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光玲 孫玉琴

【摘要】目的:探討初產婦孕期心理護理在預防產后抑郁中的效果。方法:研究選取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接診的46例初產婦,隨機分觀察組23例(心理護理干預)、對照組23例(常規護理方法)。比較兩組初產婦護理滿意度及產后抑郁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及產后抑郁發生率兩項數據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心理護理干預治療初產婦可有效預防其產后抑郁情況,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產后抑郁;預防;心理護理;初產婦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1-162-01
前言
產后抑郁是一種產婦分娩后出現激惹發火、躁動煩悶、焦慮擔心、流淚悲傷及情緒低落等心理問題的疾病癥狀,病情嚴重時會引發患者絕望悲觀情緒,對其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有極大影響[1]。近年來臨床針對此種病癥多采用心理干預措施進行治療,本文研究觀察了該措施的具體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定本院2015-01-01日至2018-10-15日收治的初產婦,合計46例。隨機法分為兩組,一組為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方法的觀察組(23例),另一組為應用常規護理措施的對照組(23例)。兩組年齡上,觀察組產婦20-29歲,平均為(25.63±2.94)歲,對照組產婦22-30歲,平均為(25.19±3.14)歲;兩組孕期上,觀察組產婦23-35月,平均(29.65±3.27)月,對照組產婦23-34月,平均(29.17±3.62)月;將以上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①納入產婦均為初產婦。②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2?排除標準
①精神疾病、意識障礙者。②重大手術史、嚴重血液疾病或惡性腫瘤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方法
常規護理方法。包括常規健康宣教、孕期保健及飲食指導等護理措施。
1.3.2?觀察組方法
心理護理干預。內容如下:⑴心理干預,在產婦第一次孕檢完成后,根據其具體情況制訂相應孕期規劃,并告知產婦妊娠各階段易出現的產科問題及相關產科知識,產科知識主要包括:孕期各個階段身體的變化和日常護理、分娩時的呼吸方法、放松技巧及產后注意事項,剖宮產及自然分娩的優缺點等,提高產婦分娩知識認知程度,可間接改善護患關系,提升產婦依從性,消除部分不良情緒。產婦住院分娩時,醫護人員需及時與產婦進行溝通交流,可予以講解病房及醫院周圍環境,減少其陌生感,消除其恐懼情緒,使其身心愉快。產婦分娩后,醫護人員還應及時介入,告知并協助產婦及家屬盡快掌握新生兒相關照顧技巧,包括母嬰情感交流、新生兒抱姿、喂養技巧及擠奶方式等,亦能一定程度改善產婦心理狀態[2]。⑵孕期健康宣教,對產婦孕期飲食進行指導,制定科學、有效的膳食方案,以保證產婦孕期營養。此外,還應指導產婦進行相關鍛煉、敦促家屬有效的關懷和支持,防止孕期體重上升過快和情緒波動。
1.4?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初產婦護理滿意度評分及產后抑郁癥發生率數據。其中護理滿意度評分采用本院自制調查問卷評測,分數越高表明該組護理滿意程度越高。而產后抑郁癥指標采用抑郁自評量表評測,應用百分制,分值大于60分者,納入發生標準。
1.5?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使用SPSS 21.0軟件,計數資料上,兩組初產婦產后抑郁癥發生率指標用“%”表示(x2驗算);計量資料上,兩組初產婦護理滿意度評分用“均數±標準差”的方式表示(t驗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比較兩組初產婦護理滿意度及產后抑郁癥發生情況,護理完成后觀察組在護理滿意度及產后抑郁癥發生率兩項數據上均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3?討論
女性群體在妊娠期間易出現較大的心理應激及生理改變情況,內分泌系統改變會引發其心理劇烈波動[3],產婦情緒會較為脆弱,而隨著其周圍環境變化,產婦情感也隨之相應敏感,產婦易出現沮喪、易怒、焦躁等負面情緒,做出過度反應舉動。產后抑郁病癥主要表現為產婦愉悅感喪失、長期情緒低潮等[4],會導致其失眠、貪食、厭食、發脾氣、注意力集中差、疲累、自我評價能力低下。一旦病情惡化,會引發患者對生活不抱希望,自殺傾向嚴重等情況,且會造成產婦對新生兒漠視的局面。有資料表示負面情緒過多會致使產婦血管痙攣,使其血液中出現大量硫苯二酸衍生物,影響嬰兒血液循環及正常發育,且會對產婦腎臟血流量及母體激素產生造成嚴重影響。近幾年針對產婦產后抑郁問題臨床多采用心理護理措施進行治療,可有效減少產婦抑郁、沮喪、恐懼等不良情緒,降低初產婦孕期應激源,放松其身心[5]。相關研究表示孕婦情緒若穩定在良好狀態,可促進其機體分泌酶、激素及乙酰膽堿等健康物質,調節其大腦皮質,減少流產、妊高癥、子宮破裂、產后大出血等風險,促進胎兒正常發育、產后正常泌乳、產后身體機能盡快恢復等。總體上,療效較佳。如上文結果所示,觀察組治療后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6.81±2.16)分,產后抑郁癥發生率僅為4.35%,兩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且數據差異較為顯著,P值小于0.05。通過兩組對比亦可證明心理干預措施在預防初產婦產后抑郁中的療效較常規護理方法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在初產婦孕期中應用心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其預后,降低產后抑郁癥發生率,提升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譚紅,胡曉蕓,牛小群等.產后抑郁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6,37(6):147-150.
[2]?張培.孕期心理健康教育聯合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的預防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7,25(5):79-81.
[3]?倪娟娟,徐惠芳,黃顯芬等.心理護理干預對產前抑郁初產婦妊娠和分娩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22):28-30.
[4]?陳宏英,吳曉璐,張玉杰等.剖宮產孕婦伴焦慮抑郁患者心理護理干預體會[J].河北醫藥,2013,35(15):2379-2380.
[5]?傅蕾,張楠瑩.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抑郁癥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30):3764-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