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玲
(高郵市人民醫院,江蘇 高郵 225600)
【關鍵字】 血液凈化;護理方法;安全隱患;應用效果
血液凈化護理中,制度、人為、環境等均可能給臨床治療帶來一定安全隱患,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分析血液凈化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制定有效的處理措施,可降低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對臨床治療有重要意義。本文深入分析血液凈化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有效的處理措施,詳細情況如下文所示:
將在我院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應用統計軟件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各有患者50例。對照組中有女性22例,男性28例,年齡在21歲-68歲之間,平均(46.02±1.30)歲。觀察組中有女性24例,男性26例,年齡在22歲-66歲之間,平均(45.98±1.34)歲。兩組在基本資料方面一致性高(P>0.05),組間有比較價值。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根據血液凈化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含以下幾部分:a、強化環境管理與凈化設備維護管理:完善血液凈化質量管理體系,配備穩壓器,降低設備故障發生率,消除隱患,血液凈化設備應安排責任人集中管理,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維修,確保設備能穩定運行。確保室內清潔、按照,定期進行細菌培養,定期對水質檢查,確保安全性。醫護人員應做好消毒工作,避免發生交叉感染;b、完善護理制度:科學、完善的護理制度是確保臨床護理工作有序開展的關鍵,對消毒隔離制定、藥品管理制定等進行完善,規范護理工作管理,護理工作應嚴格按照各項制度開展,及時發現患者問題,規避護理風險[1];c、強化患者管理:入院后應輔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對患者病情充分掌握,特殊疾病患者應根據患病情做好預防措施,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患者在血液凈化前、凈化中以及凈化后給予全方位護理,對患者給予適當的心理護理,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有利于臨床工作的順利開展;d、注重護理人員培訓、管理:定期對護理人員培訓,提高護理人員責任意識、安全意識與法律意識,提升護理人員專業技能,避免操作失誤引發的不良護理事件。護理人員對透析機裝置熟悉,可準確處理血液透析期間的各項安全事故,提升護理質量。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計算出發生率。應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統計患者滿意度,滿分為100分,得分高于90分為非常滿意,70-90分為滿意,不足70分為不滿意,計算出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應用SPSS20.0軟件對研究所得數據核對,±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中有8例患者發生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為16.00%,觀察組中有1例患者發生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為2.00%。經統計分析,在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方面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血液凈化是臨床進行疾病治療的重要方法,危險系數較多,護理質量對臨床療效與患者安全影響較多,血液凈化護理存在各種安全隱患,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設備因素:血液凈化時若設備發生故障易導致計算機設置的參數消失,系統處理故障[2],進而對血液凈化效果造成影響,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醫護人員方面:醫護人員專業素養也會影響血液凈化護理效果,例如:操作不當或對凈化設備不熟悉等[3];患者方面:血液凈化患者多為慢性腎功能不全,若血液凈化時間較長,患者易發生營養不良、貧血和感染,進而影響血液凈化效果[4]。針對上述安全隱患,我院提出針對性護理措施,加強設備管理、完善護理質量,注重護理人員培訓、加強患者管理,結果接受針對性護理的觀察組在患者滿意度與不良事件發生率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血液凈化護理中有較多安全隱患,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患者滿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