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君熙
中國版《深夜食堂》于2017年6月12日在北京衛視、浙江衛視開播,雖然沒有達到預期中的收視率,但仍然有一部分穩定的受眾群體。它改編自日本同名電視劇,日版在世界范圍內廣受歡迎,擁有一大批忠實的受眾,稱得上名副其實的長壽劇。而中國版雖然不及日版出色,但仍然有可圈可點的地方。
中國版《深夜食堂》實質上是延續,或者說是翻拍了日本版的同名電視劇,而日版本身就具有非常龐大的收視群體,它的受眾群體不局限在本土,而是分散在世界各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我國的觀眾群體。早在2009年,日版《深夜食堂》在豆瓣的評分就高達9.2分,這不僅僅在同等類型電視劇中評分最高,甚至創下全種類的電視劇收視率新高。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中國版的《深夜食堂》在播出之前就已經具有很高的認知度,給予受眾無限的期待和向往,這是中國版《深夜食堂》收視率頗高的原因之一。
中國版《深夜食堂》在延續了日版的劇情風格和節奏之余,也進行了大幅度的本土化改造和完善。在食物題材方面,更是加入了“醬油炒面”“紅燒肉”“蛋炒飯”“小籠包”“魚香肉絲”等一系列地道的中國美食。這些食材的變化不僅滿足了受眾的視覺需要和味蕾需要,更重要的是更貼合實際生活,契合受眾的喜好,使得受眾能夠產生強烈的興趣感和代入感。整部劇以看似不起眼的食物為線索,用以小見大的方法展開劇情的描述,在一個個小故事中將人性的光芒展現得淋漓盡致。
《深夜食堂》在內容的構思上采取了點面結合的方法,扎根本土,不僅在美食類型的選擇上進行中國化、本土化改造。為了更加貼近受眾,在原漫畫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故事內容的改編,創作出十二個富有“中國溫度”的故事,并以小單元的形式進行演繹。原版之所以能夠在日本乃至全世界獲得極高的評價,與其看似稀松平常實則透露著溫情的劇情密切相關。《深夜食堂》的受眾群體其實是十分明確的,主要是為那些工作了一天之后處在疲憊倦怠中的人提供消遣的。制作團隊抓住了受眾的心理需求,明白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人們需要的無非就是生活中的一些小幸運。整部電視劇看似是在描述食材,實則是通過這些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通過他們的經歷和語言,將整部劇“愛人如己”的主題表現出來。
作為一部翻拍的電視劇,中版對日版的場景還原度還是非常之高的。大到餐館的布局、小到老板的衣服,甚至是老板臉上的刀疤,基本上都做到了還原。這部電視劇的受眾主要針對的是疲憊了一天的人,所以人物的塑造和服飾都是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國版《深夜食堂》的人物線索簡單明了,沒有過分復雜的劇情,人物的服飾也以素色為主,簡潔的色彩讓人能夠很快放松下來,進入劇情所營造的氛圍里。
中國版《深夜食堂》延續了日版的風格,將主要的目標受眾確定在了20-40歲之間疲于上班的工作族。希望能夠給這些忙碌一天的人帶來放松,更重要的是在放松心情之余,治愈心靈,讓受眾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所以整部劇當中的場景色調都是非常柔和的,以鵝黃色、暖白色為主色調。音樂也都是以舒緩輕柔的曲調為主,渴望從側面讓受眾徹底放松下來,進入到劇情所呈現出的溫情的狀態中。
