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清偉
摘要: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識字與閱讀是其中的主要教學任務。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進行,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育的效率也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識字與閱讀教學相結合也成為相關改革主要趨勢。因此,本文將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識讀結合的實際狀況、促進識讀結教學結合的有效措施進行討論,以求為識讀教學結合方面的實踐做出理論性的指導,從而推動小學語文教育的整體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識字 閱讀 教學關系
基于素質化教育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學方面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單一的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已經無法適應現階段的教學任務。將識讀教學相結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一方面,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兼顧識字,這對學生識字量的積累大有益處;另一方面,在識字的同時學生也能適當進行閱讀,從而提高閱讀量,強化閱讀能力。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發展后,學生的學習能夠得到顯著的提高,這對其未來的發展也是有重要意義的。
一、目前小學語文識讀結合教學現狀
小學語文識讀結合教學的現狀是相關措施提出的必要前提。經了解,我國現階段實行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結合的現象還不普遍;這種狀況的存在,必然會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造成限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比較復雜,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在應試教育理念的長期影響下,教師把追求分數當成教學的終極目標,希望簡單的通過識字量的積累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但是,在這種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學生的閱讀能力難以得到提高,這個弊端在小學階段也許不顯著,但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生受到的不利影響也會逐漸的擴大。造成識讀分離的另一個原因則是教師對新教學理念的接受效率低下,一方面,某些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死板單一,不能有效的根據學生的特點調整教學方案,而語文是一門重視感情培養的學科,機械性的教學方式只會限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出思想僵化的應試學生。另外,我國小學語文教師結構中,中年以上人群所占比例不小,受到年齡的限制,往往難以有效吸收識讀教學的精髓,這樣就造成相關教學流于形式,難以真正的發揮作用。
二、小學語文中識字與閱讀結合教學的主要特點
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結合能夠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如果盲目的將其割裂,勢必會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未來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一般而言,學生識字需要掌握字形、讀音和用法。眾所周知,識字的目的是為了閱讀,如果識字不能用于閱讀,那么也就失去了其應用價值。因此,可以認識到,識字是閱讀的基礎,閱讀是識字的目的,任何將二者分離的教學行為都是不理智的,應該盡可能的強化語文課堂中的讀寫結合。在實際應用中,學生經過識字教學后,便能夠熟練的對文章進行閱讀,并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加深學生對識字的印象,從而形成識字為了閱讀,閱讀反哺識字的良性循環。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將識字和閱讀兩種教學結合起來,以求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與閱讀教學有效結合的措施
(一)在閱讀中有效識字
正如上文中所言,在識讀教育相結合的狀況下,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對識讀量進行積累。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簡單的閱讀便能高效的收獲識讀量,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單純的依靠學生進行努力,教師的幫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小學生的學習時間比較短,在識讀量方面的學習經驗也相對較少,這就使其難以掌握漢字的字形規律,借助字形來進行識讀量的積累更是艱難。因此,教師要在這方面進行引導,反復對學生進行字形方面的練習,使得學生能夠比較熟練的掌握字與形之間的練習。受到學習能力的限制,小學生在進行生字學習時,教師經常會采用聯想的方式進行教學,而其主要的表現形式則是造句等。在通俗有趣的句子中,學生的記憶能力和接受效果都能顯著的提高,這能夠有效的減少識字教學的難度。
《寒號鳥》是小學語文中的必讀課文,該文章內容簡單、生動易懂、故事性強,這也使得教師在識字教學方面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間,而這對識讀教學的結合顯然也是利好條件。識字是識讀教學的前提條件,在經過教師的書寫、領讀、讀音分析之后,學生可以對字形產生一定的記憶,通過反復的練習之后,可以達到熟練的程度,當然,這種教學方式適合比較形象的漢字。漢字中同樣存在抽象字體,如難、解等字體,這種相對抽象的字體不適合用反復練習的方式進行學習,與之相對應的,識讀教學能夠在這方面發揮其優越性。
正如在《小壁虎借尾巴》這一文中,課文中對小壁虎的行為有所描述:“小壁虎借不到尾巴,感到很難過?!彪y過這一詞對心情進行描述,但由于其抽象性使得學生難以用言語進行表達。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協助識字教學的開展,適當情況下,還能讓學生扮演小壁虎,描述自己的心情,讓其他學生充當裁判,對該學生的描述進行補充,以此確保學生在充分參與課堂的同時接受識讀結合的教學。 閱讀過程中,語句的分析同樣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可以發揮作用,對漢字使用語境和含義的充分把握同樣是必不可少的,這既是一種閱讀輔助手段,同樣也是一種識字能力鍛煉。綜上所述,如果想要加深學生的識字能力,結合閱讀是必不可少的。
(二)在識字中有效閱讀
在閱讀中可以實現識字教學,同樣在識字中也能進行有效閱讀。識讀教學的途徑眾多,但使用比較廣泛的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培養語感。不管是在進行哪種語言的學習,語感的培養都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語感能夠強化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語感的培養需要經過大量的閱讀來實現,在進行識字量積累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能夠培養出一定的語感,這對今后語文方面的學習大有裨益。第二,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掌握字詞內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進行閱讀練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尋找文章主旨句的題目,而這也從側面昭示著這些關鍵字詞的重要性。因此,在進行某些文章的學習時,必須根據實際情景,理解漢字的內涵。
在有一定情感內涵的文章中,學生如果無法對其中的情感進行準確的理解,教師可以進行一定的指導,促進學生強化對識字的理解。在具體實行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先將表示情感的詞匯劃出,再進行內容方面的理解,如果還是存在理解方面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結合全文對單一字詞進行理解,從而確保字詞的解釋保持準確,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利用閱讀理解字詞,但還無疑問的是這種方法能夠有效的強化識字與閱讀教學的結合。第三,學而不思則罔,死記硬背的識字方法會造成學生只知字形,不知含義,或者是在實際應用方面不符合語境的狀況產生。針對這種狀況,教師必須強化練習,使學生的理解和應用相結合,從而強化其學習能力。
(三)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關鍵人物。因此,教師積極的發揮自身作用,輔助學生高效率的完成各種高效率的教學任務,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自是不必多說,在課外教師同樣需要發揮引導作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教師作用的發揮提供了便利,這改變了教師在課堂之外只能依靠家訪對學生產生作用的傳統形式。結合現今情況而言,教師普遍能夠通過QQ、微信和家長實現溝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課堂教育和課后教育的有效銜接。教師通過各種通訊方式為家長提供作業信息,以求學生能夠完成課堂作業,達成有效練習;另外,教師也可以適當向學生家長推薦課外讀物,強化學生的閱讀和識字能力的結合。
四、結語
總而言之,識字和閱讀教育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教育工作者必須對此存在清晰的認識,并且根據這種狀況制定出符合學生發展需要的教學方案,以求提高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學習效率,從而為學生長久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現我國的素質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玉元.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和閱讀教學的關系研究[J].才智,2018,(10):19.
2]向以瓊.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和閱讀教學的關系[J].華夏教師,2018,(04):67-68.
[3]李玲玲,徐文娟.雙劍合璧,讓語文教學更精彩——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關系[J].中國校外教育,2015,(20):115.
[4]吳永琳.如何處理小學中段語文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的關系[J].課外語文:下,2017,(12):119-119.
[5]吳敏.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和閱讀教學的關系[J].赤峰學院學報:作文教學研究,2017,(01):70-70.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孟姑集鎮卞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