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要: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就是藝術家,藝術家應有博大無私的愛、寬闊的胸懷、多才多藝的謀略、熱烈深沉的愛去塑造學生,應在教學實踐中對“教學自我”進行不斷總結和錘煉,形成有自己個性風格的教學藝術,這是教學主體的一種創造活動,也是一名教師走向成熟的標志之一。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有定則;教無定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它既教有定則,又要因時、因地、因人等方面不同而教無定法。近年來社會各界對語文教學反響較大,語文教學存在著高耗低效的現象。教師應有教改教研的緊迫感、責任感,從實踐工作中探討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方法來,尤其應從實際出發探討出一套有特色的、適合自己的、科學的教學方法來。
一、教無定法的依據
首先是由語文學科的特征決定的。語文是百科之母,它融知識性與思想性為一體。語文教師不僅要正確地傳授知識,加強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還要引導學生欣賞課文,領會文章表現的主題,體會出作者表達出的思想及情感的喜怒哀樂,它注重形象思維,主張個性的張揚,允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其次因每位教師的素質不同、個性不同、經歷不同,甚至心情不同,授課的方式亦不同,效果就不同。就教育對象而言,個性不同、班風不同,適合的教法也不同,活潑地接受知識,充滿活力;沉穩的步步為營,這就要求教者在教育原則基礎上,靈活調整教法,將上課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每一節課都超常發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再次,知識在更新,思想在發展,如果用一套生硬的、刻板的、陳舊的教學方法,就無法適用時代前進的步伐,很難培養出對社會有用之才。同時對一些名家成功的教學經驗除了虛心學習還要變通,還要根據本地、本人的實際借鑒、采納可行之處。學習成功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靈魂,以此為啟發,結合自己的實際,汲取消化別人的先進經驗,提高語文教學的水平。
二、教無定法的前提
教無定法是對語文教學的積極探討,它要求教育者一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熱愛工作,只有如此才能為祖國教育事業獻身,才能為學生著想,才有教研改革的決心、勇氣與激情,把每一堂課當成公開課講,把每一個學生當成自己的親生子女教育。二要教學思想不斷吐故納新,既善于總結經驗又要及時接受新觀點、新思想,要有一點“拿來主義”的思想。三要張揚教師的個性。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受的教育不同,個性、氣質不同,語文教師不能全都一個面孔出入教室,應百花齊放,敢于發揮自己的特長。善讀的一定要在讀中讓學生領會文中含義,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善于言辭、幽默風趣的為什么不在你的循循善誘下讓學生曲徑通幽呢?善表演的為什么不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呢?教師有個性,授課才能有個性。課堂教學應是體現授課者機智、素養的藝術創作過程,要敢于揚長避短,張揚個性。
三、關于教無定法的探討
教無定法不是隨意性、無序性,更不是不遵循教育規律,而是在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從教學實際出發,選取學習知識的最佳突破點,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成效。
(一)語文教學全過程應是引導學生欣賞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對一件藝術品的欣賞,可遠觀、近觀,可仰視、俯視,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去評價,萬不可因美好而破壞其整體,萬不可為了分析而分析,為了找人物語言、肖像而讓學生四處“出擊”,課文成了“戰場”,好端端的課文,分段、寫段意、做空洞的講解,或被作“試卷化”處理,繁瑣的分析、過細的研究,花樣百出的習題,學生已不再是文章的閱讀者、體悟者、欣賞者,而成了記憶、分析、做題的機器;語文教師成了語言學家、文藝鑒賞家了。教師應展示其語言的魅力,調動學生審美經驗,啟迪學生發現和欣賞課本體現出的性格美、景物美、意境美。
(二)語文教學要從實際出發
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聯系生活,扎實、活潑、有序地進行語文基本訓練,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訓練過程中傳授知識,發現智力,提高思想覺悟。教授抒情散文應激情滿懷,講說明文應著重理解說明對象的特征、說明方法的選用、語言精練與準確;授語法應聯系學生原有的知識點,循序漸進,既有點的引導,更有面的聯系;講議論文,更應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以致用。
(三)不斷創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育本身富有探索性、創造性,它不僅傳授已有的文化知識和方法,而且必須對別人遺留下來的一些思想資料進行加工改造和綜合概述,從而獲取新知識、新方法,這要求語文教師從本學科特征出發,發揚創新精神,不斷探索適合新時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求知、求異、求新、求索的學習興趣。實踐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新穎的知識、新鮮的信息進入學生大腦的時候,他們打開心扉,求學上進,思維活躍,興奮點處于高潮狀態。在發現整理交換信息的過程中,課文知識的內涵得到挖掘,外延得到延伸,學生學到了課本中未曾出現過的新知識,同時盤活了庫存知識,爆發出潛在的創造才能。
(四)根據語文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課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如讀議課型、研討課型、筆讀課型、聽寫課型、日記講評課型、課外閱讀課型等,每一類課型依據的對象是課本內容,而課本內容不是我們拿來講解給學生聽的,不是填鴨材料,而是把它當作一種有情有趣、有血有肉的特殊教具,借助它激發學生興趣,增長學生知識,啟迪學生科研智慧,訓練學生能力。教師應選擇不同的課型,抓住最突出的知識點,取舍非重點及重復性知識,使每堂課目標單一,讓教學直奔主題。
編輯 謝尾合