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小學作文教學普遍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注重習作前指導,卻忽略了習作后的評改。而事實上,“文成于改”,習作評價是一個不斷增強學生認知內驅力,不斷調動學生習作積極性的過程。通過對學生作文的評價,學生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和成功的經驗,這種期望和滿足感是他們寫好作文的一種穩定推動力。
關鍵詞:習作;評價;多元化
既然作文評價如此重要,那么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將極大程度上提高習作評價的有效性,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作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轉變對學生的習作評價。
一、 評價主體的轉變
過去是“學生寫作文,老師改作文”,這樣的模式的弊端是,學生無法參與教師的習作批改,只能充當被評價的對象,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而在多元化評價的實踐探索中,改變了以教師為主的評改方式,學生得以參與自己習作的評價,對自己的習作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不僅如此,學生家長也可參與到學生習作評價中,學生、教師、家長多元評價主體共同配合,從而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在評價過程中,老師可讓學生將自己的習作有感情地朗讀,自己讀過后,學生之間交換習作進行互讀互評,盡可能地發現對方習作中的閃光點并高興地贊揚對方。接著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的習作訓練要求,為對方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并鼓勵習作者進行自評、自改。最后,讓學生把習作帶回家,與爸爸、媽媽一起分享。
二、 評價形式的轉變
過去單一的評價方式顯然極大限制了學生的進步,多種評價形式能全方位地評價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具體評價形式可以有以下幾種:
(一) 口頭評價:最有效的評價,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口語的形式面對面進行交流、探討并作出評價,直觀又有效。
(二) 書面評價:以書面文字點評習作者的文章,是最常被采用的評價形式,但常因評語較為書面化,并不太被習作者接受。
(三) 星級評價:以多元評價理論為依據,通過設置語言星、創新星、立意星、修改星等獎章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四) 量化評價:靈活采用等級制,也可打破傳統的百分制做法,也可采取“基本分+附加分”的形式,以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三、 評價標準的轉變
《新課標》也強調學生的差異性,張化萬老師也曾說過“不要用經驗作為評價未來的唯一準繩……不要過分強調合理性而扼殺孩子大膽新奇的想象”。習作作為學生表達內心想法的途徑,最具創造性,最能體現學生的個性風采。當教師換一種眼光看學生的習作,也許會有新的發現。
(一) 尊重學生個性
習作評價時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針對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標準進行評價,采用梯度評價的策略,顧及學生的個性差異,盡最大努力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習作學習的不同要求,以促進他們獲得充分發展和肯定。
應注意評價的側重點也不同。對習作能力較好的同學,應提高要求,幫助他們學會錘煉語言,勇敢地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對習作能力較弱的同學,注意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更多地幫助他糾正錯別字,把句子寫通順,爭取做到文從字順,中心明確,重點突出。
(二) 廢除“一次性”
傳統的評價方法是教師以書面形式,在學生的習作上標注旁批和總批,并確定習作的分數,批改后分發給學生,要求學生修改。這樣一來,即使學生修改得再好,分數已定,無法改變,學生失去了再寫作的動力。因此,新形式下的評價,對那些暫時不能得到滿意分數的習作,在學生充分修改后,應適當在原來的等級分數上適當增加等級,打破分數不可變的桎梏,以調動學生的習作修改積極性。
(三) 尋找閃光點
可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例如,當學生通過自我品讀、評價找到自己習作中的閃光點后,教師可讓學生進行自我展示,將習作中的優美句段在班內讀給同學聽,使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也可將學生自我評改后的稿子貼在“習作展示欄”上,供班級學生鑒賞;甚至可以創辦班刊,鼓勵學生多投稿,并設置“稿費”,獎勵勇于展示自己作品的學生。
四、 評價內容的轉變
古人云:“文如其人。”習作評價必須強化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彰顯學生的個性風采。《新課標》提出:“課程標準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習作教學的評價目標,也應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去體現,才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知識和能力方面:如數量速度、寫作表達、突出優點和不足等,可作為最基本的評價要求,盡量爭取人人都能達到;過程和方法則是從態度認真、積極誠實寫作,不摘抄習作選里的文章等方面進行評價;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則主要體現在學生是否體驗到習作的快樂,樂意寫作,愿意與他人分享感受,溝通見解等。學生習作的情感與態度評價看似比較抽象,但實際上實施的途徑很多:如家長、教師觀察記錄學生習作的表現并加以記錄;學生在習作后完成“自我反思”調查表,對自己做出評價;學生之間通過互相欣賞對方習作作出評價……這一評價主要關注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習作的情感、態度發展變化做出符合實際的評價。
習作評價,其作用遠勝于習作指導,它不僅能提高學生自我認識,還能提高教師習作教學水平。它既能給學生以具體的指導,有效地糾正學生習作中的漏誤,鼓勵學生樹立寫作信心,又能幫助教師積累、總結批改習作的經驗。在作文教學的道路上,只有不斷摸索,不斷學習別人的經驗,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地采用多變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愛上寫作,學會寫作。
參考文獻:
[1]高萬祥.《向作文要自由——“生活化創造性”》作文教學札記(之四).
[2]李紅. 《站在靈魂的高處——作文創新之我見》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寫作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2006年.
[3]潘英會.河南省南陽市十六中《作文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學知報》,2010.
作者簡介:
吳夏琳,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豐澤區見龍亭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