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雨洪 劉莉瓊
[摘要]荊州位于湖北中南部,長江中游,江漢平原的腹地,是典型的農業種植區。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改變了農村的商業模式,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電商在此基礎上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目前荊州的農村電商發展依舊存在著不足。以葡萄產業為例分析荊州農村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為解決荊州葡萄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農村電商;葡萄種植;發展問題;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6.6;F724.6 [文獻標識碼]A
農村經濟的發展一直是我國的重點,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和技術的不斷創新,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農村電商的發展,2014年李克強出席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時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電子商務迅速滲透到了農村發展中,不僅對農村經濟結構的優化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同時對“三農”問題也提供了解決措施。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地處洞庭湖平原,地勢平坦,湖泊棋布,河流縱橫;這里四季分明,具有霜期短、日照長、雨量充沛特點,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適合葡萄的生長。由于荊州的電子商務發展緩慢,老百姓銷售模式還停留在傳統的販賣方式上,在電子商務發展上,荊州的基礎設備還不夠齊全,物流也僅僅依靠單一的第三方物流,這導致農村電商還處于初級階段,無法借助電商發展農產品,進一步抑制了荊州農村經濟的發展。要打破傳統的銷售模式,擴大葡萄的銷售渠道,促進農民的收益,就需要借助互聯網的手段,利用電商平臺,發展荊州的農村電商。與此同時,還要樹立品牌意識,完善冷鏈物流設施,培育電商人才,推動電商的不斷發展。在傳統的交易模式中,農民待葡萄成熟后由商販進行收購,處于交易的被動地位,由于市場的不斷變化,農民的收益無法得到保障,但是發展農村電商能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能增加農民的收益,而且還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1 荊州葡萄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1 網絡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電商難以發展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29億,全年新增網民5653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59.6%,較2017年底提升3.8%。農村網民規模為2.22億人,占整體網民的26.7%,較2017年底增加1291萬人,年增長率為6.2%;城鎮網民規模為6.07億人,占比達73.3%,較2017年底增加4362萬人,年增長率為7.7%。雖然網民整體處于低速增長,但是非網民的轉化率越來越低,非網民轉化也將越來越難。城鄉互聯網普及率的差距仍然很大,農村經濟的受限,仍將制約互聯網的普及。
荊州國土面積1.41萬km2,其中常用耕地面積47萬hm2,常年農作物種植面積106.67萬hm2,水域面積35.4萬hm2。2017年全市戶籍人口623.38萬人,年末常住人口569.79萬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其中鄉村人口443.08萬人。荊州面積廣闊,但農業占據面積大,農村人口占到總人口的77.8%,農業的發展是其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城鄉發展有差異,荊州網絡設施雖然大部分普及到市區、城鎮、鄉區,但是由于經濟發展的受限,仍有部分地區未能普及到網絡設施。電子商務以互聯網作為發展的依托,網絡設施的落后必將抑制農村電商的發展,同時網絡信息的不流通使農業信息無法與外界進行聯系,這就使得農民的銷售意識停留在傳統的商販收購中,無法改變他們在交易中的被動地位。
1.2 種植零星,產品標準不成體系
荊州葡萄種植面積達4333.33hm2,其中受益面積3933.33hm2,種植農戶1萬余戶,遍布15個鄉鎮,年葡萄總產量9.5萬t。雖然葡萄種植規模大,但農民均單家獨種,分布零散未成體系。在進行葡萄交易時,價格的主動權在商販手中,而農民沒有議價的權利。其次由于市場的變化莫測,葡萄價格的漲跌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利益,在整個交易過程中,農民處于被動地位,其利益嚴重受損。根據葡萄成熟的時間,分為早熟葡萄和晚熟葡萄,商販收購葡萄時,早熟的葡萄要高出晚熟葡萄價格的幾倍,因此晚熟的葡萄價格嚴重受到影響。由于沒有有效地組織農戶形成一個團體,對農戶的種植也沒有建立標準,每個農戶只注重自己葡萄的售賣,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為了提高葡萄的產量,農戶們對葡萄進行大量的農藥噴灑,在葡萄還未成熟,進行農藥催熟,為了使葡萄賣相好,采用農藥刺激葡萄變大。在交易中對葡萄的生長沒有嚴格的標準,農藥的各個含量檢測也沒有嚴格的要求,這就使得農戶種植葡萄時大量的使用農藥,嚴重影響了葡萄的品質。
1.3 產品單一,品牌意識薄弱
品牌價值來源于品牌的資產價值或財務價值, 即給企業帶來超出無品牌產品銷售的溢價收益, 它的變化將直接增加或減少公司的貨幣價值。建立好的品牌能夠給產品帶來好的形象,賦予產品靈魂。農民在葡萄種植和銷售過程中,其重點在于如何種植好的葡萄,如何將葡萄價格賣高,只關注單一產品的買賣,忽視了品牌的建立。在農村地區,農民的品牌意識比較薄弱,他們認為品牌的建立是政府或者大型企業的事情。技術上,農村地區的知識相對匱乏,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引導,導致農產品品質無法得到保障,直接影響農產品的形象。在產品宣傳上,農民對于產品營銷策略了解甚少,加之網絡基礎技術的缺乏,使葡萄產品不能通過網絡營銷。雖然農村經濟在這幾年持續增長,但是城鄉經濟差距依舊很大,在品牌的建立上,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也使得品牌建立成為難題。
1.4 電商人才缺乏,電商技術難以掌握
