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宣


[摘 要]堅持問題導向、農業全產業鏈融合和農業品牌培育提升等任務是農業農村部等部門2018~2022年的戰略部署,借助互聯網的平臺推動全產業鏈融合與鄉村旅游的結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本文從協同效應、價值鏈理論以及產業集群理論的角度出發,將顧客需求和影響用戶體驗價值的服務質量要素相結合,并反饋到產業鏈的各個維度,就其影響因素提出相關意見并構建以互聯網為依托的山西省鄉村旅游全產業鏈的宏微觀模式。
[關鍵詞]鄉村旅游;全產業鏈融合;“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近些年來,山西省因地制宜,不斷完善鄉村旅游發展規劃體系,推進智慧鄉村旅游建設,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品牌并舉辦各種鄉村旅游節慶、農事特色游樂、鄉村旅游線路推廣等活動,促進鄉村旅游形式的多元化,服務一體化和交通便利化。
本文關于“互聯網+”鄉村旅游全產業鏈的定義如下:開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行動,以旅游業為紐帶,推進相關產業交叉融合,統籌旅游業、服務業和加工業等的綜合利用和協調發展,將互聯網引入至旅游業產業鏈的利益相關產業中,合理規范價值鏈各類經營主體間的利益關系、契約關系和資本聯結關系,構建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
1 山西省鄉村旅游產業鏈存在的問題
1.1 產業鏈規模小,缺乏深度開發
首先,山西省在鄉村產業鏈上有斷裂處,尚未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其次,不同產業間沒有關聯性的整合,產業規模小且沒有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缺乏深度體驗和參與性強的旅游產品,缺乏競爭力。
1.2 產業鏈聯結主體間價值分配不均造成效率低下
從價值鏈理論來看,鄉村旅游產業鏈聯結主體之間存在一定的依賴性,山西省鄉村旅游產業鏈由于缺乏一定的契約關系,價值鏈經濟性分配不均,效率低下,農戶、生產經營者、游客的價值分配不均,阻礙了鄉村旅游產業鏈的深層次發展。
1.3 缺乏相關龍頭企業的支持
在全產業鏈模式之下,要打造利益相關主體,必須有一個核心企業作為支撐。從目前鄉村旅游的經營主體來看,主體主要是農戶和一些規模較小的旅游組織或機構,經營主體分散,難以有效整合鄉村旅游資源。
1.4 鄉村旅游產品和活動的同質化嚴重,缺乏特色
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缺少對其自身特有的資源進行開發,產品特色不明顯,同質化的產品使得其缺乏競爭力,附加值低,整體競爭優勢不強;而且,鄉村旅游服務沒有形成系列,鄉村各種優勢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尚未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
2 “互聯網+”山西省鄉村旅游全產業鏈融合影響因素
2.1 產業鏈各端的聯結機制
每個產業鏈各端包括它們組織的活動都不是單個的個體,需要通過一定的機制將它們聯結起來。從規模經濟收益的角度上來看,合理有效的聯結機制可以降低生產經營成本,促進利潤的增長,但當這個聯結機制不合理或者失效時,收益會降低,產生負的外部性。
2.2 游客素質
游客的素質也是影響產業鏈融合的微觀要素之一,游客的不文明現象嚴重影響了當地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進而影響了產業鏈的利益平衡機制。游客對景點的破壞所造成的不可逆的損失,嚴重影響了全產業鏈的融合發展。
2.3 互聯網的運用程度
一方面,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購票、訂餐、訂票、支付等一體化,可以極大程度上簡化服務的過程;另一方面,借助互聯網可以減少因信息不充分而造成的資源的浪費,推動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向潛在游客銷售旅游產品,從而實現產業鏈在下游環節的拓展。
2.4 基于消費者滿意度分析
此次數據的選取以在校大學生以及社會人士為調查對象,共取回114份問卷。其中,關于性別,0代表女性,1代表男性;對于年齡,1表示20歲以下,2表示21~30歲,3表示31~40歲,4表示41~50歲,5表示51歲以上;至于住宿,1:商務酒店,2:民宿,3:青年旅社;其他問題,1:非常不滿意,2:不滿意,3:一般,4:滿意,5:非常滿意。
