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彥霞
【摘要】目的 探討針對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采取12導聯心電圖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確診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0例作為觀察組,另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40例作為對照組。兩組受試者均運用心電圖儀實施標準的12導聯心電圖檢查。結果 觀察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電圖異常改變,患者心電圖異常率為100.00%,異常表現主要包括心電圖的胸前導聯R波出現振幅升高、胸前導聯T波倒置以及心電圖ST段下移;兩組受試者心電圖特點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其心電圖特點與健康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通過探究患者心電圖的特點可提升該類患者診斷準確率,為患者后期治療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心肌病;心尖肥厚;心電圖;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確診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0例作為觀察組,另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4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男29例,女11例,年齡42~69歲,平均年齡(53.1±0.6)歲;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40~68歲,平均年齡(54.2±0.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受試者均運用心電圖儀實施標準的12導聯心電圖檢查,心電圖異常指標包括:(1)QRS波群改變;(2)ST段下移;(3)T波倒置;(4)存在病理性Q波。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觀察組患者的心電圖特點
觀察組的4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電圖異常改變,患者心電圖異常率為100.00%,異常表現主要包括心電圖的胸前導聯R波出現振幅升高,特別是V4升高幅度最大,其次分別為V5、V3及V6;此外患者的胸前導聯V3與V6均發生較大幅度T波倒置,其中V4和V5倒置情況最明顯。40例患者的心電圖均發生ST段下移。
2.2 兩組受試者心電圖的特點對比
兩組受試者心電圖特點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所占比例相對較低。然而中年男性是此類疾病的高發人群,該類患者由于并無顯著臨床癥狀和體征,因此在臨床診斷中容易出現誤診或漏診等情況。針對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臨床診斷方式通常為冠脈造影心電圖、左室造影以及超聲心動圖等。近年來隨著各類臨床診斷技術的快速發展,也使得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臨床診斷準確率有所提升,同時對此類患者的病癥研究也在不斷深入。運用心電圖檢查具有操作便捷和費用低廉等特點,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早期臨床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若在檢查中提示患者心電圖有特征性異常改變,應該高度懷疑是否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避免出現漏診及誤診。本次研究當中,觀察組患者的心電圖檢查結果提示,患者均存在比較顯著的左室高電壓T波倒置和ST段偏移等情況,與健康者相比其心電圖的異常狀況較為明顯,這表明通過運用心電圖檢查能夠方便的觀察患者心電圖特征,對于患者早期的有效明確診斷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其心電圖特點與健康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通過探究患者心電圖的特點,可提升該類患者診斷準確率,為患者后期治療提供有效參考。
參考文獻
[1] 谷長芹,劉愛榮.心電圖、MRI及心臟超聲在診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應用[J].中國CT和MRI雜志,2018,16(05):81-83.
[2] 賈櫻紅.心電圖嚴重ST-T改變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臨床診斷中的價值研究[J].黑龍江醫藥,2017,30(05):1101-1102.
[3] 袁 晰.心電圖與超聲心動圖聯合檢查對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診斷價值[J].中國民康醫學,2017,29(16):70-71.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