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清
【內容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高中物理教學也得到了相應的革新,物理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開展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內容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不斷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以此來確保教學效果的穩定發展。文章通過分析高中物理教學的特點和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培養重要作用,提出來有效的培養措施。
【關鍵詞】高中物理? 抽象思維? 教學策略
引言
高中物理主要來源于自然環境與人們的生活,在通過相應的研究和考察以后,總結出了與人類思維模式相對應的物理現象的結論。其中,相對應的研究目標包含了物質運動、形式、相互作用和各種基本規律等。由于高中物理知識自身擁有來源特殊性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關注知識、思維和能量的相互作用,鼓勵學生在知識學習的幫助下發展抽象思維能力,以此來落實教學有效性的最終目的。
一、高中物理知識特征
1.對于物理現象而言相對較新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知識都與我們的生活具有聯系,因此學生學習難度不大。但是,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大部分知識內容較為抽象,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看見,如:加減速、靜摩擦力等,都是極為抽象的物理現象,學生對其不能充分了解,就不能有效掌握。
2.物理知識難度較大
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大部分的學習知識都擁有深奧的特點,進行文字敘述的時候也必將嚴謹,使得學生在閱讀了解的時候形成了阻礙,雖然有些學生能夠聽懂老師的講解,但是在對問題進行處理的時候還具有一定的困難。
3.抽象大于形象
高中物理教材大部分知識點都是基于抽象思維的,但由于小學和初中的思維習慣,大部分學生習慣于用形象思維對問題開展思考,造成學生思維方式不能有效滿足學習需要。
二、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作用
抽象思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學生只有掌握了抽象的思維能力,才能對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深入的了解,才能明確物理知識的深刻含義,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時,應該積極關注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雖然學生在初中階段就接觸了物理知識,但他們并未形成抽象思維,造成學生思維的突破性較差。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對其學習的效率具有重要影響,不但對為了理科知識學生具有良好的幫助,并且能夠推動學生未來的成長,教師應該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引起重視。
三、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方法
1.改革原有的教學模式
在傳統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類型的總結和套公式的教學方法阻礙了學生的自行思考和探究,學生遇到較為熟悉和簡單的物理題目常常不假思索直接套用公式,這種行為嚴重阻礙了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教師想要良好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強化學生對物理教學內容的了解,就應該在面對物理模型時,讓學生對物體的運動形態與能量的改變進行自主分析、研究,明確公式的本質含義。在解題的時候,首先應讓學生自己理解,利用公式求解。在開展物理教學時,教師應該給予學生適當的自主思考空間,不能錯誤的教育學生背誦公式是最簡單有效的解題方法。
2.建立物理思維框架
高中教育下,教材中的內容是基本的重要內容,學習這些知識并進行有效應用,可以處理較多學習問題。開展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自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引發對其他問題的思考,有效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3.充分了解物理學習規律
在高中物理教材的各個章節中,物理模型框架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實際上,在進行物理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一致性,物體的運動、電場和磁場等都和物體的受力、能量的變化有關。所以,利用各章節知識之間的聯系,對物理知識學習規律進行有效的探索。教師在講解有關于電場、磁場的過程中,教材內容基本是由靜電場到恒定電流,首先學習磁場,然后對電磁感應和交流電進行相應學習,教材知識的編排本身就具有循序漸進的效果,物理教師可以對相關的內容進行歸納,使學生開展思考,明確電場和磁場的改變,這樣學生在遇到有關電力和磁場的問題時能夠輕松處理。
4.建立物理理性模型,提高學生物理抽象思維
物理學主要是對自然界中各種普遍存在的運動形態進行相應研究,然而物體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被各種因素影響。在對物理問題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通常會建立物理理想模型,通過排除其他因素的作用,對單一因素影響物體運動進行研究。物理模型建立時同樣也是抽象思維的運作過程,是抽象和形象化的統一。物理模型通過分析、歸納、總結等科學的論證,幫助人們掌握運作的實質內容,從而理解知識。在物理模型建立與應用時還能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進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