括服務活動。金融和保險等其他服務部門也是關鍵的“促進者”:幫助調動和引導資金所需的資源,以便更廣泛地減少經濟部門的環境影響。
2.2 間接渠道:服務和經濟發展
改善服務業績也可能間接影響可持續發展目標,因為這會影響經濟增長和實際收入。由于多種原因,服務業的表現對經濟發展很重要(Francois&Hoekman,2010)。一些服務將有助于確定基本生產要素、資本(R&D服務)和勞動力(健康和教育服務)的生產率。此外,金融服務中介機構向尋求投資儲蓄的家庭提供資金至關重要。其他服務是連通性的支柱,“促進”貨物和人員的物理流動(運輸服務)以及知識和信息的交換(通信服務)。電信對于知識的傳播至關重要,包括通過互聯網。ICT服務是信息服務和其他可以數字化的產品的傳輸機制。同樣,運輸服務也會影響貨物運輸成本和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工人流動。會計、工程、咨詢和法律服務等商業服務降低了與金融市場運作和合同執行相關的交易成本,是流程創新的一個渠道在一個行業和各個行業的公司之間傳播。衛生和教育服務是人力資本存量和增長的關鍵投入和決定因素。簡而言之,經濟的整體生產力將受到服務業績效的影響。因此,從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角度來看,服務業績也可能因其對收入增長的潛在影響而變得重要。
2.3 服務貿易政策和可持續發展目標
假設服務業績與實現許多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前景有關,則政策挑戰是鼓勵改善服務業績效。這是一個多方面的問題,實際上本質上是針對具體部門的。負責衛生、教育、運輸、金融等服務部門運作和監管的國家實體將需要進行診斷分析并確定行動重點。這種部門層面的參與構成了政府活動的一個主要方面,也是發展機構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的支持。我們關注的重點是服務貿易和投資政策在補充特定部門的干預措施和政策改革方面可發揮的支持作用,以提高服務部門的生產力績效并增加服務的可及性。
將許多服務定性為不可交易的長期傳統,反映了它們不可存儲和無形的性質。這些服務特征的含義是,國際貿易往往需要提供者或消費者的跨境流動,而這又涉及資本和勞動力的流動。隨著技術變革使服務數字化并通過ICT網絡跨境交換,這種因素流動的需求一直在下降,航空運輸和信息服務成本的下降有助于確定市場機會。允許通過ICT網絡銷售/提供服務,信息和電信部門的創新增加了服務的直接出口。雖然產品數字化、新的軟件應用程序、業務流程外包等吸引了很多關注,這些活動都依賴于各種服務輸入,這些輸入決定了企業家參與國際價值鏈或通過B2B/B2C直接向客戶銷售產品的能力。這些投入的質量、價格和可用性部分取決于國家的服務貿易和投資政策,包括影響外國公司在市場上建立生產和分銷設施的可行性和成本的措施。
服務貿易成本仍高于商品貿易成本,此類成本的下降速度遠遠低于商品(Miroudot&Shepherd,2016),結果是減少了服務貿易量。高服務貿易成本部分是服務貿易壁壘的結果。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服務貿易自由化對服務業的貿易和投資流動產生了積極影響。本研究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討論服務貿易模式、相關政策及其影響,補充了對發達經濟體的研究。一個強有力的發現是,服務部門績效的重要決定因素以及整個經濟生產率是許多服務作為商品和其他服務生產投入的作用。
3 結論
許多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部分取決于提高服務部門的績效和改善發展中國家獲得特定服務的機會。原則上,服務貿易政策應影響服務的可用性和質量,因此可以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相關工具。我們的分析揭示了服務貿易與投資政策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和實現一些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服務獲取指標,表明降低服務貿易和投資限制水平有助于增加對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的服務部門的可及性。實際上,許多其他政策在影響服務績效方面更為重要,最明顯的是針對具體部門的政策和監管制度。在貿易作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施手段時,國際關注的重點是促進貨物貿易和提高發展中國家生產能力的措施,但它有可能忽視服務貿易和投資可能發揮的潛在補充作用。
結果雖然只是指示性的,但表明對服務貿易政策的潛在作用的分析應該是國家級診斷和優先排序工作的一部分。關于利用貿易潛力支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范圍的大多數討論僅限于商品貿易。包含可持續發展目標的“2030年議程”文件就是一個例證,該文件強調了諸如最不發達國家貨物出口的免稅、免配額準入等措施(UN,2015)。本文分析結果的政策含義是,對貿易政策的關注不應僅限于商品貿易,還應包括服務貿易和投資制度。
[參考文獻]
[1] Matteo Fiorini, Bernard Hoekman, Services trade polic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World Development,2018(01).
[2] 費嬌艷.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優勢比較研究[J].國際經濟合作,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