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頡
[摘 要]現階段的高職體育公共課程教學仍存在很多問題,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這意味著高職體育教學需要進一步的改革。而在高職體育教育改革的熱潮中,應透徹地理解各種新興的教學理念,使其更好地為高職體育公共課程教學的改革開拓新的天地。并讓高職體育公共課程教學更好地與生活接軌,提高職高學生在體育方面的綜合素質。本文將通過分析高職體育公共課程教學的現狀,指出現存的問題,并為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與建設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教學建設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1 導入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地進步,近年來,國家也越發重視公共體育課程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讓其成為評價高職教育質量的重要內容。然而,很多高職學校本身卻仍對體育公共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在師資、體育設施、體育場地等硬性條件的投入,制約了高職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發展。
2 我國的高職體育公共課程教學現存的問題
2.1 師資力量不足
現在很多高職院校因為自身的師資力量不夠,缺少足夠多的合格的體育教師,因此只能讓一些外聘的教師來進行教學,而這些外聘教師也不一定具備達到高職公共體育課程教學要求的水平,導致課堂效率低下,而學生也會更提不起學習興致,造成惡性循環。而高職公共體育課程教學則對教師的理論水平、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都有著一定的要求,但很多高職院校的體育老師并不能達到要求,由于沒及時跟進和學習前沿的體育知識,導致知識結構過時、單一且有固化的趨向,難以在教學模式上做到創新。再加上高職院校不斷發展不斷擴招的現況,也讓高職院校建設公共體育課教師隊伍的速度難以跟上發展,使得師資短缺的現象更為嚴重。而缺少可靠教師進行指導的體育課堂,勢必會嚴重影響教學的效果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2 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械投入不夠和利用率不高
缺少足夠的體育器械和體育場地也是如今很多高職院校所面臨的問題,這些對上體育課來說都是最基礎的需要,這使得高職體育教師在進行一些教學內容時因為缺少了某些體育器械,導致課程難以進行下去。又因為高職院校在擴大招生數量,使得班級規模大為膨脹,讓狀況本來就很緊張的體育器械和體育場地更加難以滿足龐大的學生群體所帶來對體育鍛煉和體育教學的需求,而場地建設和設施補充的也仍舊顯得很滯后。與此同時,由于高職院校的領導、教師和學生在觀念上不夠重視公共體育課程的功能,只看重對職業技術的學習,這也使得高職公共體育課程教學得不到足夠的投入,致使體育器械和體育場地的緊缺現象一直無法得到改善。
2.3 高職體育公共課程教學內容單一
高職體育公共課程教學水平受到限制的因素還有教學內容單一,具體來說,是因為指導教材的范圍狹窄,且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單薄。我國高職體育所用的教材上太多都是解剖式的圖解動作范例,文字內容也顯得刻板生硬,缺乏趣味性、觀賞性和創新性,顯得枯燥乏味,很難勾起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高職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單薄,則體現在教師教授理論時僅僅只能通過口頭講解,而示范動作時也只能重復“解說—示范—模仿—糾錯—重練”的過程,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生主體的能動性,讓學生難以對體育公共課程產生參與感,使得學生學習欲望下降,無法很好地掌握課程所要求的內容,同時也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3 我國的高職體育公共課程教學改革與建設的途徑
3.1 加強職高體育公共課職師資力量的建設,增加教師數量并提升教師水平
師資是現今我國高職體育公共課程教學的薄弱環節,所以仍需加強對體育師資力量的建設。高職院校應該調查研究實際情況,招聘數量足夠的優秀體育教師。對于剛招聘進來的教師,高職院校也應該做好思想工作,在崗前培訓中讓教師樹立起對這份工作的責任意識與熱情。對于已在校內工作的體育教師,應該組織定期的培訓,讓校內的教師之間,或者和外校之間進行溝通,在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到創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并學習借鑒,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并豐富教學方法,為高職體育公共課程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
高職體育公共課教師在革新了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能動性,順應高職學生的心理特征,樹立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頑強的精神,使得學生能得到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的發展,為學生成為一個適應社會的、綜合素質強的人才打下基礎。與此同時,高職體育公共課教師也應當讓學生愛上體育,養成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讓學生終生都有用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的意識。
3.2 加大對體育器械、設施、場地的投入
由于現今的高職院校缺乏對體育公共課的重視,導致在體育器械、設施、場地這些方面的投入不足,然而若想讓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有所成效,這些硬件條件是必須要滿足的,所以高職院校的校方必須轉變思想,加大對體育器械、設施、場地的建設和投入,讓高職公共體育課程教學能在良好的環境中展開。
3.3 讓高職體育公共課程的教學目標清晰化
高職體育公共課程教學最重要的目標應該是讓高職學生產生對體育學習的熱情,所以應當切合學生的情感特點,讓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上體育課,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因此,對比較枯燥乏味的傳統體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大膽創新,進行改革是有必要的。為了達成目標,高職體育公共課程應當注重趣味性、娛樂性和游戲性,以及結合現實生活的程度,這樣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培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讓學生在進入社會后,面對激烈的競爭和沉重的社會壓力,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強韌的意志力。
高職體育公共課程的教材也應當順應高職學生的特點進行調整,高職學生一般都具有較為活躍的思維和較強的動手能力,而且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傳統的教材內容顯得過時,沒有新鮮感,很難引起高職學生的興趣。由于現在互聯網技術已經發展到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程度,所以高職體育公共課程的教材可以考慮利用網絡相關的技術,如在每個需要掌握的模塊附上二維碼,學生在掃碼后便可以從相關網頁獲取更多拓展性的信息,如體育知識講座、體育知識科普紀錄片等,這樣不僅能提升高職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也能拓寬他們的眼界。
3.4 完善高職體育公共課程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起著教學質量至關重要的決定作用,教學模式的優劣直接決定著學生對體育課程內容的掌握水平。而傳統的高職體育公共課則一再重復“解說部分—演示部分”的模式,久而久之就會消磨高職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而教師在其中扮演著絕對的主導者,也會損害學生的動能性,從而使得學生更消極地面對體育課程。高職體育教師,應當透徹理解新課程標準,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將“領導”變為“引導”,在進行熱身準備運動時,可以讓學生自行組織,或者以更加有游戲性的方式進行,同時注意引導學生科學熱身,避免學生受傷。
在評價階段,除了讓老師進行評價外,也可以采用學生之間互評,或者進行自評的方式,這樣能讓學生取長補短,加強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并且也可以促進師生、同學之間的溝通,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4 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體育公共課程教學應當順應時代發展進行改革建設,讓高職院校的技術人才養成對體育的熱愛,培養終生鍛煉的意識,這樣才能為學生在今后步入社會時,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
[參考文獻]
[1] 任曉峰.高職學校的公共體育課創新教學模式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01).
[2] 杜蘭杰.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資源開發與改革措施[J].體育時空,2016(06).
[3] 陳國德,高妍.現代信息技術與高職體育教學的整合及模式研究[J].才智,2018(21).
[4] 呂歡敏.基于創新教育理念改革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8(03).
[5] 柏林.試論多媒體教學下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18(36).
[6] 高瓊.高職體育教育改革問題的相關研究[J].科學導報,2016(05).
[7] 金林群.高職學生體育學習評價體系的改革與實踐——以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