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明佳,喬 雷,劉 志
(1.重慶化工職業學院 化學工程學院,重慶 400020;2.重慶環境科學研究院,重慶 400020)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5年在兩會期間上首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黨的十九大精神提出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部在教高廳函〔2019〕22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設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要積極優化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將專業知識傳授與創新創業能力訓練有機融合”。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國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了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始終,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改革上做出新的嘗試與探索。
本論文圍繞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結合精細化工行業特點,以重慶化工職業學院精細化工技術專業為例,進行了對高職精細化工技術專業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探索。
創業教育最早始于美國[1]。1947年美國哈佛商學院開設了最早的創業課程《新創企業管理》。經過近60年的發展,美國的創業教育貫穿于整個美國的小學到研究生階段,形成了一套教委完善的體系[2]。其課程體系分為基礎理論教育和實踐實訓教育,實踐實訓教育在基礎理論教育的基礎之上,學生在實踐實訓中進行創業教育模擬演練,進而使學生在演練中獲得創業經驗,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業素質。
日本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注重實現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課程的交叉融合[1],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進專業課程中,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也獲得了創新創業的知識的培養。
澳大利亞在創新創業教育上實行靈活性的模塊化課程,不同地區、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以開辦小企業為目標,開展不同學時要求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始于20世紀末,處于起步和探索的階段,還未形成完善的學科體系[3-4]。現階段的創新創業教育是以課程教育為基礎,通過各類學生賽事和活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以構建孵化創業基地培養學生創業能力[5]。
從高職精細化工技術專業來看,大多數創新創業教育以學生賽事和活動的形式開展。一方面,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大賽,并給予指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學生自發組織成立創業者協會、化工協會等社團,進行社會實踐創業活動等。以上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尤其是創新創業教育成為與專業教育脫節的"第二課堂",創新創業教育及創業活動項目零散,在教育教學理念與目標、教學模式建構、課程體系設置、實踐教學載體與運行機制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包括了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兩大部分。其中,其中專業課程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兩部分。課時分理論與實踐兩部分,實踐環節課時一般會占50%以上,但其中專業實訓(實驗)課時相對較少。
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創新創業課程薄弱。高職院校創新創業類課程通常只有必修課《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與規劃》、《創新創業》等,課時只占總課時的5%左右,創新創業課程課時相對較少。并且其課程教學內容僅涉及有關創業的基本知識及培養創新創業的意識精神,而創新創業實踐體驗的內容很少體現,故學生對于創新的方法、創業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而高職精細化工技術專業培養的是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對學生的技術技能、動手操作能力要求高,這就要求進行專業理論教育的同時,更加注重創新性的實踐實訓環節;同時,在創業理論教育的同時,也應該給同學們提高創業的平臺,來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
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對應行業生產(服務)領域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故在實施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應該結合區域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因素,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6],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課程體系中[7],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產業發展需求中[8],最終達到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同時服務地方產業,促進學生就業的目的。本文以重慶化工職業學院精細化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為例,討論構建高職精細化工技術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具體措施。
2.2.1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
高職教育中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僅是開設幾門關于創新方法、創業理念的理論課,而是要將創新方法、創業能力真正滲透到具體的職業教育中。因此,在高職教育中應該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體現創新方法、創業能力與專業知識、技能和應用的融合;課堂實踐、實驗設計和課后作業的融合。我院精細化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創新創業教育分成了三個階段實施:首先,在大一新入學階段,開設了創新創業通識類必修課,培養了學生最初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其次,在大二進入專業基礎課程學習后,將創新創業教育細化分解在了專業知識、技能中,開設了創新創業技能課程。最后,大三時,將創新創業融入在了各類實訓實操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實操能力和管理運營能力。
2.2.2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課程體系中
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創新創業教育還應該滲透到課程體系中。與普通本科高校相比,高職院校學生具有文化基礎相對薄弱、愛動手,技能強的特點,因此,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更應該將創新創業與專業實驗實訓課程結合起來,依托專業實訓室、學校社團、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等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在我院精細化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開設了《精細化工生產技術》、《中試生產實訓》等課程,使學生掌握具體的精細化工產品的合成工藝、方法,在課程的實訓環節中,引導學生用創新性的思維去改進工藝,開發新產品。與此同時,學生在“第二課堂”中,成立了“精細化工協會”,依托精細化工實訓基地,從精細化學品配方的研發到小試,再到生產,完成不同品種的精細化學品,例如可以手工皂的研發與生產、雪花膏的制備、新型環保涂料的研發與生產等,真正實現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高職精細化工技術專業可以以科研項目為載體,讓學生參與教師主持的科研課題研究;也可以在學院創新創業園內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等意識。
創新創業教育還可以依托各類競賽,特別是國家級或市級的技能大賽。各種技能大賽既能培養高職精細化工類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他們的技能,同時,也可以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團隊精神,鍛煉溝通交流和組織管理能力。
高職院校還應該盡可能地在校內組織一些內容豐富多彩的創業活動。對于精細化工技術專業而言,學生可以將自己做的精細化工產品,例如手工皂、洗發水等常用的日用化學品進行產品包裝,以此申報創業訓練項目,在項目中進行創業教育,以此達到對學生實施創業教育的目的。學校還可以邀請一些成功的創業者到學院開設講座,分享他們的創業經驗。在畢業季,也可以開辦跳蚤市場,讓學生體驗創業的樂趣等;開設創新創業培訓和創新創業論壇,讓學生深入學習創新創業知識并為其提供創新創業交流平臺。
2.2.3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產業需求中
高職教育最終目的是服務區域產業的需求,而要實現這一目的,專業教育的過程中就必須要融入產業需求,創新創業教育更必須融入產業需求中。只有這樣,圍繞產業需求的產業需求的創新才具有市場,創業才能夠成功。
高職院校可以依托當地政府、企業建立校企合作實習實訓基地,使學生走出校園,走進企業工廠,融入社會,進行實踐。一方面,讓學院的人才和成果走出去,服務于社會和企業。學生進入企業后,對企業的認識由虛擬想象轉為實踐認知,在實踐中可以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愿望。另一方面,除了讓學生走出校園,精細化工類高職院校還可以將企業和社會資源引入校園。充分將校內實訓基地的實訓功能與生產功能相結合,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使學生在校內實訓基地為企業開展生產,通過體驗真實的產品生產過程,參與產品生產或產品服務的過程,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高職院校還可以在校企合作基地中幫助學生開展創業實踐。在進入實訓基地后,開展創新創業項目訓練,給予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同時配備專門的創新創業導師為學生提供指導,使學生在大學期間就可以開始實施創新創業項目。
總之,高職精細化工技術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必須融入產業需求中,要讓學生在了解行業、產業后,在工學結合的體系中提高創業精神與創業能力。
隨著精細化工行業的不斷發展,我國精細化工行業需要大量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因此,在高職精細化工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進行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及產業需求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服務于區域產業、地方經濟,以創新帶動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