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榮
摘 要:長期以來,家長學校作為家庭與學校溝通的渠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校的家長學校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通過“面向教育,整體育人;面向師生,優化育人;面向家庭,全員育人;面向社會,全面育人?!彼拇蟛呗栽鲞M了學校與家庭、社會的交流與合作,拉近了彼此間心靈的距離,情感默契,教育和諧融合,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素質的發展、人格的塑造,正確地引導孩子做人,并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關鍵詞:多元; 溝通; 和諧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2-074-001
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將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的教育完美結合,缺少了家庭教育、社會的教育,孩子就很難走上成功之路。面對激烈競爭的社會,很多學生家長渴望孩子提高學習成績,渴望與孩子溝通,但由于缺少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使他們遇到“望子成龍心切,教學成才無方”的難題。近幾年來,我校十分重視家長學校的工作,一直把它視作家庭和學校溝通的渠道,在全體家委會和教師以及市教育局關工委領導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一次一次生動鮮活的家教輔導,一個個面對面的交流和家教講座,一條條充滿著教師期待的短信及其他活動,不僅增進了學校與家庭、社會的交流與合作,拉近了彼此間心靈的距離,情感默契,教育和諧融合,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素質的發展、人格的塑造,正確地引導孩子做人,并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我們嘗試四個面向,取得了家庭、學校、社會三贏的效果。
一、面向教育,整體育人
家長學校,為家長提供了科學的家庭教育環境,家長學校密切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關系。把家庭、教育和社會三者聯系在一起,從而使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的教育日趨和諧,家長學校的創辦有利于促進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1.健全制度,加強各層領導。學校把家長學校的建設列入學校的整體計劃,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學校校長擔任家長學校的校長,設立有經常關心下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教育經驗的教師兼任學校講師團,全體班主任老師、家委會成員組成教育機構。定時定點開展家校活動。
2.家校聯動,提高效益。由于家長是來自四面八方,職業階層、文化程度、經濟狀況、生活經歷、思想修養和孩子表現各有不同;學校是對孩子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但不能囊括教育的全部內容,要使學校教育取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必須與家長取得配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校通過家長學校的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聆聽孩子的心聲,暢想孩子的未來。
二、面向師生,優化育人
家長、老師、學生三者之間的默契配合,暢通了教育信息交流的渠道。老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通過家長學校的反饋交流,形成最佳教育的切合點,使家長學校質量有了基本保證。
1.“上課”與家長會相結合。家長學校畢竟是家長在業余時間自愿參加,故時間不宜太多,我們把“上課”與家長會結合起來,每次學?;蚰昙夐_家長會,總是先安排一點時間講“家教的專題課”“學生的學習困難的預防與疏導辦法”“家庭美德與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和訓練”爭取家長聽得進、記得牢,達到認同與內化的境界。這樣家長與班主任交流意見,加強對子女的教育。
2.“上課”與個別指導、咨詢相結合。我們實行以“上課為主”根據班主任平時對學習困難生、品德行為較差的學生的跟蹤情況記載,舉行學生家長學習班,盡可能及時解決不同類型的學生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個性問題,經過家長會改進了教育子女的方法,在學校和家庭的配合下,使這些學生有了很大的進步。
三、面向家庭,全員育人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普及家庭教育科學知識,提高全體學生家長的教育水平,是增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向同步推動素質教育,培養一代新人的重要環節。
1.發放家校聯系卡。一學期來,家長學校十分重視加強家校間的日常聯系。印發家校聯系記載表,使家長在第一時間內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教師又能及時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現,經過雙方努力,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幫教措施,使家校教育更有效。
2.開展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幾個學期來,我校把這項活動作為家訪的重要工作,規定某月為家訪月,教師要提前對學生家訪內容做好準備,同時記載好反饋情況,尤其是對后進學生,要求全體教師與其結對子,每學期經過家訪使廣大教師更深入地了解到學生在家表現,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方便了自己的工作,提高了工作實效。
四、面向社會,全面育人
學生是有著現實生活背景的人,是社會生活群體中的一部分。社會生活反映出來的文化、道德、人文、習俗等對學生成長發展產生著影響。從關注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思考,以塑造“家鄉好孩子”為目標,我們家長學校積極開發和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通過有效整合,豐富學校、家庭、社會合作教育,提升家長學校教育的內涵,走進全面育人的境界。
1.注重吸納社會名企文化、民間藝術、本土文化、環保、法制、人文等資源,拓展家長學校的課程,充實家長學校教育的內容,通過請進來,舉辦主題講座的方式,進行家長學校的課程教育。我們請企業名人、民間老藝人講述成長經歷,請鎮區派出所、環保辦公室領導作專題講座,使社會優秀的教育資源與家庭、學校的教育有機融合,形成教育的體系。
2.家校聯動,塑造“家鄉好孩子”。我們家長學校從三個方面切入:一是同家長一起評選“好孩子”,通過評選活動引導家長關注孩子的社會實踐活動,重視對孩子社會生活層面上的教育,鼓勵孩子關注社會,融入社會,踐行社會公德,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二是通過“家鄉好孩子”的德育專題教育引導家長與學校配合指導孩子積極參與“家鄉好孩子”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得到道德體驗,提高道德認知,為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夯實基礎。三是走進社區聽取社會對學校教育的建議。通過社區咨詢,不斷調整家長學校的教育,改進教育的方式,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和諧教育,實現全面育人。
教學尚須人品高,樹直還需勤培育。孩子的成長,不僅是家庭的事、學校的事,更是社會的事,只有發揮教育的綜合效應,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雖然家長學校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真正把家長學校辦到家長的心坎上,尚須不斷努力,相信有廣大家長的配合,我們的家長學校會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