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云
(贛榆區中醫院體檢中心,江蘇 連云港 222100)
腦梗塞又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因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了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多發生于45到70歲的中老年人,發病較急,多無前驅癥狀。偏癱失語是常見癥狀之二。對急性期患者應采取抗凝、溶栓等治療方法[1],但患者喪失的部分能力很難得到恢復,所以需要配合臨床治療尋找切實有效的護理手段。本文利用早期護理干預,尋求其對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的臨床效果。
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了30例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將他們作為研究對象,將30例患者通過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15例,對照組,男10例,女5例;年齡60~86歲,平均年齡(62.6±13.7)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5.3±0.3)年。實驗組男8例,女7例;年齡61~85,平均年齡(61.4±12.3)歲;病程0.9~9年,平均病程(6.2±0.2)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而實驗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下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進行早期功能訓練
功能訓練包括屈曲肘關節訓練,以及床上翻身訓練。在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穩定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觀察,指導患者必要的功能訓練,對患者進行定時定期的按摩,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通過刺激患者發生病變的組織,可以刺激患者的運動神經。
1.2.2 加強心理護理
老年人本身機體的能力就在減退。如果老年人發生腦梗塞,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反應。所以護理人員必須要與老年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要以親切、關心、體貼、懇切的態度,與患者進行交流,建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護理人員應該滿足患者心理需要,針對失語、或者構音障礙、不能通過正常的語言交流的患者,要主動向其介紹病情,通過肢體語言或者手勢來跟患者進行溝通。
1.2.3 個性化安排訓練內容
患者在進行15天的護理干預后,身體狀況發生好轉,就可以進行行走訓練和站立訓練[2]。護理人員要結合所學護理知識,指導患者的行走訓練以及站立訓練,協助患者可以扶住床沿穩定身體,逐步實現患者機體的平衡。在患者基本能保持有效平衡之后,護理人員可以要求患者進行跨步訓練,由淺至深的逐漸增加行走訓練的難度。如果患者在訓練過程中發生不適反應,如頭痛,頭暈等,護理人員需要立即停止訓練,并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處理。
1.2.4 實施早期失語護理干預
當患者的情況穩定時,護理人員需要陪患者進行咀嚼訓練以及吞咽訓練。在訓練過程中,護理人員要耐心進行指導,逐步訓練患者的口腔,以伸縮時舌頭作為訓練的初步內容,最后進行單音節發音的練習。要求患者在訓練的過程中,能夠提高自身的長短句表達能力,逐步恢復語言表達能力。
1.2.5 進行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要保證患者每天蛋白質的攝入,患者多吃瘦肉,豆制品等,降低血液膽固醇及血液粘滯[3]。護理人員要讓患者每天進行適量飲水。護理人員應向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方案,控制腦梗塞患者的飲食總熱量,維持患者的理想體重,讓患者清淡飲食,限制脂肪的攝入。
1.2.6 偏癱護理
護理人員在對腦梗塞偏癱患者進行護理時,要定時幫助患者進行翻身,調整患者體位,預防褥瘡的發生。還要每天對患者的肢體和關節進行按摩,保證患者血液循環的暢通,是患者的關節不至于僵化,保證其靈活性。如果患者的癱瘓程度有所減輕,就可以對患者進行生活自理能力訓練,鍛煉患者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如穿脫衣服,洗臉刷牙,用餐等。
運動功能評價,采用Fugl-Meyer的簡式評定法,輕度(100~95分)、中度(85~94分),明顯(50~84分),嚴重(<50分)。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定則采用Barthel指數,分為良(>60分),中(41~60分)、差(<41分)三等。
采用用SPSS22.0對所收集到的患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明顯比對照組患者的運動功能更強,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顯改善,P<0.05,如表1所示。
表1 比較兩組患者運動功能評價和日常生活能力(±s)

表1 比較兩組患者運動功能評價和日常生活能力(±s)
組別 例數 運動功能評價 日常生活能力對照組 15 55±2.6 45±2.3實驗組 15 75±1.1 60±2 T 27.3 19.1 P 0.00 0.00
腦梗塞患者經常出現粥樣動脈硬化的并發癥,由于患者自身血液粘稠,堵塞患者腦部主動脈,壓迫患者神經系統,使患者沒有神經的原始反射,最終導致患者體現為偏癱失語癥狀[4]。給患者帶來極大的身心壓力,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我國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的例數正在逐年增加,嚴重威脅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傷害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所以要在臨床上對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采取早期護理干預措施,這樣做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在對兩組患者進行臨床護理之前,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相當,沒有表現出明顯差異,但是護理完成后。實驗組比對照組的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都比之前更好。P<0.05。主要原因:對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來說,在采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早期護理干預措施,通過進行早期功能訓練,加強心理護理,個性化的安排訓練內容,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患者發生肌肉萎縮的概率,實現患者的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實施早期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運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