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桂華
摘要:就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現狀來看,存在著教學方式方法老套、任課教師專業能力與教學能力的不匹配等諸多問題。相關任課教師應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的作用,幫助學生平穩、健康地度過青春期。在自主學習的模式下,可以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教師更為高效地進行相關內容的教學。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初中其他主流科目不同,可能并沒有多少考試內容,但也是整個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比教師一味地灌輸內容,倒不如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反而會達到更好的效果。就傳統的教學模式來看,由于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普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學習積極性較差,缺乏思維的活躍性。因此教師需要重新整合課程資源,把課堂歸還給學生,尊重他們的主觀意愿。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加強指導,這樣才能真正上好初中道德與法治課。
一、學會自主預習,閱讀課外書籍
要構建好道德與法治課自主學習的模式,需要學生配合,提前做好準備工作。閱讀課外書籍有利于學生積累素材,增長自身見識。教師可以與每個班的班主任進行溝通,對相關工作進行協調,例如可以建立一個以道德法治類書目為主的圖書角,這樣學生在課余時間,都可以去進行自主閱讀,從而培養其學習自主性。
比如在學習第二單元《做情緒情感的主人》時,可以在圖書角提前安排布置一些心理學相關書籍,讓學生先大體了解人自身的情緒情感。閱讀放松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學習進步的預習過程。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之后,再結合生活實際,經過教師講解,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做好預習,充分使用課本,發揮課本中“學海導航”的作用,幫助學生進行預習。學生可以自主學習這個板塊,輔助進行預習,充分了解這個單元的大致內容以及學習重點。這樣對重難點的認識就會更加全面。
二、構建師生互動模式,學生進行講學
創造機會讓學生上講臺講課,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能夠大大深化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的深刻記憶。在教學道德與法治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確定一個主題,并為這個主題準備一些相關的資料。教師在對所要講的內容進行一定的篩選后,可以讓學生上講臺自己講解一些較為簡單的課程。最后,由教師歸納總結,補充更深層次的相關知識。
如八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五課《做守法的公民》,本課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近,生活中有許多可以用到的例子。所以在講解本課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自愿報名準備,當“小老師”來講解這一課題。有一位學生上臺后發揮就很出色,達到了理想的效果。他舉了一些身邊的例子,有的同齡人早早輟學,沒有進一步學習,年紀輕輕卻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然后借此警醒大家要;學法用法,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緊接著又結合課本知識點梳理了一遍。這樣就達到了教師想要的效果,這位學生的講解相當成功,他已經把課本知識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深刻而徹底地理解了本課內容。
作為老師,首先在學生面前肯定了剛才那位同學的優秀表現,并借機鼓勵其他學生勇于嘗試。其次,對剛才所講的不足與有失偏頗之處進行拓展與修正,最后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展開課堂積極討論
課堂討論是整個課堂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通過課本進行對現實問題的思考,探究性地解決問題,提高其綜合能力。
如在學習了《積極奉獻社會》一課后,學生充分展開討論,作為一名學生應該怎樣去奉獻社會呢?為了得出相應結論,開展了“初中生怎樣奉獻社會”的班級討論會。有的學生認為初中生就應該好好學習,奉獻社會是工作以后的事情,目前唯一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并不在考慮的范疇之內。而有的學生認為奉獻社會也是初中生學習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盡管年紀還小,但完全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回報社會,為這個世界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大家討論過后,教師可以進行相關總結,發表自己的看法,并給予恰當的建議。在這個看似簡單的課堂討論會中,學生一直處在一個學習的過程。從自學課本知識點到搜集材料,了解這個社會的過程,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課本知識內化為學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充分地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可以推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過程,并使學生學有所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靈活變通,教會學生易于使用的學習理念與學習方法,從源頭抓起,從而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教師角度來看,在轉變觀念之后,確立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采用多形式教學,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王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自主學習方法探索[J].新校園(中旬),2018(7).
[2]孟慶平.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分析[A].2018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8.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