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莉
(江陰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江陰 214442)
抑郁癥的特點是明顯而持久的抑郁情緒,伴隨其他如意志消退和思維遲緩等癥狀,甚至有自殺傾向。隨著社會環境改變和生活壓力增大,抑郁癥患者也在增加。 如何提高治療和護理效果,促進患者的早期康復,已經成為抑郁癥患者治療和護理目標[1]。本研究分析了心理護理干預對提高抑郁癥患者心理狀態的效果,報告如下。
將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抑郁癥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實驗組男13例,女32例;年齡21-72歲,平均(37.24±2.11)歲。發病1-18年,平均(10.22±2.13)年;對照組男14例,女31例;年齡21-72歲,平均(37.21±2.13)歲。發病1-18年,平均(10.21±2.15)年。兩組一般資料相似。
對照組施行常規化護理干預,實驗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強化心理護理。①集體心理護理:向患者解釋疾病和用藥知識、不良反應,促使患者認識到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疾病,指導患者正確科學地了解疾病,并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每周進行1次集體心理護理。②個人心理護理:根據患者情況給予個性化心理疏導,聽取患者的意見,及時了解患者的內心情感,讓患者對自身情況進行自我評估,充分理解自身病情,每周進行1次個人心理護理。 ③認知干預:告知患者抑郁癥病因,引導患者正確地理解自己的心理和行為,以主動積極的認知取代負面和消極的認知,并給予他們真誠的贊揚,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④行為干預:抑郁癥患者常因疲勞,喪失意志力等而未參與相關活動,需鼓勵其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增加成就感和價值感。⑤家庭干預:向家庭成員介紹抑郁常識,引導家屬及時給予物質和情感支持,使患者在面對疾病時能保持積極的態度[2-3]。
比較兩組抑郁癥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抑郁癥疾病認知、遵醫評分(0-100分,得分越高則疾病認知和遵醫行為越高);護理前后患者漢密爾頓HAMD和抑郁SDS評分。
SPSS21.0統計,計量資料對應t檢驗,計數資料對應χ2檢驗,P<0.05顯示差異顯著。
實驗組抑郁癥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兩組抑郁癥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相比較[例數(%)]
護理前兩組漢密爾頓HAMD和抑郁SDS評分相近,P>0.05;護理后實驗組漢密爾頓HAMD和抑郁SDS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2.
表2 護理前后漢密爾頓HAMD和抑郁SDS評分相比較(±s)

表2 護理前后漢密爾頓HAMD和抑郁SDS評分相比較(±s)
組別 例數 時期 漢密爾頓HAMD評分 抑郁SDS評分實驗組 45 護理前 22.89±0.25 59.88±0.21護理后 10.74±0.16 32.66±0.17對照組 45 護理前 22.34±0.21 59.72±0.26護理后 15.21±0.15 42.76±0.21
實驗組抑郁癥疾病認知、遵醫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抑郁癥疾病認知、遵醫評分相比較(x±s)
近年來抑郁癥患者數量不斷增加,抗抑郁藥物治療有一定緩解作用,可輔以一定的護理干預可以幫助抑郁癥患者減輕焦慮和抑郁,有利于服藥依從性提高,更好配合治療。心理護理干預可緩解焦慮和抑郁癥狀,糾正病態情緒和行為,減輕患者心理負擔,使患者自覺糾正錯誤觀念,建立和形成良好的認知和心理狀態,有效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促進抑郁癥患者的早期康復[4-5]。
本研究中,對照組施行常規化護理干預,實驗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強化心理護理。結果顯示,實驗組抑郁癥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抑郁癥疾病認知、遵醫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漢密爾頓HAMD和抑郁SDS評分相近,P>0.05;護理后實驗組漢密爾頓HAMD和抑郁SDS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在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減輕抑郁,提高疾病認知和遵醫行為,提升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