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焰
摘 要:初中生物學新課標的主旨是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如果在備課、上課、組織活動等教學環節中,能夠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那么,課堂教學一定會受學生歡迎的,也一定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新課標下初中生物學教學要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新課標; 核心素養; 教學;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9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2-005-002
初中生物學新課標的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四個方面。現結合本人教學實踐體會,談談新課標下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挖掘教材,滲透生命觀念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新課標中的生命觀念應以細胞、生態系統、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等概念為基礎。初中生物課程中要落實生命觀念,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系統觀
生命是一個活的系統,如細胞是一個生命系統,生物體是一個生命系統,生態系統也是一個生命系統。這些系統中都包含了結構和功能等概念。
2.進化觀
生物的進化以及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一種普遍的現象。生物只有通過不斷的進化才能適應地球上復雜多變的環境,才能存活下來。在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第23章就涉及了生物的進化內容。那生物是從哪里來的呢?生物為什么會進化呢?這對生物本身是有利的還是不利的呢?教師提供相關圖片和資料,讓學生觀察、分析與討論,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生物進化的艱辛歷程,我們應尊重每一個生命。
3.生態觀
生命在哪里?生命與環境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教師在教授蘇科版七年級上冊第2章《生物與環境》時,首先請學生思考鼠婦、駱駝和鯊魚這些生物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讓學生形成這樣一個觀點:“生命存在于環境中,并且生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環境中。”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素材,通過多種形式,滲透生命觀念,讓學生真正了解自己,健康生活。
二、通過分析,提升科學思維方式
科學思維是指學生以客觀事實為根據,用觀察、比較等科學的方法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例如在蘇科版八年級下冊有這樣一個內容:“皮膚保護人體免受病原體的侵入”,那么皮膚是如何保護我們人體的呢?由于蘋果皮和皮膚有相似的功能,教師提示學生選用蘋果皮作為實驗材料“模擬探究皮膚是一道保護屏障”。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也可以參照教材對蘋果皮進行以下處理:(1)蘋果皮完好;(2)完好的蘋果皮接觸腐爛物;(3)在劃破的蘋果皮上涂上腐爛物;(4)在劃破的蘋果皮上涂上腐爛物,然后再涂上75%的酒精。請學生說出上述的這些處理方法分別模擬人體皮膚的哪種狀況?最后,由蘋果皮的實驗結果請學生推測皮膚的作用。
三、注重實踐,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是生物課程的一個重要特征。新課標明確科學探究能力包括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可以通過增加實驗次數、開展家庭實驗和設計探究活動等來實現。
1.增加實驗次數
部分教師在開展生物學實驗課時,有的怕準備實驗麻煩,有的怕實驗不成功,實驗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對于教材上的實驗,他們直接用講授的方法講給學生聽,或者播放視頻讓學生看,學生缺少動手操作實驗的機會,當然也就缺乏實驗操作的能力。例如蘇科版七年級上冊“唾液消化作用的實驗方法”,該實驗是對前面所學“口腔中唾液初步消化淀粉”知識的補充。組織學生實驗前,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實驗過程時,請思考:(1)A試管中加2ml清水,B試管中加什么?(2)每個試管中都有多少溶液?(3)為什么要將兩個試管進行振蕩?(4)為什么將振蕩后的試管放在37℃水浴中十分鐘?(5)滴加碘酒的目的是什么?學生明確了這些問題的同時,也領悟了實驗設計的精妙。在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鞏固了科學探究的技能,還加深了唾液初步消化淀粉這一知識的理解。
2.開展家庭實驗
家庭實驗是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實驗,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也是初中生物學課堂實驗的一個拓展,更是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例如,學生在學完“細胞的結構”后,教師可讓學生回家用橡皮泥制作細胞模型,然后將作品在全班進行展示、交流。又如,學生在學了“酵母菌”的內容后,教師提示學生可以用酵母菌制作饅頭。家庭實驗的開展,增加了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欲望。
3.設計探究活動
設計探究活動與一般的科學探究實驗是不一樣的,這種活動對于學生要求較高。初中教材多數是一般性的探究實驗,學生只要依照教材的實驗步驟規范操作,一般能觀察到實驗現象,得出結論。這對基礎好的學生較為容易,幾乎沒有挑戰,他們往往對實驗探究失去興趣。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讓學生設計探究活動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它可以對實驗目的進行創新,也可以對實驗材料,實驗方案進行優化。以實驗“探究綠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氣體”為例,在蘇科版八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找不到相關的內容,教師在課前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閱相關資料,明確所需實驗器材,設計寫出實驗方案,并對方案進行修改完善,待方案科學完整后,讓學生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果。
四、聯系實際,加強社會責任觀念
初中生物學教材的許多內容與生產生活實際聯系緊密,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用于解釋生產生活中的某些現象。如,學完《水中的植物》后,對“藻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的知識只停留在理論方面,筆者利用每周五下午的生物社團課時間,讓學生準備甲、乙兩個大小的透明塑料瓶,甲瓶中裝河水和水綿,乙瓶中裝加了含磷洗衣服的河水和水綿,把這兩只塑料瓶放在實驗室中。過一周待下次社團課的時候,讓學生觀察兩個塑料瓶中水綿的生長情況,讓學生分析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通過實驗讓學生認識到不經過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到河里對環境的影響,以此樹立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教師也可以通過設計一些跟生物學有關的比賽,讓學生關注環境保護。
由此可見,新課標下初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要求廣大生物教師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和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學生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初中生物教學質量一定能夠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