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不是時髦的作秀,也不是商業的炒作,而是一切從教學的需要出發,一切為了幼兒的成長,用多媒體課件輔助幼兒數學活動,為這門學科的教學開辟了一條嶄新的光明大道。只要我們為了同一個目標不斷探索、不斷改進,設計制作優質的課件,并根據教學目的、內容的需要,把它和其他教學方法整合起來運用,就一定能進一步優化幼兒園數學活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真正實現“實踐與技術相融合,互動與實效同優化”的最高境界。
關鍵詞:實踐;技術;優化
活動案例:
1. 在小班數學活動“認識圖形”中,我先逐次請出了帶有精彩音效的圖形寶寶,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按順序依次飛入屏幕當中。
“這是圓形,像個皮球。”
“這是正方形,像把椅子。”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指著大屏幕興奮地交流著。
“那圓形能變成什么呢?”我問。
“變成汽車的輪子滾呀滾。”孩子們興奮地說道。
通過點動鼠標,圓形真的變成了車輪開在了馬路上,孩子們馬上開心地歡呼起來,“對啦,對啦,答對啦!”
在看到這些熟悉的圖形演變成了各種生活場景里的物品后,孩子們都覺得新鮮,這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也為后面的活動打下了基礎。
(在本環節我運用多媒體技術的目的是:將具體的圖像通過動畫的方式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相聯系,讓幼兒直觀形象地了解圖形。)
活動分析:
1. 手段靈活多變,有利用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枯燥、死板的數學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教育手段的有效運用,讓課堂變得生動靈活,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2. 資源豐富有趣,有利于培養處事能力。
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幼兒年齡小,他們的學習受興趣、活動生動性的支配。信息技術教學集聲音、圖像、互動為一體,從而豐富了教學資源,拓寬了幼兒的視野,多方位地刺激幼兒的感官,能使幼兒在活動中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保持愉快的情緒,從而激發幼兒學習探索的興趣,引發他們主動學習和求知的欲望,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反思:
1. 活動中教師的主導是前提。
在每個活動中,教師往往是最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及興趣需要的,一切完美的教育手段都得依靠老師的正確引導來實現。所以要將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活動完美整合,必須先要讓老師能熟練掌握多媒體課件以及制作使用課件的技術,這樣才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環境,不斷地充實自己。如:要具有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必須先通過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并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2. 活動中方法的使用是基礎。
教師運用計算機多媒體,進行情境式教學,不僅能將孩子們的學習引入一個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還讓他們帶著疑問,滿懷著求知的欲望去了解和學習,這樣所能達到的效果就非同凡響了。人類的文化成果是多年不斷辛勤創造以及傳播繼承發展的結果,其間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類社會每次技術的進步無不推動了教育文化的發展。文字的出現,使人類擺脫了結繩記事;紙的發明以及活字印刷技術的產生使人類從繁重勞動中解脫出來……然而,縱觀人類歷史,教育的模式始終沒有跳出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篇教案以及學生聽、老師講的形式。但是,自從進入了科技時代有了電腦和網絡,有了多媒體教育手段之后,教師和孩子們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些改變體現在:
一、 教師層面
(一) 改變了單一的教學模式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是運用紙質教具,教授與教學相關的知識,幼兒只是被動地接受,這很難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例如數學領域不同于其他學科,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規范的科學性、嚴密的邏輯性,如果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方法枯燥、以灌輸為主,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效果就不佳。
(二) 推動了教師的角色轉變
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其特有的優勢顯示出獨特的內在魅力,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教學過程的優化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推動了教師的角色轉變。自從活動中有了信息技術的加入,教師從教學中的控制者轉變為幼兒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而孩子們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知識的主動獲取者。這一轉變可以讓教師更加關注幼兒的個性發展,面向每一位幼兒,促進幼兒的學習進步。
二、 學生層面
(一) 生動的動畫演示有利于幼兒深刻理解教學內容
在多媒體教學實踐中,將那些比較抽象的、用圖片實物等傳統教育媒體難以展示的內容及孩子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的教學內容,利用生動的動畫與童話故事相結合的形式設計成教學課件,不僅能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還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例如,中班的“調皮的紅黃藍”,如果利用傳統教學,受到很多客觀條件的限制,孩子們在課堂上很容易打翻顏料,在變色游戲中只能探索出一種方法,大大限制了孩子們動手操作探究的興趣。
(二) 靈活的虛擬情境有利于幼兒拓展經驗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會發現有的孩子數數數得飛快容易,而真正手口一致點數時卻相差甚遠,或是孩子的算術算得很對很快,卻不會做應用題或不會在生活中計算,這些很大程度上和部分數學教育中的知識沒有落實到生活實際中有關,而信息技術的運用能把生活中無法搬到課堂中的場景模擬顯現,如購物中錢款的找兌、小區中樓房的門牌號識記等。
(三) 方便的人機交互能實現幼兒個性化發展
在幼兒玩排序游戲時,教師設計了游戲“玩紙牌”,讓幼兒在平板電腦中玩游戲,自主探索排序的奧秘,如果排錯了,游戲中會出現“加油哦”,鼓勵幼兒重新探索正確的方法,這樣的人機互動交互實現了幼兒個性化的發展。
(四) 簡單的游戲操作能促使幼兒輕松獲取自信
幼兒人手一臺電腦,打破單一而傳統的“集體課”的組織形式,通過玩電腦游戲,以自身的操作活動實現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在和計算機交互的過程中勢必要理解弄懂游戲的規則,這樣做不僅充分利用了現代教育媒體的資源,還提高了幼兒的主動學習能力。
作者簡介:
顏一飛,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武進區劉海粟藝術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