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 要:本文以當代大學生軍事理論課教學為研究對象,探討課程教學中融入紅色基因傳承的實踐路徑等問題。通過梳理紅色基因和軍事理論的關系,理論研究和實證路徑研究兩個層次,完成軍事理論課教學、紅色基因傳承與紅色基因傳承融入軍事理論課教學相關研究的調研,提出“梳理我軍紅色基因發展史、紅色基因傳承對我軍的時代價值、深化當代大學生理論武裝、搭建實踐性教學基地”4個層次的教學實踐路徑,幫助當代大學生充分體味紅色文化,筑牢國防意識。
關鍵詞:紅色基因,軍事理論課,大學生
一、引言
習主席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資源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內涵,折射出革命先輩的崇高理想、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承載著中國共產黨優良的革命傳統,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財富。大學生作為民族復興的擔當者,引導其傳承紅色基因,是推動新時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必然要求。目前,紅色基因傳承已經融入思想政治理論等實踐研究課程中,對堅定當代大學生青年理想信念、樹立崇高價值追求有重要意義。同時,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進行黨史軍史和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教育,是筑牢學生國防意識、提高思想政治素養的必然途徑,紅色基因是人民軍隊戰無不勝的制勝密碼,把其融入軍事理論課實踐教學中,能夠為廣大高校學生提供精神養分,筑牢國防意識,創造性地把紅色基因傳承融入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實踐中去,將軍事理論課教學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緊密結合,促進紅色基因教育有效性提升,擴大紅色基因教育的內容外延,為接下來進行軍事理論課教學相關研究提供全新的理論視角。
紅色基因傳承一直是我國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習近平總書記對此做出過多次重要批示。201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揮紅色資源優勢,深入進行黨史軍史和優良傳統教育,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紅色基因內核是理想信念,是我黨我軍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人民軍隊戰無不勝的制勝密碼。紅色基因是我黨我軍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分析目前軍事理論課教學現狀、紅色基因傳承新時代面臨的挑戰,既能夠使紅色基因的內核用于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軍的意識,又能拓展軍事理論課教學研究的理論視野,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軍事理論課主要以國防教育為主線,通過實現軍事技能教學、國防意識教育兩大基本教學任務,使大學生掌握基本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能,達到強化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增強其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加強組織紀律性,促進其實現綜合素質提高的教學目標。軍事理論課程兼有軍事技能教學、國防意識教育兩大基本任務,把紅色基因融入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實踐中,讓紅色基因在傳承的實踐中不斷打磨,不僅能影響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同時對影響學生形成國防意識觀念有重要作用,實現軍魂育人的教學目標,打牢當代大學生的理論思想基礎。
二、理論研究
自從1985年我國推進學生軍訓試點工作以來,大學生軍事訓練就成為了各高校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必不可缺的內容,同時軍事理論課也達到了與德育等必修課程并重的地位,并不斷提高。20世紀80年代,張治武在《對高校軍事理論教學的探討》一文中指出我國軍事理論課教學存在教學時間難以保證、教學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同時首次提出教學制度化、規范化等概念。丁曉峰(2001)于《信息化教學在軍事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提出,高校要充分發揮信息資源優勢,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合理使用信息手段。夏侃(2006)于《交互式教學法在高校軍事理論課中的運用》中提出可以合理使用教學法、案例分析法等現代化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對政治敏感、專業性強的內容的理解。陸華(2007)于《軍事理論課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中研究了軍事理論課對學生的作用,認為軍事理論課能夠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黃存良(2016)在《普通高校軍事理論課師資隊伍建設》中關于軍事理論課師資隊伍建設展開了專門研究。大學生傳承紅色基因相關研究:紅色基因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正是有了紅色基因,共產黨人才能帶著開天辟地的勇氣、一往無前的信心不斷前進。