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濤
【關鍵詞】解郁清心安神湯;抑郁癥;肝郁化火;擾心傷神
隨著人們生活壓力不斷增大,精神疾病發病率顯著升高,成為危害人們機體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抑郁癥為臨床常見的精神疾病類型,以持續性情緒低落為主要情緒表現,疾病呈反復進展性,由初始情緒低落逐漸發展成為悲痛欲絕,自卑抑郁等,是導致自殺的主要因素之一。臨床精神學者認為,多數人均伴有抑郁情緒,癥狀較輕,不需予以治療干預。據國際WHO發布的研究數據顯示,約有11%的抑郁癥患者呈嚴重抑郁癥,伴有厭世傾向。現代西醫針對郁抑癥發病機制處于探究階段,多認為與生長環境、遺傳因素等具有高度相關性,尚無系統化治療干預。隨著我國傳統醫學不斷發展,臨床應用發現中藥療法于抑郁癥治療中具有顯著療效,借助中醫中“身心—體”理念,辨證施治,從而有效改善不良情緒,調節機體均衡。本研究為探究解郁海清心安神湯于肝郁化火、擾心傷神型抑郁癥中的應用價值,特于筆者醫院開展平行比對,抽取38例患者進行研究比對,執行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研究課題收集38例抑郁癥患者進行平行比對,病歷采集時間為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將38例患者依據就診序號進行分組,對照組19例,男女性別比例為0.5:0.5,年齡19歲~72歲,中位年齡(40.27±1.42)歲,研究組19例,男女性別比例為0.52:0.48,,年齡20歲~74歲,中位年齡(39.96±1.51)歲,客觀比對2組基線資料,結果提示差異均衡可進行后續比對(P>0.05)。
納入標準:(1)收集的38例患者均滿足美國精神醫學會對抑郁癥的診斷依據,經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估≥18分;(2)研究課題的實施經由患者、院倫理會批準;(3)患者可進行有效的語言交流,入院時神志清醒。排除標準:(1)特殊時期患者,例如妊娠期女性;(2)具有強烈自殺及暴力傾向的患者。
1.2方法對照組患者予以鹽酸氨溴索治療,20mg/次,3次/d,依據患者病情后酌情治療;研究組患者予以解郁清心安神湯治療,主要方藥包括青皮12g、柴胡12g、廣郁金15g、陳皮12g、香附15g、枳殼15g、豆豉15g、梔子15g、合歡皮30g、夜交藤30g、酸棗仁30g、珍珠母30g、夏枯草10g等,水煎煮,一劑煎煮400ml,分兩次服用。
1.3評價標準依據精神疾病轉歸標準為評估依據;借助漢密爾頓抑郁量表(sDS)為評估依據,對患者抑郁情況進行評。
1.4統計學分析統計學軟件SPSS23.0版本進行所得數據客觀分析,P<0.05作為統計學差異基礎表達。
2.1不同治療療效反饋比對研究組經中藥治療療效優于對照組數據,提示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不同治療后兩組患者ss自評分比對護理前比對兩組患者SDS評分,提示差異均衡(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SDS自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評分,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2。

抑郁癥臨床發病因素較多,疾病具有極高的發病率、復發率;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生活壓力增加,患抑郁癥的幾率顯著升高。臨床西醫針對抑郁癥多采用抗抑郁藥物治療,選用鹽酸帕羅西汀片,藥物自身較強的藥副作用,藥效起效時間慢,藥效呈嚴重依賴性,對患者藥物使用依從性具有較強依賴;考慮抑郁癥治療周期較長,藥物長時間使用,繼發不良反應較多;且于臨床治療中反饋,西藥治療具有較高的復發幾率,嚴重影響患者治療意向,加重患者抑郁情緒,患者及家屬選擇意向較低。
我國傳統醫學將抑郁癥納入“臟躁癥”“郁證”范疇,主要認為是由于憂思導致氣機郁結,肝主藏血、主疏瀉,與機體情志具有高度相關性,作為調節情志的主要臟腑,若肝疏瀉正常,氣機通暢,則氣血調和,情志相對順暢;若肝失疏泄,氣血運行不暢,情志郁結難疏,導致郁證的發生。解郁清心安神湯主要由青皮、柴胡、廣郁金、陳皮、香附、枳殼、豆豉、梔子、合歡皮、夜交藤、酸棗仁、珍珠母、夏枯草等組成,方人肝經,選用柴胡,為君藥,主治疏肝解郁;選用枳殼行氣,通調氣機;選用梔子,性味苦寒,清熱透郁;選用青皮、陳皮行氣燥濕;選用酸棗仁養血柔肝;選用合歡皮、珍珠母、豆豉主治虛煩失眠,安心寧神;諸藥聯合使用,疏通肝郁,改善肝臟疏瀉機制,輔助氣血運動,改善抑郁癥狀。本研究表明,研究組經中藥治療療效優于對照組數據,提示差異顯著(P<0.05);護理前比對兩組患者SDS評分,提示差異均衡(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SDS自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評分,組間差異顯著(P<0.05)數據可知,解郁清心安神湯可顯著改善抑郁患者情志因素,促使不良情緒轉歸,臨床應用價值顯著優于常規西藥治療,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身心。
綜上,解郁清心安神湯于肝郁化火、擾心傷神型抑郁癥治療中具有積極導向,利于改善患者不良心理隋緒,促使患者身心健康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