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祥祥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基層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方向性原則、繼承與借鑒相結合的原則、堅持主觀與客觀結合的原則、實踐反饋原則,接著分析了基層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策略,最后提出了基層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基層黨校 思想政治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1-0-01
對于基層黨校來說,屬于培養黨員干部的重要場所,思想政治教育是黨員培訓的一項內容,不能忽視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從而培養出大批高質量的基層黨員干部。
一、基層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具體原則
首先,要堅持方向性原則。基層黨員的性質決定了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堅持堅定的政治立場,要以正確的方向為指引,否則就會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出現脫軌的現象,不能有效的發揮思想政治的教育作用。要遵循正確的方向,把這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目標,最大程度的提升基層黨員的思想政治刺癢,讓他們能夠樹立正確的理想和包袱。堅持方向性原則,才能站在實際問題的角度去看待創新,能夠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讓教學成效得以提升[1]。
其次,堅持繼承與借鑒相結合的原則。在基層黨校發展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進行改革;其二,就是創造出之前沒有的方式。這兩個方面就是我們所堅持的繼承與借鑒的有效結合,是對優良傳統的繼承與發揚,也是對先進經驗方式的借鑒。要認清當前基層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狀況,從目標和內容出發,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
第三,堅持主觀與客觀結合的原則。主觀就是主觀能動性,,客觀就是客觀規律。規律是客觀存在的,不以個人的意志力為主義,而且會影響到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要遵循客觀規律,通過分析和思考去認識事物的基層黨校教育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發現新的規律,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創新。
第四,堅持實踐反饋原則。要對基層黨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創新,一個重要的檢驗方式就是實踐。通過在教學實踐中應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對教學過程與結果進行專業性的評估,從而檢測新的教育教學方式是否適合。所以,這個原則是新時期基層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必須堅持的原則,對提升教學成效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基層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
1.案例教學方法
首先,在基層黨校運用案例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思想政治課的興趣。思想政治課程有其特殊性,其理論性比較強,傳統的滿堂灌的模式容易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就會降低其學習積極性。案例教學跟傳統教學模式有所不同,主要是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知識學習的主角。從案例的展示到分析,都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基層黨校思想政治教師主要是發揮其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分析案例、了解其中包含的思想政治學知識。這些充滿生活氣息的案例能夠引發學生思想上的共鳴,夠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威嚴,把思想政治知識跟學生的工作和生活直接聯系起來,內化與心,外化與行,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就會愿意去學習。其次,運用案例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學習、討論和分析具體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能夠讓學生了解基本的思想政治知識,對概念的理念、判斷更加準確,還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調查分析、判斷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師生交流和溝通的過程,提升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能力,這些都是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為黨校學生在工作的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2.信息化教學方法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使得教育教學信息化的層次變得越來越深入,這場在包括基層黨校機構教育領域的變革相應的改變了教學生態環境,對教師原有的教學模式和觀念產生了沖擊,讓教育資源變得更加公平,促進了教育質量的提升,突出了教學活動的個性化與靈活性、開放性,對教師多項知識、技能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基層黨校教師從之前的個性創造勞動力轉變為個體創造與集體創造相結合。[2]所以,針對這種狀況,要成立相應的教師教學團隊,建立跨時空的專業共同體,讓思想政治教師專業分工更加細致化和精細化,能夠運用信息化進行教學,這是大數據時代黨校思想政治教師專業化分工的必然趨勢,也是精細化教學管理的必由之路。對于基層黨校思想政治教師來說,要能夠處理跟同事之間的關系,在教學和科研中承擔自己的職責,能夠與他人分享經驗,用客觀、理性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同伴,學習他人的經驗,吸收他人的專長。此外,還要能夠協調線上與線下教育教學內容,通過運用新型教學模式來提高教學成效。
3.基層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應注意的問題
部分黨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明顯,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把脈”不準確,“用藥量”達不到。所以,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就要從“認真細致”上下功夫,能夠“對癥下藥”,不管是采用哪一種教育方法,都需要經過廣泛的調查和論證,在準確性上下工作,不能倉促開展,也不能應付性的開展。[3]要切實把握“三準”:摸準參與學習的黨員的真實思想狀況、抓準思想政治教育要解決的問題,定準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案。在思想政治教育開展過程中,要明確教育目的,不套模式,能夠解決具體問題,給學生講道理切忌“假大空”,要實實在在,真正的講清楚。此外,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反饋,對已經解決的思想政治問題進行總結,對于尚未解決的問題進行研究,提高教育的針對性。要明確思想政治教育跟實際工作開展之間的關系,善于引導,也就是要強化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組織經驗交流活動,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曹建萍,項建軍. 關于新時期黨校教育管理的探討[J].傳記文學選刊,2016(4):25-26.
[2]李世輝,郭志浩.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基礎、內涵及體系探析[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7(02):21—22.
[3]龔蘭高.新媒體環境下的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創新[J].理論與當代,2015(10):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