從表中可以看出,對于21~30歲的女性,為了更好地體驗鄉村生活會選擇民宿,所以民宿特色化十分重要。在對收費、體驗活動和娛樂項目等方面,滿意度一般,可能是因為開發上進度不一致;而對于環境衛生、網絡通信等方面,游客滿意度較好,這在一方面體現出鄉村旅游的進步之處。所以,體驗活動、民宿、鄉土文化及配套設施等是影響游客價值鏈的重要因素。
3 構建“互聯網+”山西省鄉村旅游全產業鏈模型
3.1 宏觀構架
從宏觀角度上來看,山西省鄉村旅游全產業鏈以核心主體為中心,承包住宿、飲食、交通、活動等一系列環節活動,政府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相應的核心主體提供稅收減免政策和穩定的融資環境,精準扶持當地旅游業發展,推動鄉村旅游全產業鏈的融合。
3.2 微觀構架
從微觀角度上來看,鄉村旅游全產業鏈從農戶到消費者,每一環節缺一不可,農戶通過合作形成規模較大、管理能力較強的主體,監督平臺監督旅游服務以及游客在旅游中的舉止和網絡評價等,形成良好的監督機制。宏觀部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的規劃與治理。游客在享受到一系列的活動和服務后,會在一些互聯網平臺發表對該景區的評價,微觀主體及時將相關信息反映到產業鏈上游,減少牛鞭效應,提高產業鏈的運營效率。
4 對策建議
4.1 加強產業鏈各主體間的信息交流以及活動的聯結
山西省在進行鄉村旅游規劃整改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當地的各項資源,加強合作交流和技術引進,加深城鄉交流,提高專業能力,并將產業鏈延伸到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規劃以及產品的設計環節中去,完善旅游活動及旅游產品的體驗,增加附加值。
4.2 突出特色,實施差異化戰略
一個企業要想擴大市場份額,增加市場占有率,就需要實施差異化的產品戰略,鄉村旅游產業依然。山西省在加強鄉村旅游的建設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已有資源,融合自然環境要素與文化習俗,圍繞生態農業、種養體驗、果蔬采摘、休閑度假等不同特色,創建多種類型的休閑農業示范園區和差異化特色化活動。
4.3 加強對互聯網的深層次應用
首先,運用互聯網打造信息合作交流的平臺,保障信息的高效化傳播;其次,各村落可以建立并維護自己的網站,增加曝光率,并實現訂票、住房、餐飲、娛樂、參觀、交通等一體化服務,及時掌握消費者需求,實時為游客提供便利,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優勢。
4.4 國家政策的精準性幫助
山西省鄉村旅游全產業鏈的融合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除了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進行資金和技術的援助,制定相應的融資政策,緩解鄉村旅游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外,還要從抑制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根源性問題入手,派遣相關團隊和技術人員,保障利益的合理分配。
[參考文獻]
[1] 陳立群.全產業鏈理論視角下我國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路徑[J].農業經濟,2016(10)
[2] 李 甜.全產業鏈模式推動鄉村全域旅游發展路徑[J].農業經濟,2018(12).
[3] 李亞楠.基于共生的山西省鄉村旅游產業整合發展研究[D]. 山西財經大學,2011.
[4] 駱飛,徐海斌,趙桂東,郭小山,王麗平,彭杰.基于區域農業跨越發展的全產業鏈服務模式思考與探索[J].農業科技管理,2018(05).
[5] 王益明.“互聯網+”視角下我國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7(09).
[6] 魏曉蓓,王淼.“互聯網+”背景下全產業鏈模式助推農業產業升級[J].山東社會科學,2018(10).
[7] 周格粉,肖曉.全產業鏈模式:我國區域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選擇[J].廣東農業科學,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