黃恩華(2018)在《高校應成為紅色基因傳承的主陣地》中指出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須把高校建設成紅色基因傳承的堅強陣地,把紅色基因融入當代大學生的血液。羅明明(2019)在《引導新時代青年傳承紅色基因》中指出,青年作為黨和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引導新時代青年傳承紅色基因意義重大。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教學的相關研究:何平(2016)在《對“重走抗聯路”體驗式教學課程開發的實踐與思考》中指出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等3種資源,實現教學內容和方式創新,有利于促進學員做“紅色基因”堅定的傳承者和實踐者;李云琴(2018)在《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思考》中指出,把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特征,是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相關文獻調研表明,關于軍事理論課教學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學質量、教學方法、課程作用與地位、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關于大學生傳承紅色基因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意義作用等方面。青年作為民族復興的擔當者,引導其傳承紅色基因,是推動新時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必然要求。
三、實踐路徑研究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帶領學生學習我軍紅色基因發展史,理解紅色基因理想信念的內核,設計進行“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進課堂”“軍魂育人進頭腦”等系列活動,提出梳理以下4個層次教學實踐路徑。
(一)梳理我軍紅色基因發展史
在實際教學中,從歷史進程完成相對應的我軍紅色基因發展史,著力引導學生從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斗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歷史時期中,加強歷史革命先驅、抗戰精神、紅色故事的挖掘,感受紅色基因在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推翻半封建半殖民社會以及反動統治中所催生出的巨大力量,幫助當代大學生充分體味紅色文化,深刻體悟民族抗爭最終當家作主歷史中的紅色印記,讓學生真正理解紅色基因的歷史和時代價值,理解紅色基因理想信念的內核。
(二)紅色基因傳承對我軍的時代價值
中國人民走出苦難、中國人民實現解放,有賴于一支英雄的人民軍隊。引導學生認識紅色基因傳承在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實現強軍目標戰略工程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向學生傳輸我軍聽黨指揮的政治血脈、人民至上的階級血統、敢打必勝的軍人血性,筑牢國防意識,實現軍魂育人。
(三)深化當代大學生理論武裝
通過“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進課堂”“軍魂育人進頭腦”“學習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等系列活動,帶領學生,思考體會其中凝結的關于治國理政強軍的深刻思想與理論創新,通過深化學生理論武裝引導其堅定理想信念,打牢思想理論基礎。
(四)搭建實踐性教學基地
在實際軍事理論課教學中,實行一系列教學內容與實地參觀相結合的教學思路,就學生對軍事理論課上的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學習,針對不同層次、特點的學生而言,基于紅色基因的傳承,能夠找到通用的、普適的教學實踐路徑。選擇最適合培養學生國防意識、傳承紅色基因的教學實踐基地,如參觀本地的革命歷史紀念館,抗戰舊址等。通過豐富的活動形式汲取紅色基因的時代精髓,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紅色基因作為我黨我軍的寶貴精神財富,蘊藏著我軍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遺傳密碼,將傳承紅色基因融入軍事理論課教學實踐中,能夠充分向當代大學生展示我軍在長期奮斗中所錘煉出的先進本質、光榮傳統與優良傳統,能夠為廣大高校學生提供精神養分,筑牢國防意識,更加有助于堅定當代大學生青年理想信念、樹立崇高價值追求。
參考文獻:
[1]羅明明.引導新時代青年傳承紅色基因[J].人民論壇,2019(7).
[2]葉桉.人民軍隊建軍精神與紅色基因的傳承[J].思想教育研究,2019(2).
[3]張排房.紅色資源的審視與挖掘[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31).
[4]賈茹.讓檔案發聲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檔案文獻展述評[J].中國檔案,2018(10).
[5]黃蓉生,丁玉峰.習近平紅色文化論述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9).
[6]徐建軍,周永衛.軍事理論教學的“翻轉課堂”論[J].大學教育科學,2016(5).
[7]張占武,常維東.普通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規律及其特點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0).
[8]西安醫學院思政部構建“大思政”格局掠影[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2).
[9]彭蓉.習近平關于革命精神教育的重要命題[J].思想教育研究,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