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艮瑩,熊興林*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明基醫院,江蘇 南京 210019)
急性重癥腦損傷是指突然和嚴重的腦組織損傷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如腦細胞缺血,昏迷、缺氧,水腫等,其特點是預后差,必須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救援措施脫離風險,挽救生命[1]。本研究分析了重癥顱腦損傷病人在急診科的搶救護理配合,報告如下。
將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實驗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21-67歲,平均(35.24±2.84)歲。對照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22-67歲,平均(35.54±2.88)歲。兩組一般資料相似。
對照組施行常規化護理干預,實驗組應用急診科的搶救護理配合。①保持呼吸道通暢。檢查患者的氣道是否暢通,將口鼻血迅速有效地清除,給予吸氧,加強心電圖、血氧飽和度等的監測。②建立靜脈通路。建立兩條靜脈通路,其中一條是升壓藥物途徑,另一條是常規液體途徑。準確,及時按照醫生的建議合理安排補液順序,注意用藥原則和先后順序。③術前準備。根據手術常規血液檢驗生化檢驗、血液配型等做好術前準備,開放性創傷的患者做好止血和固定等處理。④明確的診斷。通過CT頭部檢查明確病情,為治療提供參考。攜帶心臟監護儀,氧氣瓶、急救藥物等,用于緊急救護[2-3]。
比較兩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搶救成功率;家屬和患者滿意度(0-100分,得分越高則滿意度越高)、急救時間;護理前后患者不良心理狀態評分。
SPSS21.0統計,計量資料對應t檢驗,計數資料對應x2檢驗,P<0.05顯示差異顯著。
實驗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兩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搶救成功率相比較[例數(%)]
護理前兩組不良心理狀態評分相近,P>0.05;護理后實驗組不良心理狀態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2.
表2 護理前后不良心理狀態評分相比較(±s)

表2 護理前后不良心理狀態評分相比較(±s)
組別 例數 時期 焦慮心理狀態 抑郁心理狀態實驗組 45 護理前 56.01±0.25 56.21±0.21護理后 21.14±0.32 35.04±0.17對照組 45 護理前 56.06±0.21 56.21±0.26護理后 42.44±0.69 43.81±0.21
實驗組家屬和患者滿意度、急救時間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家屬和患者滿意度、急救時間相比較(x±s)
急性重癥腦損傷患者嚴重創傷,疾病快速發展,死亡率高,要求護士必須掌握重癥腦損傷的救治護理原則,全面分工,配合醫生,熟練操作,嚴格準確執行醫囑,具備較強觀察能力、較高責任心,短時間內協助完成救援工作,提高救援成功率[4-5]。
本研究中,對照組施行常規化護理干預,實驗組應用急診科的搶救護理配合。結果顯示,實驗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家屬和患者滿意度、急救時間優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不良心理狀態評分相近,P>0.05;護理后實驗組不良心理狀態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急診科的搶救護理配合在重癥顱腦損傷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緩解患者負面情緒,縮短急救時間,提高患者和家屬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