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江
(江蘇省海安市角斜鎮初級中學 226633)
跟有效教學相對的當然就是無效教學,無效教學是不尊重學生生命、學生生長的教學方式.通常通過做大量的試卷、進行填鴨式的灌輸來提高學生分數的教學被視為無效教學,因為它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需求、忽視了學生的初始學情,也漠視了因材施教的原則.這種教學的直接后果:學生厭學,教學效率低下.因此教師要將學與教統一起來,從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出發,實現教學相長,使“教”有效,“學”有效.
有效教學,首先要強調目標有效.教師要有整體的教學目標,針對不同的學生又要有具體的教學目標.因為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有高有低,基礎有差有好,學習態度又高低不等.一句話,教師要設法讓目標對每個學生而言都是有效的,可以達到的.一般而言,班級化學兩級分化大多數是群體的分化導致成績的分化,解決此問題教師要找準學生分化的主要因素,分散群體.在授課時教師要照顧弱勢群體,即將學習目標進行分層.課堂上教師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做合適自己的事,課堂效益才能真正提高.分層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底子薄弱的學生本來接受能力差,而且化學用語這部分又是要反復強化才能過關的,如果教師要他們和優秀學生一樣,達到熟練的高度,應該說這是不明智的做法.對于基礎好的學生,教師要要求他們在課本的基礎上還能對課外的知識有所了解、掌握.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一定要對付出關心和耐心,沒有學生會每節課都好,也沒有學生會每節課都不好.小組將他們的學情進行了分層,又讓他們的困難得以合作.其次評價也要分層,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激勵方式.進行課堂評價要講究策略,評價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特別把握好對學困生的課堂即時評價,一個小小的進步,在教師的鼓勵之下,也許會是他們后來學習化學的重要動力之源.再次也要分層練習,它能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減少兩極分化最好的做法.最后分層輔導,它能引領學生前進的方向.學生自身素質差異是造成學習成效差異的主要原因,但如果教師缺乏整體觀念,沒有“培優補缺”的意識,也會加劇化學認知的不平衡.總之,目標需要細化,也需要量化,即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量.
學習化學,有效的方式當然離不開實驗.意大利的蒙臺梭利說,聽見的,會忘記;看見的,會記得;做過的,會生根.要想讓枯燥的方程式、化學概念、化學原理在學生的頭腦中扎根,教師就要通過實驗,讓學生領悟、感知、體驗化學,給他們帶得走的認知.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實驗,活潑金屬,鎂、鋁、鋅、鐵等,都可以與稀酸發應生成氫氣.而家庭中一般都有鐵、鋁等活潑金屬單質,調味品食醋等.讓學生討論在家庭中動手操作中能否完成獲取氫氣的化學實驗.也由此可見,做實驗最好要從學生的生活中汲取材料,并聯系他們的生活,這樣才能讓他們體驗得更真切,學習得更輕松.教師可以用生活中的用品做實驗器材來模擬實驗,例如常用藥丸的外包裝可以做微量實驗的反應容器,注射器、軟塑料瓶、飲料吸管可以代替實驗室一些玻璃儀器.接著,在做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去思考.教師不能簡單地讓學生重復自己的做法,依葫蘆畫瓢,只要結果正確就好.實驗對學生而言,重點是體驗,是思維的生長.在這個生長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例如在講石灰石高溫分解時,筆者設計了貝殼分解的學生分組實驗,先讓每組學生準備好貝殼、軟尖嘴小塑料瓶、膠囊外包裝等,這從生活中取材,實驗來源于生活,又體現生活.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學生能夠輕易接受的教學也是有效的,板著面孔教學是不會取得長遠的效果.以有趣的方式,引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才是一個教師的聰明之舉.教師可以用有趣的生活例子來講解化學概念.催化劑的概念,對初中生而言還是比較難以理解的.教師可以從“催”字上著手,問學生催字是什么含義,學生會回答“督促”.接著問,督促后會有什么結果,學生回答,“加快”.教師不置可否,拋出一個生活的問題,周末在家吃飯,學生催父母快吃飯,吃完后,趕緊一起去看電影.結果,父母肯定三下五除二吃完飯,立即去電影院.這時候學生會有所悟,催的結果是改變.催化劑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學生就更難以理解了,教師可以這樣讓同學意會,某同學騎自行車到學校或是扛著自行車到學校,時間和走到學校一樣嗎,結果又一樣嗎.趣味講解能夠讓所有學生參與課堂,產生學習的欲望.同樣,教師可以用有趣的實驗講解化學現象.學生對一些化學現象,尤其以方程式的形式出現在他們面前時,還是難以理解的.這時候,教師要發揮這個職業必須具備的幽默細胞.比如做一個實驗闡述可樂對牙齒的危害,具體做法,把一個雞蛋放在可樂里,另一個雞蛋放在清水里,10min后取出.問學生兩個雞蛋相撞,在可樂泡的雞蛋易碎,還是清水的易碎.先讓學生討論,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得出實驗結論.最后,學生懂了可樂含有碳酸,蛋殼含有碳酸鈣,它們之間會發生反應.學生進而也能明白這樣的道理,保護牙齒,不要喝太多可樂.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趣味里,掌握了深邃的化學原理,也讓化學課更親近學生了.他們不再躲著,會愿意參與課堂了.
有效教學,首先要有學生,即要有學生的參與與展示.“有效”更體現在知識的生成與學生的生長.在這個生長與生成的過程中,學生既要能完成設定的目標,又能進行多元的體驗,更要能讓學生身心受到愉悅.總之,有效教學,既是時代的趨勢,也是教師必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