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藝梅
摘要:互聯網金融使得我國的普惠金融體系得以發展起來,文章將根據金融的基本理論對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惠普金融體系路徑發展做分析,最終提出相對應的一些措施、建議,以供相關人士參考、交流。
關鍵詞:互聯網? 金融背景? 惠普金融? 對策
一、引言
從二十一世紀初期聯合國就在國際小額信貸年上提出“構建普惠金融體系”,該體系是針對一些對資金方面有一定需要之后能夠找到合適的金融服務平臺所建立的。在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只符合國內的法律以及政策要求就都有機會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普惠金融體系。我國也不例外,在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就提出對普惠金融體系的建立。新時代互聯網金融體系的到來給我國的金融發展帶來了更多便利。現階段,由于普惠金融服務在對于我國中小型機構以及農村階段的村民服務來說不夠普及,這也是使得金融普惠體系未能得到良好的完善的最大制約因素。
二、現階段在互聯網金融的背景下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現狀
(一)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現狀
首先互聯網金融對于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是不可否認的。在互聯網金融下的科學技術發展給我國金融服務提供充分的市場發展機遇。例如,在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早已都相繼推出了網上銀行等電子服務措施;在目前人們的網上支付中更是選擇了支付寶、余額寶、余利寶等第三方支付服務。互聯網金融對普惠金融服務起到推動作用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使得普惠金融服務平臺的建設成本大大的降低。普惠金融服務面向的是在享受金融政策和公眾服務方面出現困難的群體,但一直由于傳統的金融服務機構在資金扶持方面需要消耗過多的資金成為尚且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壯大,金融服務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過多限制,所以使得普惠金融服務的建設成本得以降低。其次,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使得普惠金融項目得以更深更遠的普及。普惠金融服務體系的建設目的在于使得經濟組織或個人或者中小型企業能夠加入到該金融服務建設當中,在互聯網金融的推動下這些類型的組織參與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余額寶、余利寶等類似的金融產品也使得群眾理財時需要具備的條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這也從另一方面對我國的金融服務行業的困難問題得以較好地解決。最后就是,互聯網金融給予普惠金融服務較低的信用風險。因為現階段我國對于信用方面的評估體系建立還不夠完善,一部分中小型企業以及農村人口沒有辦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享受到充分的金融服務。互聯網金融運用信息技術即可得到一些信用方面的信息并且建立起一個較為完善的信用體系。
(二)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的普惠金融服務處在從發展向成熟期的過渡階段
互聯網金融的大背景之下,普惠金融的發展依據用戶參與程度的不同主要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培育期、發展期、成熟期、融合期。總體來說,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呈現的趨勢是從發展向成熟過渡的階段。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普惠金融的發展具備以下特點:首先是市場上的特點,市場上容易出現波動較大的暴增,但最后幾乎都會回歸理性,且長期來看基本保持穩定。然后是用戶方面呈現的特點是用戶的涉及面擴大,涌現出不同階層的客戶并且有儲余的用戶數量。同時企業方面的參與數量也在逐漸增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后期想要加入的企業將需要更高的門檻要求。在對整個體系的監管力度上還存在不足,但是大體的框架已經逐漸清晰。金融服務也逐漸能多方面的滿足客戶的要求,不論是網上還是線下。最后是其主要服務對象再從大中型企業向小微企業以及農村經濟組織和個人轉變。
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從供給的角度看
從供給的角度來看,我國普惠金融服務的供給是不充足的。由于普惠金融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金融服務網點大多建立在城市、縣城或城鎮,在農村地區網點布設不科學、不合理。還有在農村地區建立相對應的金融網點需要花費較高的建設成本,這樣對于大部分商業性金融機構而言并不具備較高的投資吸引力。所以,盡管近段時間以來我國對于金融產品的研發越發重視起來,這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在農村地區建設金融服務的壓力。但與城市或城鎮地區的金融服務相比,農村等不發達地區的金融服務建設還相差甚遠,從我國“三大攻堅戰”的戰略實際出發或從現實需要角度出發,加快我國農村金融體系建設勢在必行。
