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凡龍 張霞
【摘要】目的 分析并且總結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前后強化阿托伐他汀鈣(立普妥)聯用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對于手術之后再狹窄防治所產生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接受冠心病支架植入術治療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用阿托伐他汀鈣(立普妥)20 mg服用3天,術后一直服用,研究組用阿托伐他汀鈣(立普妥)40mg服用3天,術后服用2周后改為20 mg服用,兩組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之前3天口服阿司匹林,劑量為100 mg,手術當天開始口服替格瑞洛(倍林達),2次/d,1片/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之后產生再狹窄幾率,將所得各項數據施行統計學計算。結果 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藥物治療之后,產生再狹窄幾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臨床中接受冠心病支架植入術治療患者,在其手術之前后為其提供強化立普妥加用阿司匹林聯合替格瑞洛治療效果理想,可以有效預防手術之后再次狹窄的出現風險,應該給予大力的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冠心病支架植入術;阿托伐他汀鈣(立普妥);替格瑞洛;治療效果;再狹窄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2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屬于現在臨床治療冠心病最為理想的治療措施,能夠保證狹窄或是閉塞相關血流得到恢復,還可以防止引發斑塊破裂以及內膜損傷,對于內源性與外源性凝血系統進行激活,釋放多種活性物質,從而保證冠狀動脈痙攣以及血小板聚集性升高,引發動脈內血栓形成。血小板血栓的形成同樣屬于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治療之后急性血管閉塞的關鍵因素,在慢性再狹窄中的作用獲得證實。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之后產生血管再狹窄的風險為10%到15%,屬于現在阻礙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技術繼續發展和應用的關鍵性障礙,冠心病患者接受首次導管檢查期間,直接開展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或是急診開展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的再通率較高,遠期預后效果理想,產生再次血管事件的風險低[1]。強化阿托伐他汀聯用抗血小板藥物替格瑞洛能夠對于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治療之后再狹窄存在關鍵性影響,本文對于收治的接受冠心病支架植入術治療患者資料100例施行分析,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接受冠心病支架植入術治療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排除惡性腫瘤、慢性肝腎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感染性疾病、存在抗凝以及抗血小板藥物禁忌患者以及無法耐受常規治療藥物治療患者,將其根據隨機法分為兩組,給予對照組患者強化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療,給予研究組患者阿司匹林聯合替格瑞洛治療,其中,對照組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齡(50.5±5.9)歲;研究組男37例,女13例,平均年齡(52.4±4.2)歲。
1.2 方法
對照組用阿托伐他汀鈣(立普妥)20 mg服用3天,術后一直服用;研究組用阿托伐他汀鈣(立普妥)40 mg服用3天,術后服用2周后改為20 mg服用;兩組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之前3天口服阿司匹林,劑量為100 mg,手術當天口服替格瑞洛(倍林達),2次/d,1片/次。
1.3 評價標準
冠心病支架植入手術方法和冠狀動脈造影隨診情況:手術成功標準:治療血管殘余狹窄低于50%,沒有產生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緊急外科搭橋相關并發癥的出現,手術之后半年為患者提供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明確是否產生再狹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治療部位管徑狹窄程度大于50%屬于再狹窄[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藥物治療之后,半年之后研究組產生再狹窄例數為2例,再狹窄幾率為4.0%,對照組產生再狹窄例數為6例,再狹窄幾率為12.0%,兩組患者再狹窄產生幾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血栓形成對于再狹窄的出現與發展起到十分關鍵的意義,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治療之后尸檢和血管內鏡檢查表明大部分患者存在附壁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增強密切相關,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導致患者血管內皮完整性遭受破壞,引發內皮下基質暴露在血液中,產生血小板黏附與聚集,從而產生完全血小板血栓,導致血管管腔狹窄,之后受到血栓機化因素的影響,產生并且維持內膜增生,屬于再狹窄現象加重的關鍵因素,活化血小板利用釋放產物加重對內皮細胞所產生的破壞,加快平滑肌細胞過度增殖與遷移速度,血栓形成在冠狀動脈介入手術之后慢性再狹窄中所起到的作用已經在很多的動物實驗中獲得了證實[3]。
臨床中合理選取抗血小板藥物,能夠有效避免冠狀動脈介入手術之后再狹窄的出現風險,保證臨床治療效果,阿司匹林屬于現在避免支架血栓形成的常見藥物,但是臨床中通常將阿司匹林和其他抗血小板藥物聯合應用,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文獻資料顯示,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聯合使用,和單純阿司匹林藥物治療抑制血小板作用更強,由于血小板可以被多種激動劑激活,阿司匹林僅僅可以抑制血栓素A2相關血小板激活,對于血小板其他激動劑不會影響其激活,但是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不同,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聚集機制為對ADP于其他血小板激動劑,包括腎上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花生四烯酸與凝血酶等產生抑制,利用改變干擾膜纖維蛋白原與血小板膜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阻斷血小板膜上受體,屬于一類作用效果極強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
臨床大量研究顯示,他汀類藥物能夠有效抑制甲羥戊酸合成,降低膽固醇合成,并且還可以阻礙小G蛋白翻譯后進行異戊二烯化修飾,中斷細胞內信號傳導,使細胞內皮功能得到改善,發揮抗增殖、抗炎、降低CRP表達以及抗血小板作用,他汀類藥物可以下降LDL水平,升高HDL-C水平,hs-CRP屬于非特異性炎癥反應標志物,可在肝臟合成,也可以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細胞中合成,所以其在預測斑塊穩定性中存在極為關鍵的意義。根據本文的研究顯示,對于在過去一年之內所收治的接受冠心病支架植入術治療患者資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選患者根據隨機法施行分組,對照組用阿托伐他汀鈣(立普妥)20 mg服用3天,術后一直服用,研究組用阿托伐他汀鈣(立普妥)40 mg服用3天,術后服用2周后改為20 mg服用,兩組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之前3天口服阿司匹林,劑量為100 mg,手術當天口服替格瑞洛(倍林達),2次/d,1片/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之后產生再狹窄幾率,將所得各項數據施行統計學計算,結果表明,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藥物治療之后,產生再狹窄幾率對比具備統計學意義,強化阿托伐他汀鈣聯用替格瑞洛引發的不良反應比較輕微,患者一般產生上腹不適,偶爾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由此可見,阿托伐他汀鈣聯用替格瑞洛臨床應用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強化阿托伐他汀鈣聯用替格瑞洛藥效明顯,臨床應用安全,聯合阿司匹林藥物可以用于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治療之前血栓形成的預防,從而減少手術之后再狹窄的出現風險,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隨永剛,吳永健.冠心病患者冠脈支架術后發生再狹窄的危險因素回歸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25):4851-4854,4872.
[2] 郭小樂,謝秋利,宋亞茹,等.李慶海教授治療冠脈支架術后再狹窄的臨證經驗[J].光明中醫,2016,31(4):489-491.
[3] 中華預防醫學會卒中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介入學組.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治療抗血小板策略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醫學雜志,2015,95:803-809.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