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實生活中,高中生家長進行陪讀教育的現象十分普遍。陪讀雖然能夠為學生生活帶來一定便利,但是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卻不一定是好事。本文將從高中陪讀教育現象產生的原因出發,分析陪讀對于高中生成長的影響,并針對陪讀教育提供一定的建議。
關鍵詞:陪讀教育;高中生;成長;影響
一、 高中陪讀教育現象產生的原因
(一) 教育資源配置不平等
教育資源配置不平等可以說是陪讀教育萌發的最根本性原因了。隨著時代的發展,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而因為教育資源的不平等,越來越多的家長為了孩子能夠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為孩子選擇了口碑較好、師資力量較強的名校進行學習,而這些學校大多數都不在學生家庭所在地。因此,有的家長就會選擇陪讀來照顧孩子學習時候的起居和飲食。
(二) 應試教育的缺陷
在應試教育體制中,分數可以說是決定了學生的升學以及就業,即使是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對于學生的評價依然離不開分數。而且,越來越多的家長深信只有在進入一個好的高中才能夠獲得好的成績,進入一個好的大學,獲得一份好的工作,從此走上人生巔峰。因此,許多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視,也非常樂意放棄自身的工作,全心全意地幫助孩子進行學習。
(三) 高中生自制能力較差
高中生的控制能力較差,容易受不良現象影響也是家長選擇陪讀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高中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無法自拔,有的學生甚至會逃課去網吧玩游戲,因此導致成績一落千丈。除此之外,有的社會不良組織,比如傳銷等,也容易因為高中生心智不成熟、抵制誘惑的能力低而將高中生作為目標,甚至將高中生拉入犯罪的深淵。因此,家長認為陪讀能夠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幫助孩子抵制不良誘惑。
二、 陪讀教育對高中生成長的影響
陪讀教育或許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避免學生沾染上不好的生活習慣以及作風,但是陪讀教育對于高中生成長來說,還是存在較多的負面影響。
(一) 不利于高中生獨立人格的養成
培養高中生的獨立人格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處理自身事務、融入集體的生活、做出自己的決定,對于學生之后的學習生涯以及工作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高中階段是學生獨立人格養成的重要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階段對學生過度進行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就剝奪了學生適應社會的機會,最終很有可能會導致學生對于家長過度依賴,缺少自身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尤其是有的家長在陪讀的過程中包辦了學生的一切事務,導致學生生活能力差,不能夠獨立進行生活。
(二) 增加了學生的心理壓力
一般情況下,家長進行陪讀時都會將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學生的身上,對于學生來說其實也是一種壓力。如果學生成績的確有所提高倒也還好,但是如果學生成績沒有提高,或者是有所下降的話,會覺得對不起家長的付出,產生內疚的心理,很容易會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除此之外,有的家庭經濟條件并不好,更多的是為了學生而不得不進行陪讀。這不僅僅對于家庭來說造成了經濟損失,而且也增加了學生的心理壓力。
(三) 不利于高中生與同齡群體的交往
學習時期鍛煉的與同齡人交往的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通過與同齡群體交往,學生之間能夠培養友誼,能夠相互學習,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但是家長進行陪讀導致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除了學習就是家長,尤其是有的家長認為已經包辦了學生的全部生活問題,學生只需要專心學習就好,其他問題都不用考慮。長此以往,學生缺乏與同齡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不利于學生的社會性發展,也不能夠與同學培養深厚的感情。
三、 針對高中生陪讀教育的建議
(一) 提高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學生責任感
一方面,作為學生自身來講,要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要事事依賴父母,要有意識地去提高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同時,還要學會對不同的社會現象進行分辨,自覺抵制身邊的不良誘惑。另一方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如果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理想,要學會多從自身找原因,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家長沒有義務進行陪讀,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二) 轉變教育觀念,注重學生全面發展
成績的好壞并不是衡量一個學生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家長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改變傳統的以成績為王的教育觀念,注重學生良好思想品格的培養,幫助他們形成感恩、寬容、堅持、友善的待人處世之道。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之后,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興趣和優勢,多多詢問他們自身的意見和建議,幫助他們選擇一條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只有家長對待高考變得更加理性,才能夠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實現孩子的全面發展。
(三) 注重自身言行,樹立榜樣作用
身教勝于言傳,對于孩子來講,最好的教育永遠是家庭教育,父母的言行對于孩子來說是最好的行為標桿。父母要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尤其是有的家長對于問難和挫折的態度與做法,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時,能夠迎難而上,堅持不懈,直到解決困難。
四、 結束語
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中,陪讀教育是普遍存在的,至于陪讀對于學生的影響究竟如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不可否認的是,它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筆者認為負面影響大于其積極意義,希望家長選擇陪讀時能夠慎重考慮。
參考文獻:
[1]蔡穎.從社會學視角審視教育陪讀現象的利與弊[J].教學與管理,2015(09):44-46.
[2]張吉發.中學生家長陪讀問題簡析[J].教學與管理,2012(03):54-55.
[3]丁芳.父母陪讀行為的心理學詮釋[J].山東省團校學報青少年研究,2011(01):46-48.
作者簡介:
楊曉昇,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