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智能化、信息化及5G技術在智慧城市、智慧校園等不同領域的進一步推廣應用和深入研究,高校圖書館也迎來了難得的機遇與挑戰,如何構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提供智慧化服務的圖書館是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部分。本文主要從技術、管理、服務和空間等方面淺談智慧圖書館的建設發展策略。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智慧圖書館;發展策略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于RFID的高校智慧圖書館的研究”(項目編號:JAT170392)。
1 分析高校智慧圖書館的背景與意義
2009年,IBM提出“智慧星球” (Smarter Planet) 的概念[1],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智慧社會”概念,強調通過推動互聯網+城市、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社會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和新動能[2]。伴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持續升溫與升級,國家對于智慧化戰略體系包含了智慧農業、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校園等領域;圖書館是高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學生們的第二課堂,更是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5G等信息化技術手段構建新型模式的高校智慧圖書館,將圖書館建筑、圖書館設備、紙質館藏、數字資源、用戶、館員等各種要素關聯起來,實現全面的互聯互通,從而高效、快捷地提供人性化、專業化、智慧化的服務與管理[3],為高校師生提供智慧化的文獻借閱服務,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也為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文獻和信息服務保障,對于高校圖書館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 高校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現狀分析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雖然不少高校的圖書館已從傳統的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方向進行轉型,但是也主要在數字文獻建設方面進行改進,對于圖書館的硬件設施平臺、場館空間部署、信息化技術應用、掌握專業技術和智能管理技術的館員人才、圖書館安防措施等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對于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還處于探索階段。比如說,在網絡通信等基礎設施方面,原來的網絡建設在綜合布線中施工不夠精細考慮不夠周全,沒有預留足夠的點位,有的還能看到明槽明線,也沒有設計無線網絡部署,網絡速率較低,無法適應高速運行的圖書館服務,智能借閱服務器系統容災備份能力有待提高;在圖書館的書架分類整理過程中,海量圖書的及時分類整理給館員帶來了巨大的工作量,傳統的工作模式效率低下;在閱讀區中總會出現惡意占座造成的資源浪費等;在信息化浪潮中,圖書管理系統的軟硬件措施及館員的服務能力都有待創新和改進,總體上,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在信息化設施建設中還處于探索階段。
3 高校智慧圖書館發展策略分析
3.1 場館空間智慧化
部署5G通信網絡設備及環境,構建高帶寬、高安全、高可靠性和高穩定性的高速互聯通信網絡,將互聯網、傳感網、物聯網、圖書館資源和各渠道收集存儲的各方面數據信息與讀者的電子設備連接起來,將應用了RFID技術的海量圖書、各種傳感設備和智能傳感控制系統所獲得的數據傳輸到數據中心進行分析決策,為圖書感知、定位、識別、導航、推送等各種個性化智慧服務提供網絡通信基礎;用戶可以使用校園一卡通、人臉識別技術等多重身份驗證方式快速通過門禁閘機系統;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圖書館的需要感知、服務、管理的文獻資源、用戶以及館內設施等對象上,比如說,圖書館每本圖書都要使用射頻識別芯片卷標,每個智能書架部署多個RFID天線,每層書架的每一個格子都要植入RFID芯片,有了這樣的智能型書架和RFID閱讀機,就能提供精準實時定位的位置服務;利用溫濕度傳感器、光敏傳感器等對場館環境的溫濕度及照明進行實時的監控,為讀者提供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部署消防傳感器提供消防預警的安防服務,對于場館內的主要設備,包括多功能館員工作站、智能借還書機、智能選座預約機、智能預約取書機、除菌機、RFID盤點機、智能圖書分類機等場館設備安裝智能預警系統及冗余部署,確保設備能夠提供實時服務和正常工作,提高設備服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從而為讀者提高一個安全、可靠、穩定、智慧化的智能借閱還服務。
3.2 服務智慧化
圖書館與信息化技術的融合,可以實現讀者的自助服務,比如說,讀者可以通過自助預約取書機或手機APP,查詢及預約各種書籍,以免排隊等待;通過自助查詢系統可以獲得圖書的精確定位,快速找到要借的圖書;可以通過自助借還書機的智能感應識別功能或者人臉識別功能或者手機掃碼等多種智能化方式實現便捷自助借還圖書,節省等待借還書的時間;也可以通過智能座位預約機或者微信APP等方式進行智能選座,確保座位預約有保障。借助移動互聯技術向讀者推送借還信息、新書暢銷書信息、圖書館服務時間與內容等,為讀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資源和個性化的服務;通過大數據技術,根據讀者的閱讀喜好,智能推薦熱門文章,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和閱讀推廣服務,滿足學生對知識和信息的需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豐富閱讀體驗。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撐,通過館藏資源云共享服務,為讀者提供具備完善的知識挖掘與情報分析功能的知識發現系統,最終實現館讀互動、移動閱讀、智能暑假等智慧型、創新型、便捷型的圖書借閱服務。智慧化服務不僅建立在智慧化的圖書館的軟硬件技術基礎上,對于優秀的圖書館員的智慧化服務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館員可通過自身的學習和各種培訓來提升業務服務模式[4]。
3.3 管理智慧化
通過5G和物聯網技術,將各種傳感設備和智能傳感控制系統所獲得的數據傳輸到圖書館管理系統平臺,經過數據的采集、分析、處理,自動生成進出館人員及圖書等各種信息報表,自動高效完成用戶身份認證及對讀者的借閱還管理;融合RFID技術的精細化座位管理系統,實現座位合理分配和科學管理,實現資源有效利用,從而解決圖書館日益嚴重的讀者搶座、占座等問題;貼有RFID標簽的圖書和書架,提供快速定位及查找圖書的服務;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對從傳感器獲得的各類數據進行科學的數據處理和有效的數據關聯分析、匯總和計算,形成讀者大數據、館藏大數據、新書暢銷書大數據等各類大數據的分類聚合,為圖書采購、館藏分布、讀者服務、館員管理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持[5]。
4 結語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高校圖書館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從傳統的管理和服務模式轉變和升級為智慧化模式是高校當今要思考的重要課題。只有將基礎設施、場館空間、館員人才培養與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合,加快高校圖書館的轉型升級,才能使未來圖書館的服務更加智慧化、管理更加高效化,借還更加便捷化,讀者閱讀體驗感更加豐富和舒適。
參考文獻
[1]馮禹丁.IBM拋磚“智慧的地球”[J].商務周刊,2009(7):72-74.
[2]宋生艷·物聯網環境下智慧圖書館研究現狀與創新路徑[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9(10)
[3]李德仁.從數字地球到智慧地球.武漢大學學報[J].2010.2:87-92
[4]劉惠玲.高校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現代交際,2019(09)
[5]董園園.基于智慧時代的高校圖書館建設與服務創新[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9,34(01):99-103.
作者簡介
楊真華(1983-),女,漢族,福建省漳浦縣,福建工程學院應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物聯網、大數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