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輝
【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腸內營養對高血壓腦出血術后重癥患者的效果及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癥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7例。對照組予以前期腸外加后期腸內營養支持,觀察組予以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比較兩組營養狀況及免疫功能,并總結護理措施。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期予以腸內營養支持及相應的護理干預可改善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營養狀況及免疫功能,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重癥患者;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02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神經科疾病,該病發病急驟,病情危重,患者術后常帶有吞咽困難、神經源性腸胃道障礙及基礎代謝紊亂等,導致患者存在營養不良及免疫功能下降,若不及時改善會影響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修復,使得病死率增加[1]。研究表明,早期營養支持是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臟器功能支持及促醒的重要部分[2]。因此,本研究探討早期腸內營養對高血壓腦出血術后重癥患者的效果,并總結護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癥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重癥高血壓腦出血診斷標準[3];(2)入院24 h行開顱血腫清除術或微創鉆孔引流術;(3)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意識昏迷;(2)精神疾病;(3)腸胃手術史;(4)中途放棄或死亡。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后,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7例。其中,觀察組男26例,女21例,年齡58~75歲,平均(61.24±3.55)歲,入院GCS評分4~7分,平均(5.62±0.41)分;對照組男24例,女23例,年齡55~72歲,平均(61.39±3.19)歲,入院GCS評分4~7分,平均(5.59±0.37)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術后1周予以完全腸外營養支持,根據患者每日身體所需配置全營養混合液,使用PICC導管24 h均勻輸注,1周后使用鼻胃管加營養泵持續泵入,初始計量為500 mL/d,2 d后每日增加50~100 mL,逐漸減少腸外營養支持量,14 d后完全為腸內營養支持。觀察組予以早期腸內營養支持,使用鼻胃管加營養泵持續泵入,第1 d劑量為500 mL/d,2 d后劑量增加至1000~1500 mL/d。
1.3 觀察指標
采用日立7600-21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4+/CD8+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數,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營養狀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護理措施
3.1 鼻胃管護理
使用鼻留置硅膠胃管,長度約為45~55 cm,在無菌條件下插入,鼻外端使用膠布固定在鼻梁上,末端使用軟塞封閉,煩躁不安患者使用細繩在鼻外端固定。
3.2 鼻飼護理
患者鼻飼時將床頭升高30°~45°,回插確定胃管在胃內,鼻飼結束后30 min不搬動患者。
3.3 口腔護理
觀察患者的口腔黏膜狀態,每日使用牙齦炎沖洗器護理2次口腔,防止真菌感染,如出現真菌感染可使用過氧化氫和生理鹽水沖洗口腔。
3.4 并發癥護理
如患者出現腹瀉則需密切觀察患者大便的量、鹽水、氣味及有無黏液,及時向醫生報告,幫助患者清理大便,并保持臀部、會陰部清潔,根據患者的腹瀉情況調整飲食結構及給藥速度。如患者出現便秘可使用20 mL開塞露從肛門注入,若還未排便則可使用灌腸治療、如果患者出現惡心、嘔吐,要及時報告醫生,以觀察辨別是顱內高壓還是腸內營養支持導致,并予以對癥治療。為防止誤吸的發生,需要在鼻飼前為患者清除干凈呼吸道的分泌物,并在鼻飼過程中或者鼻飼接受后1h內避免吸痰。
4 討 論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起病急驟,出血量大,使用手術治療后,患者的體溫增加,對能量的消耗大,但患者無法正常進食,不能滿足機體需求,導致患者康復不利[4]。所以對于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應及早予以營養支持,并加強監護,以促進患者的腸胃動力恢復,提高其腸胃功能,減輕患者的腸道菌群失調情況,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5]。大量研究認為營養支持是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康復的基礎,能夠直接影響預后。邱炳輝、徐書翔、曾浩等對照研究早期營養目標策略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效果,研究結果表明,早期營養支持能夠有效改善營養狀況,提高免疫能力,減少并發癥發生率。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與前期腸外加后期腸內營養支持相比,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可有效改善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的營養狀況,增加患者的機體免疫力。這是因為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可快速補充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蛋白質和熱量,并促進其蛋白質合成,促進組織及肌肉功能的修復,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能力,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6]。
綜上所述,早期予以腸內營養支持及相應的護理干預可改善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營養狀況及免疫功能,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 安麗霞,牛瑞芳.高血壓腦出血昏迷患者腸內營養支持護理研究[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8,50(03):380-381.
[2] 張 霞,蘇 麗.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早期腸內營養護理體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24):192-194.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