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小燕
摘要:經過一段時期的教學改革之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已經開始成為培養初中生心理教育的關鍵課程。對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從體驗教學、分析典型案例、優化課堂教育等方面做深入探討。
關鍵詞:教學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學
近幾年,社會上因為初中生的心理問題而引發的惡性事件正在逐漸增多,在教育制度改革之后,教育工作者也開始正視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道德與法治課程引導的方式,使用心理健康輔導的形式,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減少心理的負面情緒。
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初中的教育過程中,心理上的引導對目前的社會發展狀況而言尤為重要,道德與法治教育是指導學生心理成長的關鍵,可以切實地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因為近幾年網絡的發展較快,互聯網上的消極信息較多,學生很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初中生還處于成長階段,沒有樹立完整的、正確的價值觀念,經常會被其所吸引,以至于會在日常生活中與同學發生口角或者沖突,缺少同情心和同理心,在學校中引發不良事件。但是采用道德與法治教育,就會在學生之間樹立一個友好溝通的榜樣,讓學生明確一旦出現嚴重不良事件所要承擔的后果。只有通過上述方式的引導,才會促使學生的行為觀念受到高尚的品質熏陶和管理[1]。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1.體驗教學
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都是借助設立心理教育課程的方式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但是針對目前的應用現狀而言,因為部分學校仍舊被應試教育所影響,還沒有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仍舊主要教育學生文化課,此種教育方式會導致所培育的學生綜合素質較低,不能順應今后社會的發展。與此同時,還有部分學校會在道德和法治課堂上講述心理方面的知識,僅僅是從表面上完成了教學目標,此種過程過于形式化。鑒于此種環境的影響,教育部門應當定期組織專業教育團隊審查實際的教育情況。順應教學模式的調整,學校應當摒棄傳統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從而全面發揮認知教育所具備的優勢。例如,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模式,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與學生分析和探討社會上的不良事件,再結合道德以及法治教育的內容,對嫌疑人的心理進行描述和討論,批評所造成的消極影響,從而為學生樹立正面的道德思想,有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
2.分析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的分析往往會給學生一些重要的啟迪,引導學生學會透過事件的表面形式認識到實質,有利于老師在課堂上合理地使用合適的案例,方便老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素質引導,從而加強學生的心理建設。例如,在某學校舉辦的初中道德與法治經典課堂展評中,在講述“樹立自信心,保持自立自強狀態”一課時,老師需要借助一個正面的榜樣性人物進行講課,可以引用社會勞模典范或者優秀事跡等案例,引導學生學習模范為人處事的方式,從而在其中感受到更多的人物魅力和思想內涵[2]。
3.優化課堂教育
由于學生的思維以及對待事物的認知能力正處于一種成長的階段,容易因為自身的原因產生大量消極情緒,并且會妨礙自身的成長,在和同學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出于自我保護的原因發生口角,嚴重影響學生后期的身心發展。針對此種情況,老師需要在課堂上開展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并針對身邊的事物做一心理引導,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認知能力,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外面客觀環境,并加強對自己內心的探索,可以在今后與人相處的道路上形成一個成熟的性格和人格。例如,老師在引導學生全面認識自己時,將全班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并以四人為一個小組,每一個學生分發一張卡片,令學生在卡片上寫下組內成員的優缺點,并將卡片交換至相關的同學,以便于通過別人心中的自己以及自己心目中的看法做對比。此種活動的設計有利于讓內心自卑的學生通過別人對其優點的描述,全面了解自己,從而增加自信心。自負的學生也會根據別人的評價,從而感受自身的不足和缺點,有利于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中有一個具體的目標以調整自己的狀態。此種課堂優化設計的方式,不僅摒棄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并且也會因為模式創新,加強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的內心。
綜上所述,在教育的過程中,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已經根深蒂固,并且面對當今社會上的信息流通速度加快的局勢,學生會在互聯網公開平臺上瀏覽到大量的消極信息,嚴重影響其價值觀念的樹立,針對此種情況,以心理健康輔導為主要手段,在學校中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有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胡永梅.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N].貴州民族報,2019-09-03(A03).
[2]任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N].發展導報,2019-06-18(1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