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瓊 李久永

【摘要】目的:觀察穴位貼敷加中醫熱奄對減輕產后宮縮痛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婦產科的經產婦7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5例在順產后6小時或剖宮產后6小時給予穴位貼敷加中醫熱奄治療,對照組35例按照常規處理,比較兩組產婦干預后宮縮疼痛的評分差異。結果:觀察組產后宮縮痛評分明顯少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1)。結論:穴位貼敷加中醫熱奄能減輕產后宮縮痛,提高產婦的舒適度,減輕產后焦慮,增加母乳喂養率,是一種安全、簡便、經濟實用的治療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穴位貼敷;中醫熱奄;宮縮痛;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19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1-160-01
產后宮縮痛是產褥早期因子宮收縮而引起的小腹疼痛[1],以往認為產后宮縮痛是“正常過程”,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服務更加注重產婦產后舒適度的改善及生活質量的提高,為此,我院婦產科對正常分娩的產婦采取穴位療法配合中醫熱奄等措施應對產后宮縮痛,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選擇 2018年 1月 ~2018年 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后 出現宮縮痛的經產婦70例,自愿接受穴位貼敷加中醫熱奄治療的經產婦35例作為觀察組,隨機抽取同條件產婦35例為對照組。兩組均為經產第二胎及以上,年齡(20~35歲),孕周(37~41+6周之間),無妊娠合并癥,無陰道手術操作(無使 用產鉗、胎頭吸引術陰道助產),無產后出血,分娩過程順利,兩組資料有可比性 。
1.2?方法
觀察組在產后6小時開始 ,特別是在使用縮宮素組前10分鐘開始,效果更佳。在產婦下腹部選擇:任脈上的中極穴、關元穴、天樞穴、氣海穴、神厥穴,下肢選擇:三陰交穴、血海穴,同時配阿是穴、合谷穴。根據產婦疼痛性質及方便情況選擇以上5-6個穴位,然后將加熱的熱奄包放在宮底部,熱奄治療15-20分鐘, 穴位貼敷治療6小時。觀察兩組產婦產后宮縮痛評分的差異,每10分鐘記錄1次 ,共3次。
1.3?鎮痛判斷標準
根據產婦描述子宮收縮疼痛情況,采用國際公認的視覺模擬(VAS)評分法[2]:…0分表示無痛,“10”分代表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的疼痛。使用時將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產婦,讓產婦在直尺上標出能代表自己宮縮疼痛程度的相應位置,根據產婦標出的位置評出分數,將觀察指標設定為四個等級:無痛(0分 )、輕度疼痛(1~3分 )、中度疼痛 (4~6分 )、重度疼痛 (7~1O分 )。記錄兩組治療前后宮縮疼痛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I3.0統計分析軟件包,計數資料采用x檢驗。
2?結果
觀察組在產后 1—3天 的疼痛程度逐漸降低,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明觀察組的子宮收縮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見表1。
3?討論
3.1?產后宮縮痛的產生原因
產后發生宮縮痛的主要原因是子宮收縮產生的疼痛,經產婦的痛感比初產婦更為強烈,是因為她們的子宮肌肉和韌帶比初產婦松弛,只有加強收縮才能恢復到未孕前大小,使子宮能正常下降到骨盆內。喂哺母乳者因寶寶吸乳會使體內釋出催產素,刺激子宮收縮加重宮縮痛。中醫理論表明,產后宮縮痛的原因可歸納為兩個方面,其一、為血瘀,產后 由于產婦正氣較虛弱,起居相對不慎,寒邪乘虛侵人胞脈,血較為寒凝,情志不暢,肝氣郁結,疏泄失常,氣機不宜,瘀血內停,惡露當下不下,以致腹痛。其二為血虛,由于產后血傷,沖任空虛,胞脈失養,或因氣血兩虛,運行無力,以致血流不暢,遲滯而痛[3]。
3.2?任脈調節陰經的機理
任脈總任一身之陰經調節陰經氣血,為“陰脈之海”,因此任脈對陰經氣血有調節作用,故有“總任諸陰”之說。任脈還有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說。全息律論認為人體的經絡系統是全身的信息流,經絡上的每一個穴位都包含著整體經絡信息[4],。任脈上的會陰穴、中極穴、關元穴、石門穴、氣海穴、陰交穴、神厥穴集中在人體的臍部以下,刺激這些穴位能夠益陰壯陽、有助氣化、調胞宮、利濕熱之效能。人體臍部皮膚相對來說 比較薄嫩,神經血管比較豐富,有敏感度高、滲透力強、吸收快等特點。藥物分子較易透過皮膚的角質層,進入細胞間質,迅速彌散進入毛細血管而作用于身體各個部位。
3.3?中藥熱奄的中醫原理
當歸、川芎有活血、補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艾葉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作用,延胡索、烏藥具有很好的活血散瘀、理氣止痛效果,上述藥物經過加熱1-2分鐘后作用于體表任脈上的相關穴位來達到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目的。它使用的主要材料是艾葉,艾葉屬多年草本植物,形如菊葉,有芬芳香味,辛溫味苦。至于艾葉的性能,據《本草綱 目》記載:“艾葉苦辛,生溫熟熱 ,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元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郁,調經安胎。”以之灸火能透諸經,除病[5]。傳統中醫認為艾療具有溫經散寒、溫通經絡、活血逐痹、補虛助陽、消瘀散結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
產后宮縮痛主要在出現在下腹部及腰骶部,與月經痛相似,但較之更為強烈。疼痛常常給產婦帶來痛苦和焦慮,若得不到醫務人員的重視,可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嚴重影響產婦體質恢復和新生兒的發育。上述研究結果表明,使用穴位貼敷配合中藥熱奄能夠有效的減輕產后子宮收縮疼痛,解除產婦焦慮恐懼的情緒,并有溫經強體的保健功效,操作簡便易行,價格低廉,此操作既簡單又實用,產婦及家屬易接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森愷.尿道下裂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3.
[2]?蔡英如,趙敏芳,沈衛紅等.穴位按摩結合情志護理對緩解經產婦產后宮縮痛的效果觀察[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2,6(32):624—625.
[3]?李云.產后腹痛瑣言[J].內蒙古中醫藥,2008,27(3):18.
[4]?李愛青 ,林海波,朱勤芬 ,等.神闕貼治療產后宮縮痛 100例.
[J]江西中醫藥,201l,5(42):65—6
[5]?廖淑蔚,李靜,張惠娟,等.艾灸子宮穴對治療產后宮縮痛的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2011,4(26):768—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