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文
摘要:臨陣磨槍,不快也亮,歷史最后十天的高效復習,有助于學生提高成績、提高能力、端正態度、受益終生。因而,老師既要調動起學生內在的動力,又要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復習方法。
關鍵詞:歷史;復習;重復
中考最后十天,各個學科都到了沖刺復習階段。學校會給中考教師充分的自主權,學校領導、班主任老師全面參與中考沖刺復習,學生、家長在思想上也重視起來,可以說,最后的十天,是真正出成績的時機。然而對于歷史學科而言,之前已經把基礎知識背誦得滾瓜爛熟,最后十天不就是練習嗎?實踐證明:如果只是做題,強化練習,效果反而一天不如一天,學生疲勞應戰,得不償失。
臨陣磨槍,不快也亮。歷史中考最后十天的高效沖刺復習,可以讓學生的基礎更加牢固,在中考考場上更自信、更扎實,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因此探索適用于中考歷史學科最后十天的高效復習策略并直接與學生的會考成績緊密相連,讓學生學會學習,受益終生。本人進行了大量實踐研究,初步探索出一套適用于歷史學科最后十天的高效復習策略,具體如下。
一、真情“話別”,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
中考有時也意味著分別,中考過后,初中歷史就成為歷史,可以和學生“話別”,調動起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學生真正“我要學”。
倒數第十天,中考沖刺復習剛剛開始,相對來講時間還是充足的,可以在課前拿出五到十分鐘的時間給學生做一次“話別”演講,明確告訴學生,中考之后,老師將成為你校園中的陌路人,我們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成為真正的“歷史”。緊接著回顧與學生相處的點點滴滴,可以回顧印象深刻的歡樂時光,也可以回顧訓斥學生的黑色三分鐘,向學生告白,表達自己的不舍,表達自己的懷念,更要清楚地表明此時告白不是為了挽留,更不是為了索取,而是希望同學珍惜最后的時光,迎接美好的未來。
此時,肯定有許多學生尤其是女生會聽得兩眼通紅,復習態度自然會變得相當認真,內在動力就激發起來了。一旦學生內在的動力被激發出來,復習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二、激情“吶喊”,保持學生的內在動力
通過真情的“話別”演講,學生的激情調動起來了,重視程度大大提高,然而,最后十天,一刻也不能放松,如果把剛剛調動起來的熱情演變成三分鐘熱血,那么一切努力都將大打折扣,所以,要“保鮮”。
最后十天,每天可以加上一個課前“吶喊”,師生共同制定一個能夠激發斗志、點亮心燈的口號,一般四到六句,不要超過八句。每天上課前全體起立,大聲地喊出來,以此讓學生內在動力保持住,不至于松懈。最后老師鼓勵,“歷史的車輪壓倒一切,同學們加油!”
每次模擬考試前,老師分小組和學生把手放在一起,大喊“一二三加油!”既給學生增強信心,又用實際行動告訴學生,之前老師在演講中表露的感情都是真的,希望學生的未來更美好。
三、科學“重復”,讓基礎知識更加扎實
歷史學科說到底需要將基本史實掌握清楚,不記牢相關史實,一切能力都無從談起。因而,最后的十天,學生還是要將基本史實再次掌握扎實,并將相關史實串聯起來,將知識由零散的點,串聯成線、組合成面。
這就需要科學地重復歷史知識,筆者探索出“三線重復法”,認為特別適用于最后十天的沖刺復習。
“三線重復法”指的是從時間、人物、國別三個線索進行史實的再記憶,讓整個史實在學生心中形成體系。比如在復習世界近現代史專題的時候,我就帶領學生先按照14-16世紀大事記、17-18世紀大事記、19-20世紀大事記三個時間專題進行史實串聯。再用列提綱的方式組織學生串聯和華盛頓有關的史實有哪些?和克倫威爾有關的史實有哪些?馬克思有哪些貢獻?這樣就把剛才的史實進行了分門別類的再串聯,形成體系。最后再利用十分鐘左右的時間,用頭腦風暴的方式讓學生聯想,和英國有關的有什么事情?和美國有關的大事是什么?和日本有關的大事又有哪些?這樣,一個個歷史事件印在了學生的腦海,而且在頭腦中形成體系,便于學生考試時運用。
四、真心“實戰”,保障效果生根發芽
最后十天的復習比起日常的復習肯定需要做大量的模擬試卷,進行實戰演練。既然是“實戰演練”,就得真心把“實戰”做真。
每次模擬考試,老師要精心準備,按照正式考試的要求編排考場、設置答題卡。模擬時請監考老師嚴格按照規定程序監考,既可以讓學生熟悉考試流程,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慌張,也可以嚴肅考風考紀,促進學生夯實基礎。
模擬成績要記錄在案,根據學生幾次模擬考試分數的走勢及時對邊緣生進行一對一的工作。模擬試卷老師要;提前做,仔細批改,以便確定哪些內容需要再次詳細講解,哪些可以忽略不講。
同時要求學生準備錯題本整理錯題,并把做題理由、做題反思都寫在本子上,下次模擬考試前的準備時間,就盯著錯題本看,避免同一錯誤出現第二次。讓“實戰”真正產生效果,而不是練一次打擊一次。
歷史中考最后十天的復習飛律擠乙的是高效,老師既要調動起學生內在的動力,又要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復習方法,師生共同努力,收獲的將不僅是讓人滿意的中考分數,還可以從中學會學習方法并受益終生。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