(二)從需求的角度來看
相比從前,現階段的金融產品種類可謂是多種多樣的,但由于目前的金融服務建設體系不夠完善,在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上仍存在不足。在存取款的服務方面,部分農村居民的小額存取款需求還得不到根本改善。雖然近年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涉農金融機構普遍開展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但受網絡互聯互通等科技條件的限制,發展不均衡的問題長期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在貸款方面,農村地區為貸款服務的工作人員不足,貸款品種單一,沒有開發出適合農村地區群體需要的金融產品,所以貸款業務也未能得到相對應的滿足。從整體來看,金融服務產品種類上以及創新上的力度還是不夠強。
四、完善構建我國普惠金融體系的路徑與對策探析
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不僅會使得我國金融出現良好的轉型,也使得我國的普惠金融發展道路得以開辟更多的途徑。根據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困難點主要在邊遠、落后地區的服務建設上所以有以下幾點探析:
(一)金融服務現代化、智能化
在未來時代的發展過程中以網絡為主體的金融服務是大勢所趨,因此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支付等移動設備上完成的金融交易將成為我國金融支付的主要形式。所以,加快我國金融發展轉型工作、打造現代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務是我國金融發展的必由之路。由于金融服務所面向的群體涉及面越來越廣,客戶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這樣的特點,形勢逼迫著我國金融業要深度謀劃發展,加速轉型升級,向現代化突破。創造出不受空間、距離所限制并且能夠高效的完成服務工作的低成本金融服務,才能更好的體現出金融服務的普惠性。
(二)O2O模式也是互聯網金融時代實現普惠金融的必由之路
現階段,普惠金融在我國的發展處于向成熟期過渡的階段,各個區域的金融服務設備正在趨向完善。O2O的出現使得線上、線下的金融服務得以統一結合,在互聯網上就能夠完成金融借貸服務,使得金融服務建設成本得以降低。現階段,由于我國金融體系建立尚需完善、信用體系的建立也不全面,O2O模式是當下最佳的選擇。
五、互聯網金融時代完善我國普惠金融體系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普惠金融發展的環境,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政府為完善普惠金融服務在我國的發展應該依照其評估指標并且結合其未來發展規劃為其指定全面的法律法規規定,出臺相關的政策進行一定的扶持,才能使得普惠金融的發展減少一定的阻礙。提高全面建設普惠金融服務的工作效率,改善普惠金融發展的環境,特別是偏遠地區、農村地區得到普惠金融發展建設。并且在財政監管方面、貨幣政策調控作用、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方面都要給予該建設全面性的支持和扶助。
(二)完善普惠金融組織體系,鼓勵金融創新
全方位支持普惠金融在我國的發展,調動各個部門的積極性、增加其參與度。對鄉鎮級別的涉農金融機構加以引導和扶持,盡最大程度的完善普惠金融體系。并且鼓勵相關金融行業學習互聯網金融知識善于利用互聯網提供的便捷性來開展對各個群體的金融服務。
(三)完善信用體系建設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的征信體系落后于金融服務體系的發展,這對金融體系的全面發展是相當不利的。由于互聯網線上的金融消費者增多,其個人私密信息的暴露概率也變高,因此在大量宣傳互聯網金融帶來的便捷的同時也要提醒消費者注意金融風險,提高防范意識。
六、結束語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在我國的發展還待更全面的完善,我國需要根據其內在需求建設一個更適合其發展壯大的良好平臺以推動其全面發展,為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建設又好又快發展發揮更好作用。
參考文獻:
[1]崔晶玲,劉慧.縣域普惠金融發展情況調查與路徑探析——以臨汾為調查對象[J].中國集體經濟,2017(25).
[2]楊智,孫圣民.主發起行制度對當前村鎮銀行發展的影響與對策——基于制度分析的視角[J].制度經濟學研究,2018(3).
[3]譚正航,鄧冰聰.普惠金融體系建設背景下的我國農村合作金融法律制度創新路徑[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7(05).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白城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