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琳
摘 要:語文教學講究讀與寫的結合,學習一篇文章,應該注重有效的閱讀,在讀中體會掌握學習內容,并運用于寫作實踐之中。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小學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長期堅持,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繪本閱讀;教學嘗試;實踐與研究
繪本是以圖畫加文字的一種閱讀工具,它以繪畫為主,配以文字說明,重點以畫面內容傳情達意。在當前,由于學生信息量較大,小學低年級學生也能看懂畫面的內涵以及圖文之間的關系,漸漸的,這種習慣將會影響到小學低年級學生語言的形成,他們通過觀看圖文,發揮他們的想象空間,感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下面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學習點滴和認識。
一、學會賞圖——感受藝術空間之美
低年級學生拿到一本繪本,大多數愛不釋手,那種激情和喜悅如同小雞啄食一般,嘰嘰喳喳唱個不休。一本繪本多的幾十頁畫面,他們一拿到手從喜愛的封面看起,即使識字不多也會讀個不停,因為圖與文的結合是繪本的基本特點。那么為什么繪本會有這么大的吸引力呢,他們究竟認為好在什么地方,讀繪本對他們有哪些好處呢?
1.美麗的封面——磁石效應
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他們看到繪本封面時會非常喜歡。出版者也費盡心思抓住了這一點,或者把當前最酷熱的動畫形象或機器人,或電視劇中的人物畫在上面,趕上時髦,孩子們一眼便會瞅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妨抓住這個熱點,和他們談談這幾個人物形象的意義,或發表自己為什么這樣喜歡的見解。培養他們首先“會讀”,然后“想說”,發展到后來的“會說”,為下一步寫作做好伏筆。
2.繁華的圖片——惹眼之極
繪本大多在扉頁或封面上就會出現許多惹人的畫面。如《猜猜我有多愛你》在扉頁上畫了一個形象可愛、別具特色的小兔子玩耍的姿勢。讓讀者一看到就會發揮許多想象,不但激起閱讀興趣,更重要的是投入閱讀內容。低年級學生由于處于識字的初期階段,他們的感知區最敏感的還是眼睛,教師在教學中要把課本的內容和繪本的畫圖相結合,讓他們找出兩者的不同之處,然后表露在語言上。本人在一次教學中嘗試學生對比分析,結果一位二年級的學生總結出了課本的優點:圖文大小合適,色彩較好,書比繪本好看等等,雖然不是很詳細,但值得稱贊。學生會說了,長期堅持培養,何愁不會寫呢?
3.美麗的搭配——賞心悅目
拿到一本小繪本畫冊,一個名字就寫得很醒目,并且配以動畫般活靈活現的插圖,學生在閱讀的同時,一看封面就喜笑顏開了。如《活了一萬次的貓》封面上虎斑貓的畫像,生動、質樸、可愛,畫的作用在于表現特定的意義。我們在引導孩子們閱讀時也要暗示其中的隱含,有些畫面本身就隱藏著主題,只要你肯琢磨。故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要讓孩子們發現這些大起大落的畫法在強調什么或暗示什么,學會觀察和欣賞美,逐步達到接受美的教育。
二、學會遷移——閱讀繪本向說寫訓練的過渡策略
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閱讀繪本時,最能讀懂的是畫面,最有困難的是文字的障礙,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推選識字較多的孩子讀正文,教師引導糾正,或者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讓幾個同學一起讀,大家改正。最后,教師的下水范讀在教學中必不可少。這種教學對于培養孩子的語感、加深對故事的理解以及增進和孩子們的親密關系非常重要。這不叫牽著鼻子過河,而是領著小羊摸石過河——教師下水示范,親身躬行。具體實驗是這樣開展的:
1.激起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之初,我讓孩子們每人準備五本繪本畫冊,內容較好,組內統計,最好不要重復,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建起“繪本小書庫”。然后由一名組長負責收集登記整理。在課外活動或者空堂課讓大家分頭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然后每組選一名同學上臺講出閱讀內容,大家分享,人人評說,最后用熱烈的掌聲和激勵的語言給予獎勵,激發閱讀興趣。
2.開展家校結合,合理利用資源
家庭是教育的重要載體。教育孩子家校合一是成功的經驗。我利用一次家長會給家長下達了任務,交流了經驗。我的發言是這樣的:“家長同志們,教育好孩子是我們共同的責任,但歸根結底您的責任和期望比我還大。我們都希望您的孩子能成為優秀的學生,這就需要大家共同攜手共扶,要求每晚您和孩子一起閱讀一小時的繪本或者其他適宜讀物,鼓勵孩子和您交換閱讀心得,然后以錄音的形式發給我。”這一鼓勵還真的起作用,而且家長們大多堅持得很好,學生也能感受到很多益處。在一次家校群中我又補充了一句:“我希望各位家長不要拿著手機,而是催促孩子快寫作業。這是對孩子最大的不尊。”這條評語反應不錯。
3.尊重孩子的認知規律
曾經在一篇文章中,我最早質疑過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四個字的順序。那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事,當時有許多同事有不同意見。我的說法是這四個字的順序應該是:讀、說、聽、寫。我認為這種說法更符合孩子們的認識規律。先讀繪本,再說說讀后感,然后聽聽別人的意見,交流一下,最后寫出來(低年級不做要求),這樣長期堅持對孩子學好語文,提升寫作能力會有很大的訓練作用。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開展繪本閱讀教學的指導與訓練,繪本是一種無聲的圖書,但它具有形象、具體、明朗鮮活的特點,加之簡潔明了的文字說明,正確運用對學生的閱讀積累和基礎知識沉淀有很大的好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從低年級開始抓起,重視讀說訓練,為將來小學中高年級的作文教學打好基礎,更為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寫作做好奠基。
注:本文系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繪本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實踐研究”(批號BY[2019]G068)的研究成果。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