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琴
摘 要:積極心理學倡導塑造積極人格,保證人們情緒體驗的積極性。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同樣幫助學生樹立樂觀的生活態度,因此與積極心理學存在很多共通之處。將積極心理學理論引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實踐之中,在教學設計上,注重學生生活體驗,發揮個體潛能優勢;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情緒體驗,強化學生的課堂感受;優化教法,疏通學生正面情感渠道,以提高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
對于積極心理學而言,積極向上的成長態度是人們的內在本性。在小學科目中,道德與法治課幫助學生培養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在對學生進行德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該課程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樹立責任意識,保證學生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從個體到社會的過渡,與積極心理學理論存在很多共通之處,在課堂中引入積極心理學就十分必要。
一、教學設計,立足學生生活體驗,發揮個體潛能優勢
在教學設計中,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讓學生自發感受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通過教材引入知識教學,利用學生日常生活經歷來對教材進行補充完善,最終保證教學內容的完整傳達。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這樣學生才能主動理解知識,才能獲得思想上的巨大進步。
例如,三年級上冊《我和時間交朋友》一課,提示學生要抓緊時間,學會合理安排和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首先,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基礎,尋找教材知識與學生生活體驗的連接點。針對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課堂以情景劇“小華的一天”的方式展現出來,學生感同身受,從而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真正體會這個問題的普遍性及緊迫性。接著,設計動手活動,通過讓學生把球、玻璃珠、砂子、水全部放進杯子中,發掘學生的巨大潛能,使學生在活動體驗中自我摸索,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時間管理的四項法則”。最后,通過制作一個簡單的時間安排計劃表,引導學生依據自身實際情況制作計劃表,以此尋找自己需要改進之處并落實在行動上。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教師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學生身邊日常小事作為教學素材,這樣可以保證教學素材的有效性。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學生體驗上來,只有結合學生具體生活體驗才能觸動其心靈,才能保證學生潛力的充分發掘。
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
小學生具有更多活力,富有好奇心,并且喜歡在日常生活中展現自我。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調動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創設與學生日常生活相符的情景,這樣學生抱著興趣來進行相關學習,才會更有動力,并且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索,從而保證學習方面的積極向上。
例如,三年級下冊《我很誠實》一課,以真實新聞故事“校長親吻小豬”設疑導入,問學生:“如果你是那位校長,你會兌現自己的承諾嗎?”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在心里會產生想知道校長是否親吻小豬的問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探索誠信的話題。
三、教法優化,疏通學生正面情感渠道
作為一個動態過程,教學需要考慮眾多因素。班級有較多學生,想要保證所有學生都能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并得到提升,就需要教師因材施教,保證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
1.游戲體驗法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重視體驗性。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立一些游戲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這樣學生一方面提高了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自身實踐來感悟教學內容,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例如,三年級上冊《生命最寶貴》一課中開展5分鐘孕期媽媽的體驗小游戲,讓學生體會孕育生命的艱難過程,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寶貴。
2.在課堂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
為了進一步探索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型”教學模式和“體驗式”學習模式的要求,在課堂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能真正有效促進健康心理品質這一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一方面可以在課堂上學到知識,另一方面還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心理輔導,有效保證了學生身心的正常發展。
例如,三年級上冊《學做快樂鳥》一課,通過圍繞如何調節情緒進行團體心理輔導,讓學生通過“情緒體驗站”進行情境體驗,覺察、體驗各種常見情緒;通過“情緒調節站”分析情緒產生的原因,學習調節情緒的方法;通過“情緒助人站”結合生活實例,鞏固方法;通過“情緒自助站”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引起共鳴。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引進積極心理學,一方面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具體的生活實例;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讓學生融入課堂教育中,可以幫助學生塑造積極的人格。除此之外,還可以拓寬學生的溝通渠道,這樣才能真正體現課程價值。
參考文獻:
[1]余雯雯.積極心理學視閾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探析[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17.
[2]曾婷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8(z5).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