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國 李晶飛
【摘? 要】“十三五”期間是信息化的大發展時期,智能化產品是防爆電器行業的發展趨勢,因此,提高人員素質是加快企業發展的關鍵。要充分認識企業最寶貴的資源是人才,市場的競爭不僅是產品、技術、管理和服務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是市場競爭中最核心的競爭。
【關鍵詞】防爆行業;新常態;人才培養。
1未來防爆行業發展方向展望
近年中國政府提出了以“新常態”和“供給側改革”為兩大核心概念的“新經濟”增長模式。防爆行業也正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在供給側改革的作用下全面推動轉型升級。我認為未來防爆行業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變化:
1.1全息系統化
全息系統化也即智能化,隨著防爆技術的發展,防爆產品生產智能特征也越來越明顯,其中機器人與數控機床與互聯網的智能結合就是一項重要應用。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開始采用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來提高產能,釋放效能。同時防爆產品的智能化也會大大提高,一鍵操作、智能控制、智能診斷、智能管理,通過互聯網聯通,這一切皆有可能。未來制造業將向服務制造發展,企業生產方式從單一產品制造,向“產品+服務+整體解決方案”轉變。制造企業、互聯網企業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將呈現出加快跨界融合的步伐,跨界融合將成為新業態。
1.2防爆專業崗位會更加細化
利用大數據組合成專業體系,將防爆專業崗位細分,讓專業人員做更加專業的工作。智能制造會令員工數量大幅減少,而對勞動素質卻能得到提高。今后的防爆企業員工將會成為智能工廠的維護員、巡視員和管理員。智能制造解放人類腦力的時代馬上就要到來。
1.3產品網絡全球化
互聯網技術發展創造了一個萬物互聯的新世界,給企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例如企業與客戶之間就產品質量、技術升級、售后服務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實現了跨地域、跨空間的及時溝通,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工業大數據、工業機器人這些我們之前前所未聞的新鮮事物已經開始在企業在發揮巨大作用。在現代設計方法、標準技術、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的支持下,根據客戶個性化需求,為客戶量身定做的生產方式將逐步盛行。
1.4綠色發展態勢將進一步穩固
隨著工業的發達,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可用資源減少,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所以今后防爆產品在其設計、制造、使用和銷毀的過程中,必定會從滿足人類適宜生存環境和健康的角度要求出發,從生產過程及資源能源低碳化到資源循環利用,綠色制造正在向我們走來。
2應對兩化融合變革產生的新業態的策略
2.1優化課程設置
在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中應增加了與兩化融合相關的《PLC與自動線調試運行》《單片機技術與設備檢修技能》理實一體化課程,目前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一般只開設計算機基礎。缺少計算機網絡及應用方面的知識,是不能滿足兩化融合背景下崗位知識與技能要求,所以我們在專業課程設置中既保留現有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外,又增設了以《計算機控制及管理》為內容主線的計算機應用課程。
根據企業兩化融合后機器人進入生產崗位實際,我們設置了《機器人原理與應用》課程。為進一步適應“互聯網+”的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增加與機電一體化相關的《網絡技術應用》課程。
兩化融合背景下的自動生產線設備中增加了信息化、網絡化要求,且信息化不僅在生產過程中起作用,已經融入于設備的部件、原料和產品之中。所以,在專業課程中增加了一門包括電機、傳動部件、氣動裝置、單片機、PLC,傳感器等沙及信息控制內容的《智能控制》課程。
2.2重構課程內容
雖然目前專業課程中都含有信息化內容,但是信息化的深度與廣度還不夠,需要充實。例如傳感器作為兩化融合過程中的主角之一,我們在課程教學不停留在知識的驗證水平,同時增加信號檢測知識與技能、智能化檢測及新型傳感器內容。單片機也是兩化融合過程中的主角,無論是產品管理、設備管理、質量管理等,從傳感器檢側來的信息都要通過單片機類的微處理器接收后上傳到計算機,所以我們的教師在課程講授中特別突出了單片機應用系統的檢測技能、維修技能、網絡操作技能。增加液晶顯示、上位機控制、智能檢測等技術的相關內容,為兩化融合培養自動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復合型技能人才。
2.3重新修訂教材
以前教材大多以理論為主,缺乏學生動手操作環節,為適應兩化融合背景下的行業企業需要,校企聯合開發基于崗位工作內容、融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和行業標準重新編寫專業核心課程教材,教學內容開發是以行動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以崗位工作任務為中心,強調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讓學生經歷符合專業崗位真實工作的全過程,真正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融合,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融合。
2.4改變教學手段開展教學資源庫和在線課程建設
以國家級在線開放課程和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為引領,分層次建設國家、省、學校三級在線開放課程和專業教學資源庫,大力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借助職教聯盟平臺,聯合合作企業,建設試點專業教學資源庫。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建設包括專業教學標準、課程資源等專業共享教學資源,建成對外開放在線課程5門以上,滿足學生時時處處和終身學習的要求。
2.5加強創新教育
兩化融合對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傳統的只熟悉信息技術或只懂得行業領域知識的人才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企業需要,企業急需的是新型人才,復合型創新型、實踐型人才。機電一體化專業(防爆方向)應大量開設各種選修課,如組態軟件、PLC與電機控割等。這些課程既能開擴學生眼界,又能深化課程知識,還可以組織各種技術社團,通過共辦社團的形式促進校企深度融合,為企業解決產品兩化融合方面的技術問題,也能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技能。同時推進校園信息化建設,學生通過校園信息學習平臺,培養自我學習、隨處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袁景翔“. 互聯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創新的規律及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7(11)
[2]張文. 基于“互聯網+”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教育探索,2016(12).
[3]南旭光“. 互聯網+”職業教育:邏輯內涵、形成機制及發展路徑[J].職教論壇,2016(1).
[4]李紹春,《適應新常態 促進防爆電器行業創新發展》,中國工業報,2016.8
作者簡介:張明國(1986-),男,黑龍江雙鴨山人,工程師/講師,現就職于黑龍江能源職業學院 機電系
李晶飛(1984-),女,黑龍江雙鴨山人,副教授,現就職于黑龍江能源職業學院 機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