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飛燕
【關鍵詞】護理干預;腦出血;并發癥
前言:腦出血治療、護理,均與其恢復狀況存在密切關聯。目前,腦出血的治療工作已經建立了標準、完善的干預體系,因此,護理方案的制定已經成為影響腦出血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護理干預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為目標,其可運用適宜的干預措施,保障護理質量。為評估其在腦出血中的作用,本研究針對53例患者進行分析: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于2015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53例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護理方法的差異,分為對照組(25例)和干預組(28例)。對照組男15例,女10例。干預組男17例,女11例。差異不顯著。
1.2方法常規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組接受護理干預:(1)護理配合。以縮短腦出血患者的治療等待時間為原則,自接到腦出血患者的求救信號起,立即指導現場人員做好腦出血患者的基礎急救工作(如避免頻繁挪動患者、開放衣領等)。腦出血患者入院前,聯系影像科等相關科室,開放綠色通道。入院后,于最短時間內,完成開放靜脈通道、監測血壓等工作,配合醫師快速完成初步診斷。根據檢查結果將其送往手術室、影像科等區域,并與對應科室護理人員做好交接工作,以保障腦出血治療的及時性。(2)心理干預。意識清醒的腦出血患者,容易因擔憂出現不良預后、擔憂影響其正常生活而產生焦慮、緊張情緒。不良情緒的持續存在,可增加腦出血患者的體征波動,進而影響治療效果。對此,在接受治療期間,密切為患者講解治療進展,引導腦出血患者想象康復后的情境,穩定其情緒狀態。(3)并發癥防控。腦血管局部破裂出血的持續可引發偏癱、語言功能障礙等并發癥。為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除了提高護理效率外,還需做好腦出血患者各項體征、功能的監測工作,發現異常后,及時通知。(4)康復干預。腦出血患者接受治療后,以改善其康復效果為原則,結合腦出血患者的日常習慣提供個性化生活指導(重點為引導患者糾正酗酒、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并為出現活動功能障礙、語言功能障礙的患者,制定康復方案,借助全程陪同、積極鼓勵等方法,保障其康復狀況。(5)復發預防指導。腦出血具有典型的高復發風險特征。為保障患者的生活質量,可結合腦出血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單純口頭宣教、腦出血復發預防圖冊講解等方式,幫助腦出血患者理解劇烈活動、過量負重、頻繁情緒波動等因素,與腦出血復發之間的關聯。
2.1療效對照組4例無效,11例有效,10例顯效;干預組1例無效,10例有效,17例顯效,治療總有效率水平(84.00%、96.43%)差異顯著(P<0.05)。
2.2并發癥發生率對照組2例偏癱,1例失語;干預組僅1例失語,并發癥發生率差異顯著(P<0.05)。
腦出血發病人群規模的變化使得這一腦血管疾病逐漸成為人們的關注重點。這一疾病的局部出血、形成腦損害等特征決定著:腦出血患者群體中,出現不良預后的比例較大Ⅲ。這一狀況對腦出血管理的另一構成要素——護理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護理工作與腦出血治療效果之間的關聯體現為:護理工作是腦出血干預的重要支持。在入院治療期間,如護理方法選擇不當,導致護理工作的配合與支持作用發揮受限,腦出血患者可能因治療不及時、情緒異常變化等因素影響,而產生相關并發癥或不良預后。
護理干預主張合理選擇干預要點,借助高質量的護理措施,為治療工作提供人性化的支持。將其用于腦出血患者的治療,該方法要求護理人員結合既往腦出血護理經驗,遵循控制治療前不必要耗時原則,充分發揮護理干預的配合作用;并運用康復干預、并發癥防控等手段,安全保障腦出血患者的康復狀況。
腦出血患者的治療中,護理干預方法的應用必要性體現為:(1)保障治療工作的時效性。腦出血急性發作對治療時效性的要求較高,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患者的腦損害加劇,且可能造成嚴重的不可逆性損傷。推行護理干預后,這一方法要求護理人員分別從入院前、院內診斷等環節人手,利用熟練的護理技術及預先啟動綠色通道、快速做好交接工作等措施,控制腦出血患者治療前的不必要耗時。(2)改善治療效果。可影響腦出血患者治療效果的因素較多,以護理工作的影響最為顯著。與常規護理相比,護理干預這一方法可于腦出血患者入院、接受治療、康復階段等一系列環節,積極采用個性化干預手段,為腦出血患者的血管保護、腦損害修復等治療提供支持。此外,由于護理干預的引入,充分保障了腦出血患者的救治及時性,這一優勢也有助于提升其治療效果。本研究證實:干預組治療總有效率96.43%,高于對照組(P<0.05)。(3)提升生活質量。腦血管出血帶來的癥狀、合并活動功能障礙等,是造成腦出血生活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實施護理干預后,該方法要求護理人員將腦出血患者的康復狀況作為主要目標,借助陪同鍛煉、維持依從性等措施,改善上述因素對腦出血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4)抑制并發癥形成。腦血管局部破裂出血帶來的持續性腦損害是腦出血患者易形成偏癱、失語等并發癥的主要原因。常規護理多將護理目標集中于腦出血患者的治療配合方面,其并發癥防控效果相對欠佳。而相比之下,護理干預則要求護理人員同時運用護理配合(保障治療即時性,減輕腦損害)、康復干預(保障患者各功能的恢復狀況)等措施,降低腦出血患者的并發癥形成風險。本研究證實: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3.57%,低于對照組(P<0.05)。(5)降低復發風險。良好的護理方案應包含治療配合、保障康復效果及遠期療效等方面。相對于常規護理而言,護理干預方法要求護理人員重視腦出血患者的遠期康復狀況,借助個體化的復發預防指導,促使患者自主抑制腦出血誘因的出現,因此,其復發風險較低。
綜上所述,宜于腦出血治療中,推行護理干預,以減少相關并發癥的形成。在制定護理干預方案時,還應注意從既往腦出血護理經驗中總結技巧,并參照腦出血患者的腦出血量、發作次數等病情嚴重程度信息,合理補充有效的干預手段,以便配合醫師,盡快穩定腦出血患者的病情,為其康復及復發預防提供良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