根據《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發展狀況、問題及建議》,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人才缺口大。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礎設施薄弱,人才吸引力差、人才引入難,留住更難。
荊州農村經濟與大城市經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大多數年輕人離開了農村去城市發展,而留在農村的人,年齡兩極化,大都年齡偏高或者偏低。農村電商的發展,需要綜合型的技術人才,留在農村的居民,知識能力受限,無法滿足對人才的需要。
在人才培養方面,高校的人才培養與實際嚴重脫節,大多都停留在理論層面,嚴重缺乏實踐能力。荊州高校的人才培養也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學校只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不注重知識的運用程度,這導致大多數培訓出來的人才只停留在理論上,依舊不能滿足農村電商對人才的需要。
1.5 物流體系建立難度大,阻礙農產品的流通
荊州農村地區范圍大,居民居住分布零散,雖然村與村之間交通網絡相互連通,但是交通設施的質量差,導致物流的體系不夠完整。在物流配送方面,農民對物流的需求量少,物流成本配送高,基礎建設難度大,出于對成本的考慮,許多物流配送網點僅僅延伸到城鎮,并沒有覆蓋到整個農村,這樣就增加了物流的時間成本。
由于葡萄的特殊性,在運輸過程中對物流的溫度和時間有著嚴格的要求。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建設的成本高,難度大。農戶的葡萄種植尚未成體系,物流需求分布零散,物流的配送成本高,這無疑增加了葡萄的交易成本。
2 促進荊州葡萄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
2.1 完善基礎設施,促進信息交流
荊州網絡設施的普及率不高,農民無法獲取外界信息,同時好的產品信息也無法傳遞出去,嚴重影響了農村商業信息的交流和商貿流通的發展。首先政府加大對基礎網絡設施的普及與應用,以各個村為單位,建立信息服務站,完善基本的網絡設施。其次,政府應建立農產品供求信息網絡,通過電商、網絡、電視、報刊、廣播等平臺進行信息交流,及時傳遞農產品供求信息。最后,提升農民的技能水平,利用閑暇時間對農民進行基礎網絡技術培訓,培養農民收集整理互聯網信息的能力,鼓勵農民上網購物,改變傳統的購物方式,讓農民能真正享受互聯網帶來的福利。
2.2 成立農村合作社,完善標準體系
農民種植葡萄都是單家獨戶,在種植技術方面得不到良好的指導,同時也不利于管理。因此,可以在政府的引導下,以村為單位建立葡萄種植合作社。一方面農戶在合作社中能夠得到種植技術的指導,另一方面將葡萄種植統一起來,建立相應的葡萄種植標準。在葡萄交易中,以村為單位,根據葡萄的質量進行分級,統一制定價格,這樣農民不用擔心葡萄市場的變化和商販對于價格的控制影響到自身的收益,同時也能夠保證產品的質量,有利于葡萄產業的長遠發展。
2.3 加強品牌建立 打造特色產品
農產品的種類多,同質化嚴重。在葡萄種植業中,荊州的葡萄遠遠沒有新疆的葡萄有名,因此打造一個好的品牌尤為重要。荊州是楚文化的發源地,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劉備借荊州讓荊州名揚全國,同時,荊州也是張居正,袁崇煥、袁可立、袁應泰(公安三袁)等歷史名人的故鄉。在品牌建設上,政府應加大對人才和資金的投入,將葡萄品牌與荊州楚文化結合起來,進一步提升荊州葡萄的知名度。
2.4 重視人才培養,提升電商競爭力
農村電商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綜合型人才,當地政府應重視人才的培養。鼓勵本地大學生留在農村進行鄉村建設,將進城工作的年輕人、農村個體戶作為農村電商發展的重點對象,給予他們一定的優厚待遇,并且培訓相關的互聯網信息基礎,鼓勵他們回鄉建設農村。
高校應發揮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主體作用,加強本地高校與各大電商平臺進行聯系。地方高校擁有科研團隊及電商教師隊伍, 電商企業擁有市場資源優勢,電商平臺具有企業資源信息優勢。高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讓學生一方面在學校學習基本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在電商企業進行實習,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進而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
2.5 完善物流設施,加快信息流通
根據荊州本地的自身發展情況,建立適合本土的物流體系,打通信息交流渠道,加快物流產業的發展。荊州在各個縣、鎮、村建立農產品物流流通站,政府支持這些物流流通站做大做強,并且進行規范化管理,在物流配送中,可以采用美團,餓了么的配送模式,利用農村獨特的三輪車,摩托車進行配送,實現農村物流全覆蓋,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難題。在信息流通中,建立信息交流站,以每村為信息收集單位,將全市葡萄相關信息進行整合,形成信息交流網絡,促進資訊的流通。
保鮮是葡萄配送的主要問題,對此需要發展冷鏈物流產品, 提升運輸過程中的產品存儲和保鮮技術。建立冷鏈物流資金投入大、技術要求高,在農村地區很難實現。現階段, 順豐、京東以及阿里巴巴都進行了冷鏈物流產業的建設與發展, 可以通過與發展較為成熟的冷鏈物流企業進行合作,解決葡萄配送難題。
3 結語
農村電商的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同時也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但也給電子商務提出了新的挑戰。在互聯網發展的大環境下,荊州要抓住電子商務發展的契機,結合本土的具體情況,完善網絡基本建設,打造本土化品牌,重視人才的培育與引進,完善物流體系建設,迅速推動本市的農村電商發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讓荊州農產品邁向全國。
[參考文獻]
[1] 劉晴晴.品牌價值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4(03):58-67.
[2] 張麗麗,張亞寧.“互聯網+”對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影響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9(05):20-23.
[3] 王文龍.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競爭力提升路徑研究[J].青海社會科學,2018(05):110-116+124.
[4] 宋冬梅.農村電商集群發展與電商人才合作培養研究[J].農業經濟,2018(12):129-131.
[5] 張園.基于電子商務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優化研究[J].農業經濟,2018(08):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