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奎
【內容摘要】隨著教育制度改革深入,對初中生物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及時做出調整和改變。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注重聯系實際生活,真正的實現學以致用,對內容有透徹理解。以生活為出發點,將教學內容融入進去,促進知識的吸收。文章先介紹基本現狀,再論述原則,最后提出具體策略,建立初中生物生活化課堂,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生物 教學生活化 幾點思考
引言
通過學習生物,帶領學生了解大自然奧秘,更加真實感受身邊的世界。在傳統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大量理論灌輸,學生會感覺到晦澀難懂,學習積極性普遍較低。為了改變這種情況,要發揮出生活化教學的作用,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學生觀察、動手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加準確的把握。
一、初中生物教學現狀
首先是教學模式的傳統單一。教師未能及時的轉變教學理念,依然占據課堂的主導地位,對學生的個性發展造成極大影響。雖然生物研究是非常有趣的,但是在這種模式下,學生依然會感覺到乏味。其次是教學資源匱乏。教師以教材內容為主,沒有進行適當拓展,導致學生知識面比較狹窄。課本只是生物知識的一部分,因此要適當延伸,眼界才會變得開闊,有更加深刻認識。其次是生物實驗形式化嚴重。通過觀察發現,在開展實驗活動的時候,學生按照教師的指示去做,對過程中步驟不了解。表面上完成了任務,但實際沒有真正了解,效率比較低。隨著教學中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多,創新模式是必然的選擇,從實際生活出發,轉變學習生物的思路,從而提升教學質量[1]。
二、初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的原則
在開展初中生物教學生活化原則時,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趣味性。生活化教學要體現出樂趣,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更加自覺參與進來。例如在講解知識時,可以運用現實場景,會感覺到比較親切,拉近和學科之間的距離。(2)主體性。堅持學生主體地位,教師要轉變自身角色,成為指導者、組織者。讓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掌握學習主動權,提高解決問題能力。(3)靈活性。生活化教學不是單純的將生活引進課堂,而是要實現巧妙結合,展現出生動形象的一面,增強學習趣味性。教師要處理好生物和生活的關系,找到二者的結合點,以全新形式呈現出來。教學中要遵循以上原則,可以將生活化教學效果落到實處,有助于改善課堂效果。
三、初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
1.教學內容生活化
在教學內容方面,要體現出生活化的特點,這是非常重要的。《認識生物》教學目標是:學生在學習中能對生物和非生物進行有效的區分,對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進行舉例,培養學生對大自然與生命的熱愛之情。在舉例的時候要以身邊常見的事物為主,例如奶牛、房屋、小草、白云、鮮花、天空,讓學生說出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在師生交談中進行學習。內容要杜絕假大空,而是要貼近生活,讓課堂充滿濃厚生活氣息。告訴學生生物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遙遠,其實就在我們的周圍,共同創建出綠色環境。在講課的時候,除了教材內容外,可以適當拓展,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從而增加自身知識儲備,有深刻的見解[2]。內容生活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理解難度,確保學生可以很好接受。
2.教學方式生活化
要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和生活聯系在一起,可以激發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不能一味的講解理論,還要豐富教學手段,這樣才能滿足更高需求。《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通過學習了解水是生命之源,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水,是重要的營養成分。教師可以拿一盆花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通過觀察發現水在植物體內占據很大比例,在80%左右。初中生思維非常活躍,因此課堂不是沉悶的,而是充滿活力,所以要發揮出生活化教學的方式,讓所有人都參與進來。以更加真實的方式來接觸生物,學生會有更深的體會,對于強化學習效果有很大幫助。
3.課后作業生活化
作業是生物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學生進行很好檢測,鞏固所學知識。轉變傳統作業形式,從筆和紙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去親近生活,發現奧秘。例如每當季節更替的時候,讓學生去觀察植物的變化,春天樹木發芽、夏天枝葉繁茂、秋天葉子變黃、冬天樹木干枯,這就是氣候對植物的影響,也是所學的內容。鼓勵學生去觀察,和教材中的知識進行對比,可能很多地方不是很懂,但是通過親自實踐就明白了,消除內心存在的困惑。生活化作業讓學生動起來,有利于激發創新思維,開動腦筋去想問題,培養自主探究能力[3]。
結語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很好的理念,將生活作為學習大課堂,用發現眼光去看待事物,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性。考慮到初中生認知特點,注意教學的方式方法,確保可以正常開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構建一個完整的學習體系,達到融會貫通境地,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倪紅霞.實現初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29):114-115.
[2]夏瓊仙. 關于初中生物實現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思考[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7(9):64+66.
[3]田玉忠.實現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9,(9):134-135.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齊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