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春
【內容摘要】管理和訓練體育特長生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培養一個體育特長生的過程是相當復雜的,需要進行長期的訓練。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廣和實施,想要切實提高體育特長生素質,就需要教師轉變傳統教育理念,重視強化日常管理與訓練,助力學生取得更好發展。
【關鍵詞】管理? 訓練? 體育特長生? 素質
就我國普通院校教學而言,占據重要地位的一向是文化課程,不管是對普通學生還是對體育特長生來說,在面臨高考升學時都要以文化考試成績為衡量依據。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大部分體育特長生來說,想要實現文化課和特長技能的協同發展是一件難度較大的事情,不管是文化成績高專業成績差,還是專業成績高文化成績差,只要符合其中任意一條都將其看作不能同步提高的依據,給體育特長生的高考和升學造成嚴重影響。其次,有一些學校缺少針對體育特長生進行考前管理的指導經驗,以至于學生無法合理協調好文化課程和體育鍛煉二者的關系,導致體育高考生難以取得優異成績。
一、協調處理文化課和體育訓練的關系
體育特長生最大的特點就在于精力旺盛、活潑好動,這些學生在上課時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時常會做些小動作,以至于大多數體育特長生的文化課成績很差,還有些教師會對這些學生產生較大意見。基于此,就需要教師重視教育體育特長生養成良好的思想作風,讓學生懂得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以及課堂紀律,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體育特長生只有在確保體育成績和文化課成績二者都過關的情況下,才能順利邁入大學校門。由此可見,他們不但要肩負起繁重的體育訓練任務,還要學好文化課程,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協調好文化課和體育訓練間的關系,教師之間要進行及時有效地溝通交流、互相配合,督促體育特長生良好兼顧體育訓練和文化學習①。
二、針對體育特長生制定專項管理制度
就大多數體育特長生來說,其嚴重缺少自我約束意識和能力,在學習文化知識時,大多數學生都不能認真聽講,甚至還有些學生在教師眼皮底下睡覺。相比其他教師,體育特長生最敬畏的就是體育教師,因此,體育教師要和學生的文化課教師多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不定期檢查體育特長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督促其學好文化知識。其次,在訓練學生時,教師要針對體育特長生制定專項的管理制度。同時教師要以身作則,給學生起到表率作用。教師不僅要在訓練過程中嚴格要求學生,還要在日常生活中關心愛護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②。
三、重視強化體育特長生的心理素質教育
想要確保體育特長生健康、茁壯地成長,不僅要重視強化體育鍛煉,還要重視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讓學生消除那些不利于成長和發展的不良情緒,如成績落后時不自卑、不放棄,成績領先時不驕傲、不自滿。基于此,學校方面可定期針對體育特長生召開專家講座,引導學生認清自身定位,建立起學習自信心,更加積極投入到知識學習和體育訓練當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
四、結合體育特長生實際學情,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
在高二的時候,學生的主要任務是給高三奠定扎實的訓練基礎,真正到了高三時期,就需要進行突擊拔高。基于此,高二階段的訓練計劃應以力量訓練為主,其中力量耐力占比為2/3,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訓練占比為1/3。等到高三的時候,則相反,快速力量占比為2/3,力量耐力和最大力量占比為1/3③。
1.力量訓練的頻率要合理
針對體育特長生而言,通常一周要安排三節力量訓練課程,每節課程時間為50~80分鐘,在學生進行完力量型訓練活動以后,還要給學生安排一些其他性質的訓練,確保體育生的肌細胞恢復和重建,讓肌肉生長更加強壯。在訓練過程中,最佳方式就是每次進行3~5組的練習,等到第5組練習完成以后,力量增長的效果就會不斷下降。在剛開始訓練的階段,不能采用大重量,要采用輕重量每組重復10次,在增加訓練重量時,務必要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一次性增加過多,防止傷害到學生身體健康④。
2.訓練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在進行訓練之前,要確保學生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可采取慢跑、體操、肌肉拉伸等練習方法,通過帶領學生從慢到快地開展適量活動,做到充分熱身。隨后,還要帶領學生進行舒展練習,以此強化肌肉和關節的活動幅度,以防受傷。在學生運動過后,還需帶領學生開展適量整理活動,體育教師要監督學生去做慢跑、呼吸體操及各種伸展練習,并及時進行按摩讓肌肉得到放松,消除肌肉痙攣、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酸痛,避免出現運動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