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亞紅 張嘉偉(邯鄲廣播電視大學))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推進,大學生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勞動就業、供需關系出現結構性錯位。一方面,我國勞動就業面臨勞動資源供給總量大,宏觀上供過于求;另一方面,勞動者的技能結構和素質能力與需求又不相匹配,微觀上供不應求,復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綜合人才嚴重不足。我們在網上對以邯鄲地區為主、全國各地79個用人單位開展了會計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要求問卷調查,并與部分邯鄲地區用人單位進行座談,調查數據顯示:用人單位需要或基本需要處理人際關系能力占96.2%、解決問題能力占95.89%、心理承受能力占94.94%、組織管理能力占94.94%、發展創新能力占92.41%,從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來看,現在企業用人不僅僅看個人學歷,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等硬件,更關注學生有處理人際關系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創新發展能力等軟件,許多企業認為,個人綜合素質和工作態度比學歷及資歷更重要,企業需要的是員工持續發展的能力。這就對開放教育畢業生的能力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所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是電大的必然選擇。
綜合職業能力的內涵,我國還沒有就會計人員綜合職業能力界定和描述達成統一和權威的意見。本課題將其界定為:
綜合職業能力是從事某項職業應具備的多種能力的綜合。會計綜合職業能力是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在會計的職業活動或情境中進行類化遷移與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會計職業任務的能力。不是單一的一種能力,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是各種能力的“綜合”。會計綜合職業能力包括處理人際關系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發展創新能力五種能力。
1.對會計學生而言,經過二年半的學習、訓練,熟悉或基本熟悉了各個會計崗位的職責要求,基本具備了勝任會計職業崗位的必要條件和會計職業綜合能力,為學生就業、再就業和職場升遷提供了一定基礎,增加了學生的職業成就感和滿意度。
2.對教師而言,教師具有良好的實踐能力,才能使受其教育的學生具備相應的綜合職業能力。我校會計教師為了提高自身能力,通過進廠參加會計崗位鍛煉、向行業企業會計師請教、咨詢等方式,增強了會計實戰經驗,提高了教師專業化發展能力,提高了雙師型教師素質。
3.對學校而言,電大能否贏取聲譽關鍵在于教學質量是否讓人滿意,是電大向開放大學轉型的一個核心。本課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實現了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使邯鄲市會計專業建設更上一個臺階。
4.對企業而言,招聘的會計人員具備了會計綜合職業能力,可以減少用人單位上崗前的培訓環節,減少企業用工成本,這是企業和社會樂意接受。從對部分學生座談來看,用人單位對我校會計學生比較滿意,放心大膽地安排在出納、會計和主管會計等重要崗位上,說明了電大培養的學生質量是可靠的。
本課題是電大關于開放教育會計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研究的一個先例,其研究成果有助于開放教育會計專業建設,培養的會計人才基本能夠滿足行業企業的用人標準。
互聯網信息時代,口碑就是生命。開放教育會計專業學生能否贏取良好的聲譽關鍵在于教學質量是否讓人滿意,因此,本課題研究基本達到了目的。
通過調查了解會計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現狀,在實踐教學和雙師型教師建設方面采取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助理會計師資格證書考試,有部分學生取得了助理會計師資格證書,達到畢業后能夠盡快就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電大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實現了電大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高了會計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取得了學生滿意、社會滿意的根本目標。
1、開放教育會計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調查報告,以邯鄲電大會計專業學生為例。通過對以邯鄲為主、全國各地用人單位進行會計人員綜合職業能力要求的調查,了解到用人單位最需要會計人員具備的綜合職業能力依次為:解決問題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處理人際關系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發展創新能力。學校應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和標準,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增加會計綜合職業能力課程,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更好地適應單位對會計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要求。
2、開放教育會計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針對邯鄲電大開放教育會計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調研中存在的問題:課程培養體系設置不合理;實踐教學環節較薄弱;課程考核方式不適合;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完善。提出相應的完善對策:完善課程培養體系;強化教學實踐環節;改進課程考核機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部分完善對策得到采納,應用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電大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增加了電大學生就業能力和競爭能力。
本課題采取行動研究法、調查法、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研究方法,通過對我校開放教育會計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現狀的調查,了解了會計專業學生目前綜合職業能力情況,總結出提高綜合職業能力最為有效的方法是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學習,提高專業技能。采用行動研究法,分析了學生會計綜合職業能力培養過程中的問題,并進行反思、診斷,制定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改進了學生會計綜合職業能力培養,使會計專業學生形成了綜合職業能力。
1.完善了課程培養體系。為了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從2018春會計專科選修課增加了《會計操作實務》和《金融市場》課程。為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2018秋會計專業必修課增加了思想政治課,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調整后的開放教育會計專業的課程培養體系,打破了學科界限,以培養會計專業綜合職業能力為主線,體現了習主席的 “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養綜合能力”
2.強化了實踐教學體系。為了增強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首先從2018春會計專科選修課增加了《會計操作實務》實踐教學課程,安排了面授導學。其次請企業退休會計到學校,傳授如何具體解決會計工作中實際遇到的各種問題,如何具體運用自己的綜合職業能力等。再者,開展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與會計師事務所簽訂協議,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由師傅言傳身教,使會計人才培養的目標具有針對性、實踐性和先進性,縮小學生能力培養與用人單位需求的距離。通過以上形式,形成了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和集中實踐教學體系,為綜合職業能力教育與培養提供了堅實基礎。
3.改進課程考核機制。我們改進了《會計核算模擬實驗》考核方式,由原來的學生根據在實踐單位實踐情況,撰寫實踐報告,由學校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實踐情況和實踐報告水平評分。改為學生參加現代學徒制試點,在會計師事務所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學習,由師傅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分。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我們首先根據新增課程情況,聘用了相關課程老師,完善了教師隊伍。其次選派會計專業教師參加了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相關培訓10次,提高了會計教師綜合職業能力,通過教師言傳身教,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再者聘請了退休會計作為兼職教師,有效縮短教學過程中從課堂到企業的距離, 使學生在學校就能得到幾乎等同真實財會工作崗位的鍛煉機會,使會計教學更能貼近會計實際, 大大增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初步構建了電大開放教育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理論與實踐體系,形成了一系列的具體做法及經驗,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會計專業學生按期畢業率平均為65%左右,雖不如其他專業的按期畢業率高,但由于具備了就業競爭力,招生人數由第四位升到了第三位。同時,提高了課題組教師的科研與專業素質,促進了學校可持續發展與內涵品質的提升與跨越。
會計人才培養質量較高,得到了學生和企業的認可。從對部分學生座談來看,用人單位對我校會計學生比較滿意,放心大膽地安排在出納、會計和主管會計崗位上,說明了電大學生質量比較可靠,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時,電大近幾年加大了教育教學改革,與其他網絡高校相比考試難度大、學生多、學風好、信譽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課題組經過一年半研究,完成了研究計劃,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撰寫了“開放教育會計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調查報告”論文;完成了“開放教育會計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研究” 報告。
由于時間緊經驗少,課題有些方面只是淺嘗輒止,有些實踐研究僅僅浮于表面,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有些想法由于種種原因沒能按期進行。在開放教育會計專業學生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探索過程中,怎樣改革才能真正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針對性,對學生的各種教育如何才能與企業“零距離”地對接,以此大幅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這還需要我們下一步去重點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