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香
(江蘇省盱眙縣人民醫院五官科,江蘇 淮安 211700)
青光眼可分為先天性、繼發性和原發性,是人類主要的致盲眼病,是一組以視乳頭萎縮和凹陷導致視野缺損或者視力下降等特征的眼部疾病,發病率為可達1%,超過45歲以后發病率會持續上升,早期癥狀表現為經常感覺眼睛疲勞、酸脹、視力模糊、干澀、近視或者遠視突然增加等癥狀,休息后會有所緩解[1]。
經由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本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接受的78例青光眼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均39例。對照組中,男9例,女30例,年齡26~90歲,平均年齡(58±32)歲。觀察組中,男10例,女29例,年齡26~89歲,平均年齡(57.5±31.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結果P>0.05,可作對比。
對照組給予常規用藥指導、眼球按摩以及青光眼疾病相關的健康知識宣講等護理;觀察組住院期間處理采用相同的護理外,增加給予延續護理。
1.2.1 延續護理方式:(1)出院前對患者眼睛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后,并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眼球按摩、護理以及預防復發方案,登記患者的聯系方和住址,以便醫護人員定期隨訪;(2)由醫護人員建立延續護理微信群,通過微信群定期指導患者在家自我護理和預防措施,同時患者也能隨時通過微信群向醫護人員咨詢康復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連續干預12個月。
1.2.2 延續護理干預內容:(1)出院前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詳細輔導,使患者清楚掌握青光眼病因、誘因、臨床癥狀和預后效果;(2)每兩天通過微信或者電話1對1指導患者用藥,并進行青光眼護理、眼球按摩、預防護理教育等;(3)鼓勵患者每天堅持遠景近景交替視物、眼球按摩護理等訓練以及眼壓進行自我監測記錄;(4)加深患者對青光眼疾病持續治療和護理的重要性和致盲的危險性,讓患者清楚認識青光眼是終身性的眼部疾病,需要長期治療和護理;(5)為患者制定眼部護理、作息、飲食和預防感染等自我護理計劃,促進臨床治療效果。加強患者出院后的用眼衛生的意識,并囑咐家屬督促、干預患者的不衛生用眼行為;(6)定期組織社區青光眼相關的知識講座和隨訪,并邀請相應社區的患者和家屬參加,給大家分享康復心得體會以及青光眼給自己生活帶來的影響,由專業醫師在現場回答患者、群眾對青光眼的疑問和困惑;(7)指導患者正確的用藥,避免患者自行用藥掩蓋病情導致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而引起不良結局,或者長期使用眼藥水對眼藥水產生依賴性等情況的發生。
觀察兩組青光眼復發、致盲情況以及治療后根據《生存質量量表》[2]進行評分,分數越高情況越好。
采用SPSS21.0軟件統計與分析本研究青光眼復發、致盲情況以及患者生存質量情況,采用x2和t檢驗,若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不同護理后,觀察組復發、致盲情況以及生存質量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復發、致盲情況和生活質量評分比較[n,(%)]
延續護理是由醫生針對患者在不同康復場所,根據患者病情發展情況和協作性護理的不同制定的護理措施和方案,多用于出院回家、養老院的延續護理。
目前,青光眼治療措施主要有藥物和手術治療,青光眼護理的關鍵時是要控制眼壓,患者的情緒、睡眠、飲食等情況均會對眼壓產生影響,青光眼需要長期持續護理和治療[3]。因此,患者出院后仍然需要堅持長期護理,但是大多數患者對青光長期持續性護理的重要性沒有正確的認識或者意識不夠,使得青光眼復發率和致盲率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基于此,我院為患者出院后開展延續性護理方案,通過出院前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自我護理培訓和指導后,使患者與家屬對自我護理技能和知識有充分的掌握,待患出院后醫護人員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對患者病情的發展情況、自我護理情況等進行遠程干預和指導,有效提高了患出院后堅持持續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為預后效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綜上所述,通過對青光眼患者實施延續護理,促進了患者堅持長期持續性自我護理的依從度,有效預防了青光眼的復發和致盲等不良結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