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麗 孫鵬



[摘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的重大歷史任務,對海南實現進一步發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根據相關文件的要求,立足海南省實際,參考海南省關于鄉村振興的具體實施情況,構建了海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評價指標體系,這對科學監測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程,發現并及時糾正戰略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海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F323[文獻標識碼]A
1 構建鄉村振興評價體系原則
1.1 指標設定要系統全面
要符合文件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從不同方面設置評價指標,在指標設定上要全面且成系統,保證指標能夠從各角度評價鄉村振興戰略執行情況。
1.2 所選指標便于測量,具有可行性
現有研究雖然設置了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但是在具體的測算過程中存在數據不好收集的問題,指標很難準確被測度出來,這就要求指標設置過程中要簡單易懂且便于操作。
1.3 符合海南省省情
鄉村振興不僅對于“三農”發展有重要的意義,還為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建設提供基礎保障,因此要結合海南的實際情況,實現海南省全域性鄉村振興。在指標設定上,不僅參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文件的要求,還要結合省內文件,在指標設定時選擇適用于海南省鄉村發展的指標。
2 鄉村振興評價體系的指標設計
本文選用最常見的專家打分法,邀請了海南大學農業經濟和農村發展領域的知名教授、專家,對給出的所有指標進行篩選并對其重要程度,影響力度進行打分,最后確定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一級指標,包含二十個二級指標和五十個三級指標及其權重(見表1)。
2.1 產業興旺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所以本文設定產業興旺為第一個一級指標。產業興旺包括六個二級指標十六個三級指標。
A1農業增加值,由主業增長率和非主業增長率兩個三級指標來衡量。
A2農業生產效率包括:投入產出比、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投入產出比是指農業總投入與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反映出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生產技術的進步。
A3農業科技進步貢獻指標下有三個三級指標:科技農產品比重、農產品網絡銷售比重、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科技農產品比重即科技農產品占總的農產品產量的比重,體現科技對農村產業興旺的帶動程度,農產品網絡銷售比重是農產品通過網絡營銷渠道銷售的總數,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是農業生產中使用機器設備作業的數量占總作業量的百分數,一般按作業項目分別計算,反映農業現代化和農村機械化水平的高低。
A4農業產業化程度由農業土地規模經營率、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占比、農戶參加合作經濟組織率和農產品加工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四個指標來體現。“農業土地規模經營率”指標反映農業的產業化水平,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占比體現農業的綜合生產水平。“農戶參加合作經濟組織率”可以反映出農戶參加經濟組織的程度,《意見》提出要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根據上述要求,選取農產品加工與農業總產值比指標,反映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情況。
A5是農業國際化程度指標,在海南省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應構建農業對外開放格局,從先進農業生產資料進口比率和農產品出口率兩個角度來衡量國際化程度,一是生產資料的角度。農業生產資料出口比率體現我國農業與其他國在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上的對外交流。二是產出品的角度,農產品出口率體現了出口產品競爭力的強弱,是農產品質量的體現。
A6農業基礎投入下設水利建設年平增長率、水土保持年增長率、農田改造年增長率三個三級指標。
2.2 生態宜居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生態宜居下設四個分指標。包括:B1自然環境、B2農村人居環境、B3生產清潔化、B4生態產品服務供給。B1自然環境指標包括森林覆蓋率、綠色防控覆蓋率。結合《海南省實施意見》,選取了B2農村人居環境指標包括生活垃圾處理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垃圾處理站普及率、自來水普及率五個三級指標,主要體現了對居民生活環境的評價。《海南省實施意見》提出要生產清潔化。所以本文用B3生產清潔化來衡量環境問題治理實現情況,具體包括清潔能源普及率、廢棄物重新利用率兩個指標,清潔能源普及率反映農村清潔能源的使用情況,廢棄物重復利用率體現對廢棄資源的利用情況,也側面體現了垃圾的處理情況。選取B4生態產品服務供給指標是從產品和服務兩個角度來衡量農村正確處理資源開發與保護的關系。
2.3 鄉風文明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選取了四個二級指標來衡量。其中C1公共安全由違法犯罪人數和被偷盜受害者人數來共同體現,被偷盜人數側面反映社會治安和村民素質。C2鄰里關系由鄰居糾紛事件發生頻率體現,糾紛事件發生率是從負面對農村風氣進行評價的,比率越小體現出村民之間的鄰里關系更加和睦,社會風氣更加和諧。C3文體娛樂活動由集體文化活動舉辦次數、居民文體娛樂消費占總消費支出來體現,集體文化活動舉辦次數越多,該鄉村的文化氣息就越濃厚,村民受到的文化熏陶也就更濃厚,居民文體娛樂消費總額越高,該村的文化氛圍就越濃。C4教育狀況由中學數量和居民高中及以上學歷比率來體現。本文認為鄉村的教育狀況能體現村民的文化素質,進而間接反映村莊的鄉風文明。
2.4 治理有效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該指標下共設置了3個二級指標。D1治理機構狀況包括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站普及率、農村干部中大學生比重和黨員干部比例。服務站的數量反映治理投入力度,村干部中大學生比重體現村干部受教育程度,體現干部的文化素質。D2村民滿意率包括農民對村政務滿意率、農民對法制鄉村建設的滿意率,該指標從農民的角度體現村務處理情況。D3村民參與度由村民參與一事一議的比重體現,體現了村民對村公共事務的參與程度,以及對自己權利的合法使用。
2.5 生活富裕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共設3個指標。E1貧富差異指標下設農村農民可支配收入、農民就業率、恩格爾系數、貧困人口返貧率。農民可支配收入是體現農民收入狀況。就業率反映整個鄉村的經濟富裕狀況,脫貧人口返貧率衡量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農村人口脫貧之后是否又在后期成為貧困戶,沒有政府的后續幫扶之后是否完全擺脫貧困狀態。E2健康醫療包括:鎮衛生院急救網點、養老保險覆蓋率、醫療保險覆蓋率。鎮衛生院急救網點反映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狀況,數量越多,則反映鄉村衛生服務條件越好。E3基礎設施由人均住房面積、文化娛樂設施、村內公交班次來衡量。人均住房面積約大,說明農民生活越富裕,生活質量越高。文化娛樂設施越多人民的生活質量就越高,要想富先修路。村內的通車為帶動農民富裕提供了條件,所以可以通過這個指標來衡量人們的富裕狀況。
指標體系建立之后,可通過主觀賦權法如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AHP法)來確定指標權重,也可通過客觀賦權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等來確定指標權重,從而實現橫向比較或者縱向比較。
3 結語
本文通過研究,確立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一級指標,二十個二級指標,五十個三級指標的鄉村振興戰略評價指標體系,在指標設置上更加全面,這有助于科學準確的評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狀況,從而“對癥下藥”,及時處理戰略執行過程中的偏差,確保海南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落實,保障海南省鄉村依據國家戰略部署進行發展,有助于推動海南農業、農村、農民全面發展,創造海南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韋家華,連漪.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8(09):82-85.
[2] 鄭家琪,楊同毅.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7):38-40.
[3] 苗永新.對鄉村振興戰略統計監測指標體系的探索[J].內蒙古統計,2018(04):44-46.
[4] 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鄉村振興戰略研究“課題組,谷建全,劉云,等.河南省鄉村振興指標體系研究[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18(04):24-35.
[5] 李飛星,王志勇,陳萬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評估指標體系的設置與應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3(19):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