劇中雖然塑造了十二個小單元的故事,也增加了一部分人物試圖充實劇情,但縱觀全劇,食物與情感之間還是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脫離。從日版的原劇來看,日式的居酒屋是日本當地非常有代表性的特色建筑,這個地方本身是非常接地氣的,也是非常符合大眾文化認知的。但這只是針對日本受眾,對于中國本土的受眾來說,在這樣的環境下發生的任何故事都不會讓人產生心靈的觸動。雖然制作團隊已經盡力用隱去具體城市的方式來試圖化解這種差異,但效果仍然是微乎其微。
中國版《深夜食堂》既然是為中國受眾量身定做的電視劇,那么故事發生地點的設定應該是高度還原最普通的生活環境。比如深受中國百姓喜愛的夜宵“大排檔”、烤肉攤之類的,富有真實生活的樣貌。只有這樣,劇情的發生和故事情節的上演才會顯得更為真實,更充溢著生活的味道。但實際上,國版《深夜食堂》的環境選擇仍然是照搬了原版的日式風格,居酒屋、和服,無法讓本土的觀眾產生代入感。
在日版的劇情中,故事的發生地點是開在東京巷子中一家很普通的深夜小酒館,這家酒館的外觀看起來稀松平常,但不同的是它的菜單上只有一道菜,來往的食客也是千奇百怪,人妖店老板、脫衣舞娘、地下拳擊手、黑手黨大哥,這些角色出現在日版當中,不僅不會違和,相反會讓人感覺到更加真實,會讓人期待,或者說讓人愿意相信世界上真的存在這樣一個地方。而國版的拍攝地點選擇在了臺灣舊港區的一個海邊小食堂,屋內的裝修雖然是經過精心改動的,可是配上寬闊的環境則顯得有些過于小資,更讓人覺得像是海邊度假的那種有些造作的文藝小餐館。雖然在人物角色上也進行了相應的改變,但對于絕大多受眾來說,這樣的劇情缺乏真實性,因為像劇中描述的這樣一條來往著多種角色的風俗街,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出現的,這也是觀眾無法產生代入感的主要原因之一。
日版的《深夜食堂》是由20分鐘左右一集的短故事匯聚在一起,但是中國版的《深夜食堂》是將近一個半小時的上下集。劇情發展是固定的,但劇集時間卻增加了,這就要求編劇把本來很短時間就能描述清楚的事情延緩進程,這樣一來劇情就變得冗雜拖沓,讓人產生乏味無聊的感覺。
再者,原版中扮演主廚的人是小林黛,他的形象和原著中的主人公具有極高的相似性;而國版的《深夜食堂》主廚扮演者是流量明星黃磊,盡管他在之前的節目中被稱作“黃小廚”,但仍然與原著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很大差異,演員的陣容也使整個故事劇情看起來不那么舒暢。
據筆者統計,在國版的《深夜食堂》里,僅僅在前四集中,就有著高達19個的廣告植入。這個數字雖然說在流量劇中算不上天文數字,但也影響了整部劇的情節發展。比如第一集中的“老壇酸菜牛肉面”,不但沒有得到觀眾想象中的認同,反而引來了一片噓聲罵聲。盡管現階段大多數國產電視劇都是用成熟的軟植入式對廣告進行安排,但因為數量過于龐大,還是不可避免引起了觀眾的反感。尤其是前幾集當中,為了給某一方便面品牌做廣告,硬是安排了“泡面三姐妹”這樣的角色。諸如此類的廣告植入,直接影響到了觀眾的觀看體驗,讓整部劇的觀賞效果大打折扣。
因為之前已經有了高分原版,中國版《深夜食堂》的受眾群體就只能分為兩大類。一種是追隨原劇而來的受眾,這類型的受眾之前就是日版的忠實受眾,他們對翻拍有較高的期望和較為嚴苛的評判標準,一旦他們有了不佳的收看體驗,便會將這種消極的評價傳達給周圍的受眾,影響整體受眾對這部劇的判斷。還有一種是沒有收看過原版的受眾,這類型的受眾因為有了前者的評價,便會認為這部劇沒有值得觀看的價值,從而選擇觀看原版或直接放棄。在這個受眾至上的新媒體時代,沒有明確規劃目標受眾,缺少一個準確清晰的市場定位,沒有按照受眾的需求和喜好來設計劇情,對整部劇來說都是很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