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全紅,盧彩萍,張會訪
(1.鳳翔縣醫院內二科,陜西 寶雞 721400;
2.鳳翔縣醫院婦一科,陜西 寶雞 721400;3.鳳翔縣醫院內四科,陜西 寶雞 721400)
冠心病是一種由心肌缺血或缺氧或心肌壞死引起的心臟病,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冠心病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了影響。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現一系列負面心理狀態,影響治療效果[1]。本研究分析了冠心病患者系統性護理服務的應用與護理效果,報告如下。
將2016年3月-2018年4月90例冠心病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實驗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32-82歲,平均(53.24±2.11)歲。發病1-17年,平均(6.22±2.12)年;對照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31-82歲,平均(53.22±2.56)歲。發病1-17年,平均(6.21±2.17)年;兩組一般資料相似。
對照組施行常規化護理干預,實驗組應用系統性護理服務。①病情評估:病人入院檢查后,對病情進行充分評估和記錄,通過護患溝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制定合理的護理措施。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必須以友好的態度接待患者,減輕患者對醫院的恐懼,耐心溝通,給予患者創造安全感,提高其依從性。介紹成功治療案例以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從而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③健康教育:通過講座,宣傳手冊,多媒體和個人解釋等方式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知識,使其消除心理顧慮,積極配合治療,提高遵醫行為。④鍛煉指導。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可行的鍛煉計劃,注意適量和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以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力,改善心功能[2]。⑤出院指導。出院時根據患者病情和心理狀態等加強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并記錄患者家庭住址和聯系電話,出院后持續得到電話隨訪和上門隨訪,以監督患者遵醫行為和給予健康支持。
比較兩組冠心病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住院天數、冠心病知曉率、遵醫行為護理前后患者心功能、生活質量(0-100分,得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
SPSS21.0統計,計量資料對應t檢驗,計數資料對應x2檢驗,P<0.05顯示差異顯著。
實驗組冠心病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兩組冠心病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相比較[例數(%)]
護理前兩組心功能、生活質量相近,P>0.05;護理后實驗組心功能、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2.
表2 護理前后心功能、生活質量相比較(±s)

表2 護理前后心功能、生活質量相比較(±s)
組別 例數 時期 心功能 生活質量實驗組 45 護理前 3.32±0.25 52.78±0.21護理后 1.74±0.10 95.56±0.45對照組 45 護理前 3.34±0.21 52.74±0.22護理后 2.21±0.15 85.51±0.45
實驗組住院天數、冠心病知曉率、遵醫行為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住院天數、冠心病知曉率、遵醫行為相比較
冠心病是心臟病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常見于中老年人群,需及時治療,并提供有效護理。系統護理干預模式可通過良好護患溝通,促使患者和家屬獲得良好的印象,提高配合度。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護理計劃,可確保護理的有效性。通過個人解釋或講座集體教育,向患者介紹疾病知識,以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并消除患者,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從而達到提升治療效果的目的[3-4]。
本研究中,對照組施行常規化護理干預,實驗組應用系統性護理服務。結果顯示,實驗組冠心病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住院天數、冠心病知曉率、遵醫行為優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心功能、生活質量相近,P>0.05;護理后實驗組心功能、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系統性護理服務在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提升疾病認知和遵醫行為,提高生活質量和滿意度,縮短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