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語訓練是英語課程教學的核心,也是體現學生語言認知積累的有效途徑。針對學生英語口語表達的靈活性和準確性,注重家?;?、小品表演和爭辯討論,利于學生在有效發現問題和深入探知的基礎上形成豐富感知,增強口語表達的準確性與靈活性。創設多樣化語言表達情境,利于學生在聚焦核心要點中強化識記和準確運用,切實增強自身的英語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口語;交際;策略
當前英語教學中存在“啞巴英語”問題的不在少數,究其原因則是學生缺少足夠的語言表達情境,缺少真正意義上的互動交流。交際是口語表達的生命線,是學生學習和使用英語的重要載體。圍繞英語的交際性,突出方法的多樣化和交流的情境性,一方面,能有效活化課程教學資源,利于學生在識記中學習和使用英語;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走出以本為本的單一化訓練模式,利于學生在主動探究問題和盡情表達中深化感知運用。越是開放性的英語口語交際,越能讓學生在主動交流溝通的基礎上獲得深度感知,切實提高自身的英語表達準確性和靈活性。
一、 邀請家長,互動交流
給學生營造隨時隨地學習和使用英語的良好氛圍,讓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在課余時間都能有更多交流,定會幫助他們養成“處處留心皆學問”的學習習慣。多創設開放化的英語表達話題,引導學生針對各自的感知主動提出相應的意見和觀點,能夠讓他們針對各自的發現主動加以交流。
邀請家長參與英語教學,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主動和教師溝通,定會有更多驚喜發現。如,在六年級英語下冊的“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Story time”教學中,針對small、big、strong、weak等單詞,可邀請家長就“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lion(mouse)?”“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tter,the lion or the mouse?”“From the lion and the mouse,what do you get?”等話題主動和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交流環境中獲得更多的深刻認知和獨特感受。結合學生與家長的交流溝通,不妨建議學生針對各自的理解感知主動梳理相應的知識要點,讓學生能夠結合各自的發現進行表達交流。
邀請家長參與口語訓練,能夠讓學生在主動提出問題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感觸,利于其在深入表達交流中形成深厚感知。歡迎家長對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多提意見,多給他們相應的評價,幫助他們在接受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獨特發現。建議學生根據家長意見多提出自己的觀點,鼓勵他們能夠運用簡單的英語與家長對話,表達自己的理解感知。
二、 小品表演,活化認知
口語操練講究的是實踐性和情境性,需要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在相互對話的過程中探尋破解策略。小品表演,能讓學生在主動模擬表演的基礎上產生有效思維,生成豐富感知。小品表演,能給學生提供更為輕松自由的英語表達氛圍。
借助小品表演活化課程內容,能使學生享有更多的話語表達權。如,在五年級英語下冊“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的“故事時間”教學中,針對“What do you usually do for your parents?”的表達主題,可建議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模擬一家人的生活場景,鼓勵學生分別扮演Mom,Dad,Son,Daughter等不同的角色,建議他們就“How are you going to help your parents?”主動進行扮演各種神態和動作,讓他們在主動圍繞表達中心進行深入交流中豐富認知思維情感。很多同學通過模擬各種不同的角色,圍繞“What do you talk to your family?”主動提出相應的觀點,幫助他們在交流溝通中強化表達運用。
基于學生小品模擬表演運用,多給學生相應的自我創作機會,能讓他們在主動交流溝通的基礎上獲得真實認知。結合小品表演,可組織學生對各自的模擬感知和認知積累進行總結反思,讓他們在深化識記運用中提升語用的準確性和靈活性。
三、 討論爭辯,取長補短
英語交際歡迎各抒己見,歡迎學生針對問題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觀點。爭辯討論,能讓學生彼此從對話中學習提高,在相互質疑爭辯中取長補短。爭辯討論,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話語表達權,主動運用英語交流。討論爭辯,能夠讓學生在交際中碰撞思維,產生靈感。如,在五年級下冊“Unit 7 At weekends”的“Story time”導讀中,根據Mike和Su Hai的對話,圍繞“How to make weekends become more interesting?”話題,運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交流,幫助學生在彼此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真實認知感悟。在討論中,很多同學就“chat on the Internet”“go to the cinema”“have a picnic”等進行了爭辯,都認為自己的觀點更有趣味。教師則在學生爭辯的時候多追問,從深層次挖掘其中的表達要點。
以討論爭辯為契機,能給學生更多的交流表達機會,便于其在深入探討中把握重點,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關注學生的不同,多給他們相應的策略指導和方法引導,幫助他們在主動建言獻策中認真歸納總結,促進其知識技能有效內化生成。
如前所述,學生英語口語操練的方法多樣,貴在得法。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出發,多給他們相應的提示,多給他們主動對話和交流的機會,定會利于他們在主動傾訴和自由表達中獲得深刻感知印象。突出口語操練的情境化、開放性和趣味化,定能讓學生在自由、快樂表達中獲得深厚認知積累,利于其在積極探索語言表達運用中獲得真切感知體驗,切實提升其語用準確性和靈活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丁海燕.說出來的英語才是真正的英語——談小學英語口語訓練[J].校園英語,2015(10).
[3]曾科峰.巧妙創設說話情境,促進小學英語口語教學[J].教育觀察,2015(12).
[4]王馳.情感因素對小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研究的文獻綜[J].校園英語,2017(37).
作者簡介:
孫繼沖,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馬坡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